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7 09: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读史使人明智, 忘记历史就是忘本! 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郑和简介本姓马,小名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地,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西洋”指哪些地方?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文莱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时间/次数
海船规模
船数/人数
到达范围1405-1433年/前后共7次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共有200多艘/人数在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有那些?条件:目的: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物质基础)
当时国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高超,加之对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概况/人物 郑和 哥伦布
首行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数 200多艘 3艘
大小 长151.8米 24.5米
人数 27800 人 88人分组讨论: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1、郑和无愧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7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
2、郑和船队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也进一步加强彼此间人民的友好关系。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1528——1587年),字元敬,山东牟平人。嘉靖中,任都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抗倭,他看到卫所官军毫无作战能力,于是召募义乌等地的农民和矿工3000人加以训练,组成戚家军。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长枪、重矢等武器的特点,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戚家军名闻天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什么叫倭寇?元末明初,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以及中国人当中的奸商等 为什么要抗倭? 明朝中期,我国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地区奸商勾结日本倭寇上岸,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拴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儿啼哭,拍手欢乐,以致于我国沿海百姓深受其害。戚家军和岳家军有哪些共同点? 又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共同点:都经过严格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战功赫赫。
不同点:时间、领导人、抗击的对象。思考与讨论: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尽管都名垂千古,但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 戚继光抗倭是中国人第一次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动脑筋”:戚继光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刻苦好学,深明大义,把志向定位在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并非追求个人功名和私利,“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他能挺身而出,战功卓著,千古称颂。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原由:随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基本情况:1553年,葡萄牙骗得了澳门的居住权。1626年,西班牙侵占了台湾。1641年,荷兰打败了西班牙,侵占了台湾。
醒 世 恒 言:从西方殖民者入侵的第一天开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也就开始了,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反侵略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斗争传统,使外国列强始终不能灭亡中国。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前期——国势强盛郑和下西洋 明朝中后期——走向衰落戚继光抗倭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利用现有条件,制作《明朝的对外关系》的相关网页,要求:有图片,有文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