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 )
①讲究卫生,到餐馆用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
②使用充电电池
③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④垃圾分类
⑤使用电子贺卡,不使用纸质贺卡
⑥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⑦使用含磷洗衣粉
⑧到超市购物时使用塑料袋装物品
⑨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③⑦⑧ ???????????????????????B.?①②⑦⑧ ???????????????????????C.?①③⑥⑧ ???????????????????????D.?①③⑦⑨
2.“春雨潇潇,润泽万物”然而在消耗煤炭、石油等燃料较多的某些地区,雨水往往具有较强的酸性,叫酸雨.下列有关酸雨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雨可使土壤养分发生化学变化,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B.?酸雨可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C.?酸雨可引起饮用水源酸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D.?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能使成片植物死亡
3.“情森森,雾蒙蒙,浓烟锁重楼.秸秆之烟天上来,问君开车几多愁.互相见,泪朦胧,灰飞烟灭几时休.”这是网友面对焚烧秸秆发出的无奈之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政府可利用宣传车,深入田间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
B.?积极推广机械耕作,利用机械将秸秆打碎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
C.?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故应得到鼓励
D.?积极推广生态厕所建设,利用秸秆产生的沼气进行做饭和照明,沼渣喂猪,猪粪和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4.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是( )
A.?开荒造田 ????????????B.?植树造林 ????????????C.?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D.?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B.?鄱阳湖 ?????????????????C.?生物圈???? ?????????????????D.?呼伦贝尔草原
6.“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豹是( )
A.?使用一次木筷,既方便又卫生 ?????????????????????????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D.?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7.为响应国家号召,让垃圾分类真正走入生活,2018年5月起,沈阳公共机构率先开始强制对垃圾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塑料瓶????????????????????????????????B.?易拉罐????????????????????????????????C.?旧报纸????????????????????????????????D.?废电池
8.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不能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C.?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D.?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9.在解决一些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田还湖???????????????????????????????????????????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C.?制造高效杀虫剂和农药???????????????????????????????????????D.?建设太阳能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10.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一氧化碳
11.酸雨是指雨水具有较强酸性,pH小于5.6的雨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12.通过模拟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试验得出的结论是( )
A.?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B.?降低种子的萌发率
C.?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D.?无法确定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3.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那一天?( )
A.?2月2日 ??????????????????????????B.?3月12日 ??????????????????????????C.?4月12日 ??????????????????????????D.?5月1日
14.“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 )
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化石燃料???????????????C.?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D.?滥捕野生动物
15.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 )
A.?森林被大量破坏?????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C.?大量使用化学燃料?????D.?大量使用农药
二、填空题
16.“温室效应”是________等气体不断排放造成的;________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17.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8.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 , 另一类是________?,此外,________?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其中________?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19.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实验材料:修正液? 小白鼠6只? 老鼠的食物﹣﹣米饭? 可关小白鼠的笼子)提出问题:________作出假设:________设计方案: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
三、解答题
20.先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赤潮的发生是灾难性的如果在局部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在适宜的光照、水温、风浪等条件下,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甚至可使每毫升海水中的藻细胞数量达数十万个以上,主要集中在表层到几米深的水层中,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赤潮”由此得名。在我国沿海,20世纪70年代以前,赤潮很少发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赤潮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加。 1977年福建海域发生赤潮,仅饶平县养殖渔业损失就达6000万元;1998年珠江口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港湾的网箱养殖几乎全军覆没,仅香港就损失2亿多港元。(1)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赤潮的发生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2)如何防止“赤潮”的发生,谈谈你的看法。
四、综合题
21.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指的生物关系是________?.
(2)“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所说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________?等无机盐.
(3)移栽樟、桂花等园林植物时,幼苗根部带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剪去部分枝叶的目的是降低________?作用,有利成活.
(4)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从果树自身原因分析是因为果树的________?不足.
(5)某病人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________?数目明显偏高.
22.中央电台播放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西汉时曾森林茂盛,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态平衡被破坏,如今一片荒漠草木不生.据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保护作用?
(2)该事实启示人们,对于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放在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的普遍联系中,放在立体交叉的生物网络和生态系统的________?过程中加以考察.
(3)现在,许多公民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这种作法的理由.
(4)如果你的周围进行着人为捕杀野生动物或乱砍伐森林破坏其栖息环境的作法,你会怎样做?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①讲究卫生,到餐馆用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③大量引进外来物种;⑦使用加磷洗衣粉;⑧到超市购物时使用塑料袋装物品;都是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②使用充电电池;④垃圾分类;⑤使用电子贺卡,不使用纸质贺卡;⑥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⑨退耕还林还草;都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故选:A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行为措施是有利的,反之则是不利的.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
B、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B正确;
C、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酸化的水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饮用,D正确;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政府可利用宣传车,深入田间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正确.
B、积极推广机械耕作,利用机械将秸秆打碎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将秸秆腐化分解,既减少空气污染又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正确.
C、焚烧后的秸秆虽然能提供草木灰肥料但远不及其危害,不值得提倡,错误.
D、植物秸秆发酵后能生成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物质.故答案为: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农作物燃烧时,由于化学反应生成了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因此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肥力损失诱发呼吸道疾病和眼病、空气能见度降低,还容易引发火灾等.
4.【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所限制.
选项中的开荒造田、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将污染物排放到河流中都会导致生物种类数量的减少;而植树造林,会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 部分.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答案】A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不但制造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从原料上,多伐棵树,不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丙符合“低碳”生活.
B、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符合“低碳”生活.
C、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可节省大量的能源,少燃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不符合“低碳”生活.
D、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保护环境,能够为国家节约一部分不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符合“低碳”生活.
故选: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7.【答案】D
【解析】【解答】ABC.塑料瓶、易拉罐、旧报纸都属于可回收垃圾,ABC不符合题意;D.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废旧电池应归类到生活垃圾的危险有害垃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垃圾种类: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8.【答案】D
【解析】【解答】A、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动物的影响,因而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的,A正确.
B、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因为在PH胃4.5~7.0同样存活,B正确.
C、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C正确.
D、水体pH为3.0~4.5时,没有生物能存活,说明这个pH值最不适合生物生存.D错误.
故选:D
【分析】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9.【答案】C
【解析】【解答】A、实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可取.
B、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B可取.
C、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C不可取.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D可取.
故选:C
【分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草、科学的耕作技术等.
10.【答案】A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熟记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12.【答案】B
【解析】【解答】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通过实验这些种子全部或大多数不萌发(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种子萌发受酸雨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可以从酸雨的概念、酸雨成因和科学探究的环节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要求等方面逐一分析解答.
13.【答案】B
【解析】【解答】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定把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故选:B.
【分析】“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14.【答案】D
【解析】【解答】A、砍伐热带雨林,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可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滥捕野生动物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不会使二氧化碳增加。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根据低碳的意义进行分析,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分析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答】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公司投入生产。在二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质及其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CFCs物质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普通聚集起来,其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故选:B。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破坏臭氧层的原因。
二、填空题
16.【答案】二氧化碳;酸雨
【解析】【解答】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酸雨会使生物死亡,腐蚀建筑物,被称为“空中死神”。故答案为:二氧化碳;酸雨
【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
17.【答案】乱捕滥杀;三废的排放;过度放牧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如乱砍滥伐、乱不滥杀、三废的排放、过度放牧等,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故答案为:乱砍滥伐;乱不滥杀;三废的排放;过度放牧【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18.【答案】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人为
【解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此外外来物种入侵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水葫芦对云南滇池湖泊的破坏.因此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答案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人为.【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另一类是人为因素.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9.【答案】修正液对动物体有伤害吗?;修正液对动物体(没)有伤害;①把6只小白鼠平均分成两组,置于置于甲、乙两个笼中,饥饿一段时间,②将食物和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拌上修正液,另一份不作任何处理.分别置于甲、乙两个笼中,③观察小白鼠的进食情况.若小白鼠不进食,可强行喂食,④再观察一段时间;①甲组小白鼠出现异常,而乙组小白鼠正常,②甲、乙两组小白鼠都正常生活;若出现第①种情况,说明修正液对动物体有伤害.若出现第②种情况,则说明修正液对动物体没有伤害.
【解析】【解答】解:(1)提出问题:根据“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所以提出的问题是:从修正液对动物体有伤害吗?(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作出的假设是:修正液对动物体(没)有伤害.(3)设计方案:①将食物和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拌上修正液,另一份不作任何处理.分别置于甲、乙两个笼中; ②把6只小白鼠平均分成两组,置于笼中; ③观察小白鼠的进食情况.若小白鼠不进食,可强行喂食; ④再观察一段时间.(4)实验结果:①甲组小白鼠出现异常,而乙组小白鼠正常;②甲、乙两组小白鼠都正常生活.(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若出现第①种情况,说明修正液对动物体有伤害; 若出现第②种情况,则说明修正液对动物体没有伤害.【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三、解答题
20.【答案】(1)鱼、虾、贝类会因为大量的藻细胞堵塞鳃后窒息而死;赤潮发生后,由于赤潮藻类细胞浓度太大,很快就会死亡、分解,海洋细菌会利用藻细胞中的有机物大 量繁殖,细菌繁殖过程中又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进而造成各种海洋动物缺氧死亡;赤潮藻类还会产生一些剧毒的毒素,有的毒素毒性与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 海洋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因此,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 有直接的危害。(2)进行污水处理;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发明无磷洗衣粉
【解析】【解答】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进赤潮的发生,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1)、人类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在适宜的光照、水温、风浪等条件下,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甚至可使每毫升海水中的藻细胞数量达数十万个以上,主要集中在表层到几米深的水层中,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赤潮”由此得名,赤潮形成后,鱼、虾、贝类会因为大量的藻细胞堵塞鳃后窒息而死,赤潮发生后,由于赤潮藻类细胞浓度太大,很快就会死亡、分解,海洋细菌会利用藻细胞中的有机物大量繁殖,细菌繁殖过程中又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进而造成各种海洋动物缺氧死亡;赤潮藻类还会产生一些剧毒的毒素,有的毒素毒性与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海洋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因此,海洋赤潮的发生不但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2)由(1)可知赤潮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在适宜的光照、水温、风浪等条件下,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进而形成赤潮,因此要想防止赤潮的发生,我们就要进行污水处理,或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或发明无磷洗衣粉等。
【分析】此题是道分析说明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赤潮是怎么回事,进而再分析题意。
四、综合题
21.【答案】(1)捕食
(2)氮、磷、钾
(3)蒸腾
(4)传粉
(5)白细胞
【解析】【解答】解:(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体现的是捕食关系.
(2)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移栽植物时剪去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4)果实大多是异花传粉.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果树大多是虫媒花,虫媒传粉因阴雨天气,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传粉不足,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
(5)白细胞的能够吞噬病菌,防御疾病.患急性扁桃体炎的病人,白细胞增多.
故答案为:
(1)捕食
(2)氮、磷、钾
(3)蒸腾
(4)传粉
(5)白细胞
【分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
(2)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
(3)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水分是通过上面的气孔排出的.
(4)一朵花必须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完成后才能结出果实,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作物得不到充足数量的花粉就会导致减产.
(5)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2.【答案】(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自身规律 ;自我调节
(3)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解答】(1)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
(2)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因素,另一类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一定要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避免盲目性,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生态系统.
(3)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贺卡、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免赠贺卡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4)①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禁止、严惩滥捕乱杀的行为;②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人类的一些不法行为,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理环境的目的.
故答案为:(1)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
(2)自身规律;自我调节;
(3)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4)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森林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破坏森林等方面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