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A卷(学业水平达标)(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A卷(学业水平达标)(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7 22: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单元质量检测(三)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A A项,“无”通“毋”,不要。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解析:选D D项,“绝”,横渡。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 A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4.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解析:选D ①“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意为“用来招纳”;④“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意为“把……设为”;⑥“用心”意为“因为用心”;⑦“从而”意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天下云集响应
D.外连衡而斗诸侯
解析:选B 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
6.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解析:选C ①⑤为宾语前置;②为定语后置;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⑧为判断句。
7.名句默写。(6分)
(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阅读鉴赏(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6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忠信
C.而迁徙之徒也 徒:刑徒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并:一同
解析:选C C项,“徒”的意思是“……一类的人”。
9.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现“始皇之强”和“陈涉之弱”的一项是(3分)(  )
A.①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②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B.①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C.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D.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解析:选D D项,第②句是写陈涉的号召力的,不能表现“陈涉之弱”。
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第一句话写出了“威振四海”的局面。接着又以“百越”“俯首”,北却匈奴的事例,写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又扩展了版图,巩固了边疆,国力强大之极。
B.“废道焚书”“隳城杀杰”,迅速把秦的统治置于同人民敌对的地位。秦始皇穷兵黩武,想凭借险要的地势,来实现自己的统治,奠定“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作者又调转笔头,把整个文章转到反面。先写陈涉的出身,次写才能,再写人力,后写物力,接着,写由陈涉起义引起的巨大反响。
D.这两段文字从内容上看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蹈秦朝的覆辙。
解析:选D D项,“在对比中对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进行总结”不是这两段文字的内容,文章在此并没有作出总结。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2)然后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占据着亿丈高的城墙,下临深不可测的护城河,把这当作坚固的屏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①。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②,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③。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注] ①枝辅:辅助。②田常、六卿之臣: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杀简公拥立平公,自任相国,从此齐国之政尽归田氏。六卿,指春秋后期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家。六卿互相争斗,晋君不能控制,最终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③城旦:秦汉时刑罚名。白天守边防,晚上筑长城,刑期四年。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B.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C.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D.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解析:选C 找出对偶、排比、对称的句子确定断句。如“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一“入”一“出”为并列句式,可从“出”前断开。排除A、D项。根据句意“如此弗禁”不能断开,选C项。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士,古代学官名。仆射(yè),官名,秦始置。秦代重武,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
B.五帝,相传上古有五位帝王,说法不一。其一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游街示众。黥,古代刑罚之一,脸上刺字、涂墨。
解析:选D 弃市:死刑的一种,就是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一种刑法。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博士淳于越认为秦始皇拥有天下却不师法殷朝、周朝,分封子弟功臣,这是不恰当的,将导致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
B.李斯认为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说明时代在变化,情况各不同,不必事事师法古人。
C.李斯认为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皇帝一人,建议把秦国以外的典籍全部焚毁,以免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
D.秦始皇同意丞相李斯的意见,下令在全国烧毁秦国以外的典籍,只留下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并禁止儒生们在一块儿谈议《诗》《书》,如有违反,处以重罚。
解析:选A “将导致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错,淳于越只是认为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将乏人救援。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
(2)刚才周青臣又当面阿谀来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所为)。
参考译文:
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辞。仆射周青臣走上前去颂扬说:“从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仗陛下神灵明圣,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凡是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臣服的。把诸侯国改置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功业可以传递万代。您的威德,自上古到现在无人能比。”始皇十分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辅佐自己。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阿谀来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所为)。”
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给群臣议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了大业,建立起万世不朽之功,这本来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效法呢?从前诸侯并起纷争,才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百姓。丞相李斯我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因此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来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来扰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像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和城旦之刑。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5分)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上下功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的境地。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使用的比喻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并且要与本体有相似点。
参考答案:养花卉 施肥浇水 期望它开花 肥水充足的 花朵才会美丽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①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②__。如果很多人都发生了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对于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于社会而言,__③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处,由前文“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及“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可知,是说阅读经典文本与继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②处,由前文可知,是说一个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同,表现出的气质也不同。③处,由前文的分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与“可以改变气质”对应的句子,“个人”搭配“气质”,“社会”搭配“风气”,所以此处应填“可以转变风气”。
参考答案: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
四、写作表达(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月30日,浙江大学举行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播放的视频里,不仅有毕业生代表和教师代表,最还出现了食堂厨师、宿管员、校医院医生、保安等5位后勤工作人员代表。他们在大屏幕上说了一些很日常的话语,比如“要记得按时吃饭”,“注意身体,多多锻炼”,比如“常回来看看”,“毕业快乐”……听到这些最朴实的话,很多毕业生流下了眼泪。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和你的同班好友小明分享一下这个事件以及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常怀感恩之心;真情给人以真切的感动;打破定式,勇于创新;做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有分工,劳动无贵贱;等等。此外,应注意“和你的同班好友小明分享”这一要求。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