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爬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爬行》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动物爬行方式,并学习表现爬行的动物,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表现动物爬行的有情趣的作品。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的动物的外形特点从中体会其美感。
2.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及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爬行的方式,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二)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动物爬行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各种爬行动物图片。
过渡语:你认识屏幕上的这些动物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这些动物都会爬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奇妙的爬行》。板书课题:《奇妙的爬行》
(二)讲授新课
了解动物的爬行特点
(1)观察、分析动物的外形特点。
过渡语:(出示课件)你能概括出它们身体的形状吗?你觉得它们身体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蜗牛身体柔软,有四根可伸缩的触角,背上的壳像圆形,很硬;乌龟有四条腿,背上有硬壳,壳上有花纹,像椭圆形,从侧面看像半圆形,头和四肢可缩进壳里;蚂蚁的身体由三个圆组成,有六条腿,嘴部有两个像钳子一样的大牙;鳄鱼的身体是长的,皮很厚,背部有一排排突起,嘴很大,有尖利的牙齿;毛虫身体像多个圆形连接而成,有很多条腿。
(2)观察、分析动物爬行的特点。
过渡语: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爬行的吗?爬行时有什么特点呢?它们谁爬得快?谁爬得慢?(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趣的爬行姿态?请你说一说或模仿一下。这些动物在爬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爬行速度非常快,很活泼;有的很慢、特别胆小;还有些动物爬得既快,又十分凶猛。
(3)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
课件出示沙滩和丛林的背景图片,请学生说出哪些会爬行的动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学画爬行的动物
演示绘画步骤,讲解注意事项:
(1)确定故事情节,先画爬行的动物。注意画在中间部位,要有大小区别。
(2)添画周围环境。处理好遮挡关系,画面要饱满。
(3)涂色完成。注意颜色要突出主体。
?? 3.欣赏学生作品
欣赏教材第25页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讲解。
(三)艺术实践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幅表现动物向前爬行的作品。
要求:1.主体突出,画面饱满,情节生动。
2.花纹美观,颜色鲜艳。
(四)课堂总结
1.展示评价
欣赏同学们的作品,互相交流自己的绘画内容。
2.总结
过渡语: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趣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能够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去认识更多新奇而有趣的动物,并把它们画下来,介绍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