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5-07 14: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音乐《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欣赏一:《魔王》,原为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一首叙事诗,描写的内容是:父亲怀抱着生病的孩子,策马奔驰在黑暗的森林中,魔王用尽各种办法引诱和威逼孩子,父亲竭尽全力安慰、保护孩子,但孩子依然惊恐而死。
这首歌是舒伯特18岁时创作的。歌曲采用通谱歌的创作手法,一气呵成,具有十分宏大的气势。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以马蹄急奔的节奏,贯穿全曲。
欣赏二:《鳟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由于政治原因,当时作者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写了许多抒情诗。
舒伯特写这首歌,是在1817年夏天,他也对当时社会环境不满,因此很快就写成了这首歌,后来由这首歌作素材,谱写了《鳟鱼五重奏》。
欣赏三:《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歌曲描写了一个流浪者的形象,充满忧郁、凄凉的气氛。引子用了一连串的三连音,描写寒风吹动树叶。然后是甜蜜的回忆和痛苦的现实。最后希望回到故乡找平安。
相关知识:
艺术歌曲: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有某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同一诗人所作,但每首各自独立。
教学目的
一、 聆听《魔王》、《鳟鱼》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
教学设想:
本节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的内容,通过三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意在让学生了解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体会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本节课我将用一首大家熟悉的乐曲引出舒伯特,并对舒伯特从社会背景,童年,自由艺术家,歌曲之王,等方面,作一介绍,便于学生了解他的生平,接着介绍三首乐曲,从词——曲——结构——寓意,采用分析——讲解——欣赏——讨论的方法对其作品进一步理解。最后让学生总结什么是艺术歌曲。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追寻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容。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聆听、感受、理解中认识和总结,另一方面,拓宽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视野。
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大音乐视野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
教学重点:《魔王》的欣赏。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难点;归纳《鳟鱼》各段的内容、体现的人物情感,并哼唱歌曲。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归纳法。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一首同学们熟悉的乐曲,《小夜曲》营造气氛。(课件1)
一、本课知识点介绍
1、导言,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课前让同学们分组搜集关于艺术歌曲、声乐套曲、以及舒伯特的生平,不知大家准备了没有?同学们是怎么搜集的?(课件2)
2、请各组代表展示搜集的内容
A、艺术歌曲概念及特点(教师做出评价并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伴奏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用钢琴伴奏,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课件3)
问题:我国有没有艺术歌曲?大家知道那些?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中国的艺术歌曲(在我国赵元任、黄自等写过不少艺术歌曲,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等)
(此环节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B、声乐套曲(教师做出评价并总结声乐套曲是内容有某些关联,由同一诗人作词的声乐曲组成,题材内容是同一的,但每首歌各自独立。提出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冬之旅》)课件4)
问题:我国有没有声乐套曲吗?那些?
中国的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等)
(此环节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C、舒伯特的生平(教师做出评价)
教师小结舒伯特生平(课件5——10)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一)所处社会环境
舒伯特所生活的年代,正处在欧洲封建复辟时期。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奥地利成了“各民族的监狱”人们更加渴望自由与平等。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令人窒息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
(此环节为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舒伯特作品,打下基础)
(二)清苦的童年
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用教师的薪金来养活一个大家庭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因此,舒伯特的童年生活十分清苦。他曾自叹道:“如果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父亲的许多朋友都喜爱音乐,家中常有一些乐器的合奏,舒伯特从小便受到熏陶。16岁时在父亲所在学校任教以填补家用。
(三)、自由艺术家
舒伯特抱着对艺术和生活的天真的幻想,毅然辞去了教师的职位,决心当一名“自由艺术家”。由于社会状况,虽然,舒伯特的歌曲和音乐作品当时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以出版和演出。
(四)、歌曲之王
舒伯特是十八、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作品大多侧重个人感情的表现,被誉为“歌曲之王”。
(接下来欣赏他的两首艺术歌曲。首先欣赏《鳟鱼》)
(此环节共须10分钟,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本课的知识要点)
二、欣赏《鳟鱼》(课件11)
(一)、歌词作者:德国的舒巴尔特。
(二)、听音乐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音乐情绪怎样?
4、其中钢琴伴奏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各段的钢琴伴奏一样吗?(第一、二段伴奏基本相同,第三段钢琴伴奏节奏急促,表现出一种,紧张,焦急的音乐情绪。)
5、分析歌曲的寓意,(对受到欺骗的弱者的同情。)
教师总结,并简介歌词来源。由于政治原因,作者当时被关在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而写的,《鳟鱼》把统治者比喻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做上当受骗的小鳟鱼,影射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三)、歌曲的结构:(课件12)
(1)引子——钢琴如流水般的音乐线条,表现了潺潺流水的形象及鳟鱼在河中自由的遨游。
(2)、第一段:活泼天真的小鱼在河中嬉戏。音乐明快。
(3)、第二段: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
(4)、第三段:音乐情绪暗淡,渔夫搅浑水钓到了小鳟鱼。钢琴急促的节奏,衬托出紧张的气氛。
(此环节可以使学生欣赏时,有明确条理,更好的感受歌曲)
(四)、学唱歌曲片段。(课件13)
(五)、介绍《鳟鱼五重奏》,并听音乐片段。
(此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扩大视三、欣赏歌曲
三、欣赏《魔王》(课件14)
(一)、介绍
作品根据歌德的诗作《魔王》来写作的,歌德当时亲眼目睹了一个乡村小孩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被父亲带回家死去,诗词描写了一路上孩子见到的树和烟等景物都变成了想象中的魔王,父亲不停的安慰孩子。舒伯特被诗的内容所感动,谱写了这首歌曲。
(此环节可以加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了解)
(二)、分角色朗读诗词,并放音乐
(三)、想象中魔王应该是怎样的一种音乐?(课件15)
(四)、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片段)
a、寻找急促的马蹄声(钢琴伴奏)(××××、××××、)
b、描述歌曲中的四个音乐形象。你能分辨出各个角色并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吗?(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用不同的旋律音调体现四个不同角色。其中三次叫父亲,音乐都采用不协和音来表现紧张、恐惧的心理。钢琴伴奏以马蹄急奔的节奏贯穿全曲。)
(此环节可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五)看真实演唱,进一步感受。(课件16)
学生再回答以上b的问题
(此环节在学生看到真实的表演后回答会更准确)
师总结:表现小孩的音乐语言是惊恐、紧张的,表现魔王的主题是飘渺的、狡猾而诱人的,表现父亲的主题是关怀而慰藉的、沉着而稳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舒伯特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艺术歌曲,我们对艺术歌曲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能总结一下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同学总结,自由发言,)
(此环节,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艺术歌曲,效果会更好)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的这些歌曲,都侧重个人感情的表现,这就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希望同学课下多搜集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
教学后记:本节课容量较大,如果在上课时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从今天的教学来看,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效果很好。
首先,本节课能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接受知识。在欣赏《魔王》时,分角色的朗读,演唱者声晴并茂的表演,都能打动学生。《鳟鱼》的欣赏,学生通过学唱歌曲片段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最后根据所欣赏的两首艺术歌曲,对艺术歌曲的特点做出总结,水到渠成。
不足处是,应该让学生更加细致的预习、查找有关本课的音乐资料,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知识,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