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台湾·余光中)
1、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
3、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
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指的就是台湾海峡。
处于暂时分离状态。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13课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隋炀帝派人
到达台湾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的机构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台湾
追根溯源
——台湾的历史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 内战失利
国民党败退台湾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 “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台湾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失败
②外国势力的介入
实质:内战遗留问题(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与香港和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对比分析
港、澳:
外国侵略,属主权问题。寸权必争,寸土不让。
台湾:
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阅读教材P65第1段P66第3段完成下表)
毛泽东
1、党和政府(历代领导人)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武力解放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阅读教材P65第1段P66第3段完成下表)
毛泽东
和平解放
1、党和政府(历代领导人)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武力解放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炮击金门1958年-1978年
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
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打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其要点有:
(1)强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2)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1700万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
(3)提出首先通过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4)提出“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阅读教材P65第1段P66第3段完成下表)
毛泽东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党和政府(历代领导人)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武力解放
邓小平
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___项主张
(阅读教材P65第1段P66第3段完成下表)
毛泽东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
1、党和政府(历代领导人)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武力解放
邓小平
江泽民
对台基本方针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江八点”)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精确地阐述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深刻内涵,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
(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一切正当权益。
(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时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___项主张
四点建议《__________法》
(阅读教材P65第1段P66第3段完成下表)
毛泽东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
反分裂国家
1、党和政府(历代领导人)对台湾的政策调整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武力解放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对台基本方针
胡锦涛主席的对台工作四点意见(2003年)
一是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是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是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四是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2005年)
必要性:
①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需要。
②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的需要。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需要。
重要性:
①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②有利于依法“止独”。
③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和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新加坡会谈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汪道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辜振甫—海峡交流基金会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骨肉情深
1993年4月27日—29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10年来,尽管两岸政治关系不时僵持对立,但“汪辜会谈”及其成果对推动两岸事务性商谈、加速两岸经贸合作和各项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产生了深远影响。
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国际舆论则评论会谈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
汪辜会谈—破冰、融冰、体谅、忍让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2、两岸僵局的打破
A、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
D、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005年)
汪道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辜振甫—海峡交流基金会
走近台湾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一是外国的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
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
海峡两岸
蒋经国和继任“总统”李登辉
D、2002.8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E、2003.9.28陈水扁在民进党十七周年党庆晚会上第一次亮出“台独”时间表,声称要在二00四年“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于二00七年实施“新宪法”。
A、1990.9李登辉声称“台湾早已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B、1994.4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C、1999.7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的交往表现在:
1、台胞来大陆探亲人数增多
2、两岸经贸联系加强
3、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
互利的局面形成
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
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
两岸姐弟50年后的团聚
海峡两岸
经济合作
1992年至1995年达560多亿美元,
截至2005年底4957亿
海峡两岸
1979年至1997年,两岸贸易额累计已达1164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
5˙12地震后
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救
06年赠台熊猫“团团”“圆圆”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有哪些有利因素?
(1)强大的祖国;
(2)正确的方针;
(3)共同的信念;
(4)交流的加强;
(5)国际的公认。
讨论分析
一个史实
一个问题
一个方针
一个共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
巩固小结
练一练
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2,海峡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 )年
A、1979 B、1980
C、1983 D、1987
D
⑴该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汪辜会谈”
3,看图回答问题
⑵图中两位握手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代表哪个民间团体?
汪道涵和辜振甫
汪代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辜代表海峡交流基金会.
⑶这两大民间团体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达成了哪个重要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九二共识)
讨论: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点?
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港、澳:外国侵略,属主权问题。寸权必争,寸土不让。
台湾: 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
解决方案:
香港:①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②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①1987年中葡发表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台湾: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②1987年,隔绝状态结束
③1992年,九二共识
④1993年汪辜会谈
⑤2005年连战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