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3.2保护生物圈 从自身做起 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13.2保护生物圈 从自身做起 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07 17: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 13.2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
一、单选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 )
A.?乱砍乱伐???????????????????????????B.?随意排放???????????????????????????C.?乱捕滥杀???????????????????????????D.?植树造林
2.“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低碳生活” 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D.?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3.“低碳”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念,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B.?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以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D.?大量焚烧玉米秸秆获得草木灰肥料
4.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B.?使用无磷洗衣粉 C.?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5.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2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
A.?生物圈2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2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C.?生物圈2号需要足够的水量
D.?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
6.我国政府为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目前正在北京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工程。绿化北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北京地区的温度和湿度????????????????????????????????B.?美化环境 C.?调节北京地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D.?以上都对
7.为了保护环境,在购买下列生活用品时,你将优先选择的是(  )
A.?节能荧光灯? ??????????????????B.?含磷洗衣粉 ??????????????????C.?一次性筷子?? ??????????????????D.?塑料包装袋
8.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9.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Ⅱ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
A.?“生物圈Ⅱ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B.?“生物圈Ⅱ号”需要足够的水量
C.?地球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及所有生物的唯一家园 ???????????????D.?“生物圈Ⅱ号”需要大量的动物和植物
10.我市水、生物和矿产等资源丰富,下列有关我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资源充沛,不需要实施节水措施,可放开使用 B.?石灰石资源丰富,但应适量开发,防止环境污染的加剧 C.?野生动物种类较多,且肉质鲜美,有利于特色餐饮业的发展 D.?森林储备量大,可大量砍伐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植树造林????????????????????????????????????????????????????????????B.?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12.下列活动中,可以保护生物圈的是( )
A.?围海造田 ????????????????B.?过度砍伐森林 ????????????????C.?回收废旧电池 ????????????????D.?燃烧大量煤炭
13.日常生活中,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做法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节约用电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 ??????????????D.?爱护花草树木
二、填空题
14.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任务,在这一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________?,一方面要防治________?。
15.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请提出一条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措施________。
16.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就家园,也是地球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草原和森林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时,野生动物的________就会丧失,导致一些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的境地。
三、解答题
17.世界水日: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作为一名地球公民,你将如何去做呢?
四、综合题
18.图1和图2分别是传统耕作农业和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________?.
(2)两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都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________?开始的,请写出图中能量流失最少的食物链________?,图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
(3)比较图1和图2,不难看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你认为图2有哪些优点(列举两点)________?.
(4)农药化肥的施用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化肥中的有毒物质或重金属元素会随________?而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影响人体的健康.
19.上周末小宇同学参观了生态农业示范区,回来后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幅生态农业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业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写一个),猪与玉米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2)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的关系形成的________?联系.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沼气池能产生生活能源是因为沼气池中有一种微生物________? , 能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它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在生态系统的________?循环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措施之一是植树造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答案】A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木筷。尽管方便又卫生,但是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消耗大量的木材,造成树木的砍伐,这样就不会对二氧化碳进行消耗,故此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A符合题意; 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B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其主要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环保无污染;火力发电主要燃烧煤,不但污染空气,还产生很多废弃物,故此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不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如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机动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大量焚烧玉米秸秆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加重温室效应、污染环境,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4.【答案】C
【解析】【分析】A、回收废旧电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B、无磷洗衣粉,能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C、含氯氟烃的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是不提倡使用的; D、废水处理再排放,保护水体环境。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对环保措施的考查,属于基础题。该类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掌握相关环保知识。
5.【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BiosphereⅡ)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圈Ⅱ号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
6.【答案】D
【解析】【解答】为了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目前正在北京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此举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0%以上;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能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7.【答案】A
【解析】【解答】A、节能荧光灯,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A正确;
B、含磷洗衣粉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C、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浪费大量的木材,造成森林的大量减小,C错误;
D、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D错误;
故选:A.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8.【答案】C
【解析】【解答】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9.【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 为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BiosphereⅡ)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 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
10.【答案】B
【解析】【分析】A、节约用水是我们的一直在提倡的,不实施节水措施是不正确的; C、野生动物多为国家保护动物,而且很多已经濒临灭绝,需要我们保护,不提倡食用; D、大量砍伐将减少森林储备量,对生态平衡是不利的。 【点评】本题是对环保措施的考查,属于基础题。该类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掌握相关环保知识。
11.【答案】C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植树造林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点评】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
12.【答案】C
【解析】【解答】A、围海造田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故错误;
B、过度砍伐森林破坏生物圈,故错误;
C、废电池的危害极大,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故正确;
D、燃烧大量的煤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故错误.
故选:C.
【分析】围海造田、伐木毁林、开辟农田等会破坏森林、减少植被,燃烧煤炭,污染大气,不利于保护环境,破坏了生物圈;而回收回收废旧电池,可以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物圈.
13.【答案】C
【解析】【解答】A、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B、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纸制品,会破坏更多的树木,不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符合题意;
D、爱护花草树木,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二、填空题
14.【答案】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的共同家园,但是,人类活动强烈地干扰生物圈的自然发展,并逐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且已经达到威胁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任务,在这一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动植物资源,一方面要防治环境污染,二者不可忽视。 【分析】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以及搜集其它资料才能做出解答,因此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拓展,多搜集相关的材料。
15.【答案】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
【解析】【解答】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和身体健康.采取的措施有①以步代车,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燃料,如汽车多采用乙醇汽油,农村减少木柴的燃烧,用生态农业,采用沼气电灯,沼气做饭;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 故答案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 【分析】雾霾天气是由于空气不流动和受到污染,空气中悬浮大量的液滴和小颗粒物形成的.
16.【答案】栖息地
【解析】【解答】栖息地被破坏如人类的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等;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导致生物资源逐渐减少,是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所以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而滥伐森林和过度放牧,会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导致一些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的境地。 故答案为:栖息地.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三、解答题
17.【答案】积极宣传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打开水龙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一下子拧得很大,出水量要适度,够用即可;用完后拧紧水龙头,不要让“细水长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节约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复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后的水可以拖地板、冲厕所等.
【解析】【解答】解: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设立“世界水日”的目的是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让我们节约用水,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打开水龙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一下子拧得很大,出水量要适度,够用即可;用完后拧紧水龙头,不要让“细水长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节约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复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后的水可以拖地板、冲厕所等;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故答案为:积极宣传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打开水龙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一下子拧得很大,出水量要适度,够用即可;用完后拧紧水龙头,不要让“细水长流”;洗澡多用淋浴,比用浴缸洗澡可以节约好多水;努力做到重复使用水,洗完菜、米的水可以浇花,洗衣服后的水可以拖地板、冲厕所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节约用水.解答时可以从世界水日的目的、节约用水的方法方面来切入.
四、综合题
18.【答案】(1)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太阳能 ;农作物→人 ;分解者
(3)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等
(4)食物链
【解析】【解答】(1)生产者与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便形成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着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便流动到消费者体内.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食物链越短,能量流失越少,所以了能量流失最少的食物链是农作物→人;一些杆菌和甲烷菌,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在沼气池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甲烷,因此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3)该生态农业比传统耕作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因此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
(4)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人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其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应该是最高.
故答案为:(1)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太阳能;农作物→人;分解者
(3)合理即可(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物质的循环利用,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等)
(4)食物链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9.【答案】(1)玉米 ;猪 ;捕食
(2)吃与被吃 ;营养 ;玉米→猪→人
(3)太阳 ;甲烷杆菌 ;分解 ;物质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图中生产者是玉米.消费者是动物,图消费者是猪或人.猪与玉米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构成的链状结构就是食物链,如玉米→猪→人.
(3)图中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甲烷杆菌)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可以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故答案为:(1)玉米;猪;捕食;
(2)吃与被吃;营养;玉米→猪→人;
(3)太阳;甲烷杆菌;分解;物质;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 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 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