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下 第22课 出师表 课件 (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下 第22课 出师表 课件 (共6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8 11:01: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63张PPT。出师表诸葛亮课外拓展: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东吴收二川:诸葛亮收复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卦阵五丈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
表文——古时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奏章。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除议论和记叙表达方式外,表文的内容还往往带有浓厚的抒彩。诸葛亮年谱15岁:诸葛亮移居隆中。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 之战获胜。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
恢复丞相职位。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望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bó,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zhēn酌zhuó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一自然段翻译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原文:译文:中途中道:困苦穷乏。疲弊:实在,确实。诚: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原文:译文: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待遇,想将此报答给陛下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盖:内:宫廷内。追:追念。原文:译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fěi薄bó,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遗留的美德。遗德:过分地看轻自己。妄自菲薄: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忠臣志士的精神,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心规劝的道路啊。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以:用来。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今天下三分;
(3)益州疲弊。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由本段推测,刘禅可能犯有什么毛病?
作者在本段给刘禅提出的建议是: 正 反广开言路第一条建议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二自然段原文:译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宫廷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异同:偏义复词。此处指异。原文:译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尽忠做好事的人。为忠善者:昭:显示,表明。公平严明的治理。平明之理: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的人以及尽忠做了好事的,都应该交给有关主管部门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心偏袒一方,造成宫廷和相府法度不一。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以昭平明 之理严明赏罚第二条建议小结作者在表的前两段先      ,指出蜀国的不利因素是         ,有利因素是              ,然后提出了    和     两条建议。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这两段属于 。分析了天下形势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议论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三自然段原文: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是以:以是,因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贤良忠实,志向和心思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遗:给予。原文:译文: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古时自称,我。愚: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更多的益处、成效。广益:第3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宫中 [内] :
人物:
特点:
态度:
预计效果: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四自然段原文:译文: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通晓,精通。晓畅: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原文:译文: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同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军队中将士团结一心,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能安排得当。队伍,指军队。行阵: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优劣:第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营中 [外] :
人物:
特点:
态度:
预计效果: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五自然段原文:译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亲:远: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的原因所以:兴旺发达。倾覆衰败。兴隆: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原文:译文: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痛心遗憾。未尝:痛恨: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原文:译文: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计日而待: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荐贤臣先汉兴隆亲贤臣后汉倾颓亲小人引教训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诸葛亮在文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三条建议从全文看,这三条建议中,诸葛亮反复强调是哪一条?1、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六自然段原文:译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且保全。苟全:闻名做官。闻达: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原文:译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以:因为。咨:询问。以:拿。因此。由是:以:来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我因此甚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古义:身份低微,学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原文:译文: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表余数。有: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争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艰难困危之中领受了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哪一句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恢弘,不耻下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找出本段的两个对偶句(亦名句)。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文章由谏君转入述己,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首先,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取得后主信任。其次,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七自然段原文:译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托付不效: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细心,所以临终时把国家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效:实现,办到。原文:译文: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进军北方,平定中原。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原来的国都。庶:兵甲:指武器装备。差不多。原文:译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zhēn酌zhuó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职责。职分:所以:用来。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斟酌:指反复思考衡量。 ——为出师北伐作准备。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与 “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 作者认为北伐中原的两个条件已经具备,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四个四字语)? 庶竭驽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作者《后出师表》中的名言,本段有一个四字语与此成语意思相同,这个四字语是: 报先帝,忠陛下。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六个字是: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三顾草庐” 和 “临崩寄臣以大事”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八、九自然段原文:译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重任。效:不效:不能实现。兴德:发扬美德。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不能实现,那就惩罚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言论,那就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咎:过失原文:译文: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明察采纳。察纳: 陛下也应该自己多加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深切追念先帝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谋:思虑,谋划。尽。胜:原文:译文: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流下眼泪。涕零: 如今我正当远离陛下,面对奏章我落泪纷纷,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第八段分析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6~9段:诸葛亮着重叙述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4、5亲贤远佞一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二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分析形势不利条件
(客观)有利条件
(主观)提出建议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晓之以理寓


议动之以情叙殊遇表忠诚明责任三顾茅庐白帝托孤诸葛亮先 帝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草庐咨臣世事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先 帝谨慎寄臣大事夙夜忧叹
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决心目的奖率三军 庶竭驽钝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诸葛亮众大臣刘后主讨贼兴复之效治臣之罪 告帝之灵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责其慢 彰其咎亦宜自谋 咨诹善道 察纳良言寓情于叙 全文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本文以议论为主,附以叙述,二者都有明显抒情特点。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六次提到“先帝”,勉励后者继承遗志,完成复兴大业,这是寓情于议;中间叙述21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更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妄自菲薄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