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石灰吟 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
吟咏的意思,如孟郊的《游子吟》。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将石灰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后,生石灰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初读课文 质疑问难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初读课文 质疑问难 学诗方法
读懂形象
联系生平
体会情感 初读课文 质疑问难思考:
1、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2、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
么? 初读课文 质疑问难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击。凿:开凿。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烧
制
石
灰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捶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捶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译文:经过无数次的锤打、开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石灰石, 把烈火的焚烧看成很平常的事。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
尚的节操。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
尚的节操。 译文: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世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于谦为官清正,不畏强
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
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
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
个囚犯。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于谦的故事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来为于谦送行。假如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地吟道——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死亦何惧?他听到身后的百姓,也在轻轻地吟诵着——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间的悠悠回音——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深入研读 领略意境 学习这首诗歌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将自己的感想写一写。 总结拓展 感悟升华 课后作业课后搜集以咏物言志为写作方
法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