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8 06: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满族
蒙古族
壮族
黎族
维吾尔族
朝鲜族
双击添加署名/公司名/日期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第12课
【内容标准】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1.★▲通过分析地图、研读文字资料,能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依据,根据教材,说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实施情况,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从而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列表归纳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民族大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如此众多的民族,散居各地,分布超过了我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形成了什么特点吗?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为主的特点
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各民族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仍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体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
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
上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民族
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
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地位:


(2)制度化、法律化: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1954年写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
1、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3.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
(1)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议一议:对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政治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那么,党和政府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哪些政策?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物资、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想一想: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繁荣,那么党和政府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国家按照自愿原则,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造条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计划地进行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等等。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 ?
? ?
? ?
? ?
(自学要求:阅读课本P62-63完成下列表格)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等
翻身做主人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旧制度下的西藏农奴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
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藏族)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改革前,次尼是一名农奴,如今过上
了富裕的生活,养花是这位老人的最大爱好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新居
佤族木鼓舞
3.保护民族文化
侗族大歌
相关史事:古籍文献的整理—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 《江格尔》 《玛纳斯》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
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
和浩特、银川、
西宁、贵阳
被国家列为
内陆开放
城市。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1955)
新疆老人乐开怀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是整装待发的庆典列车。
西电东送
【史料展示】
材料 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
想一想: 在20世纪末,国家针对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大量欠发达的自治州和自治县提出了一项什么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青藏铁路通车

             西藏自治区拉萨机场         新疆阿勒泰牧场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①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定;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④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


族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确立和实施
意义

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


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促进经济发展
3.保护民族文化
4.西部大开发战略
【课堂小结】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