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971年,第26届联大,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成为新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乔的笑》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
从中国来说
①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②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从美国来说
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2)过程
① 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② 1971年4月,毛泽东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正式访问中国(乒乓外交)。
③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④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周恩来同田中角荣会谈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意义
(1)中美建交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建交后,政治、经
齐、文化交流不断发展。
(2)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日建交的原因
(1)日本积极主动同中国缓和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国际上引发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极大的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
(2)中国政府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努力开拓外交局面,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
建交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 全方位外交
一、时间:改革开放以后。
二、基本原则: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三、具体内容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
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并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四、外交成就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五、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海合作组织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 中美关系由对抗到开始走向正常化再到中美建交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充分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长期对抗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建交热潮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6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1970年与5个国家建交,1971年与15个国家建交,1972年以后与49个国家建交。
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
1、双边外交:两个国际行为主体或国家之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或争取实现本方利益而采用的一对一谈判、磋商、对话等一系列官方交往行为。
2、多边外交: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教师指点教师指点教师指点知识小结
图示法总结本课知识主线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外
交
事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业
的
发 中日建交
展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
《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解图:图为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经过会谈,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不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片常考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原因及重要意义等。
解图:图为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这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主席,中日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图片常考点:中日建交的时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影响。经典材料
材料一、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解读:尼克松和周恩来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结束了中美关系长期敌对的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材料二、两国(中国和日本)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一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
解读:表明中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材料三、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解读:材料表明中国主张国与国的关系应当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愿意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重点难点
一、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从美国方面来说,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强烈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所以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砝码。
2·从中国方面来说,中国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
3,改善中美关系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灵活的务实外交政策。
3,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4,我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外交家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典型例题
考点一恢复在联台国的台法席位。
〖例1〗(江苏无锡中考)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后,美国代表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代表们“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 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趣味解析“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拿回了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誉和责任。这一刻,欢声起舞的代表们生动诠释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答案B
考点二 中美、中日建交
〖例2〗(山东威海中考)右图是1972年3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
标题是Nixon$ChinaOdyssey(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
的中国之旅"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故选B项。A、D两项与尼克松访华无直接关系,C项发生在1979年。答案B〖例3〗(四川广元中考)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包括
( ) . ①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三 全方位外交
〖例4〗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些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资料。请你为这些资料确定最恰当的主题( )
①周恩来与尼赫鲁会谈,共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③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言④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A·人类命运 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 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 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 中国角色
解析.①发生在1972年 ②发生在1979年,③发生在1971年,
④发生在1955年。排除④,B项符合 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资料,①②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③④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活动。这成就说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理解都不全面,可排除。
答案D拓展阅读 “小球转动大球"一乒乓外交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美国队员科恩为了赶比赛,意外搭上了中国队的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这本是一件运动员友好交往的平常小事,却打开了中美交往的新局面。
二人友好交往的故事传到了北京,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电示美国队:“务必去北京。"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取得历史性突破.、材料分析题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方面共同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初,他(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决策,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实现了同日本邦交正常化,恢复了我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西欧、北美和南太平洋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进了同这些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极大改善了我国的国际环境。宋平《周恩来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卓越贡献》
〖材料二〗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的致辞〖材料三〗习近平主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同特朗普的)会晤中指出·一“中美只有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扩大合作的基础,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成果再次表明,中美之间共同的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的需要大于摩擦,两国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能够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钟声《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的重要背景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意近即可)。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行发表了《联台公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卡特和邓小平的这次会面见证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答: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意义。答:有利于不断扩大台作的基础,有利于大共同利益的蛋糕。(4)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答:全方位、名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