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访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访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7 21: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访兰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   2. 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引入质疑   1.展示有关兰花的绘画作品和实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展示有关描写兰花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思考各诗句着重体现了兰花的什么特点。   2.谈话:兰花形态绰约多姿,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又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3.揭题质疑。如:为什么用“访兰”而不用“赏兰”?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二、初读知意   1.朗读课文。   2.文章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请分别给这三部分拟上。然后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作者笔下,兰花有怎样的引人之处?请把有关描写兰花的语句勾画出来。   侧面描写——家兰:“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正面描写——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三、重点研读   1.读“我”与父亲在访兰过程中的对话。说说从这一段对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重点讨论几个问题。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3)“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4.说说自己对“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这句话的理解。   四、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感受,谈谈自己今后要做怎样的一个人。   五、背诵
参考资料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花中四君子,梅,冷香四溢,清韵高洁;兰,幽香清远,神静韵高;竹,坚劲挺拔,傲岸坚贞;菊,凌霜自得,潇洒恣肆。所以梅、兰、竹、菊同有花中“君子”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