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章末总结思维导图考纲要求认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理解)考点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2018广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C.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围湖造田,扩展用地
考点精炼D2.(2018娄底)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优美,旅游价值高
B.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有利于健康
C.山中有金矿、银矿可开采
D.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C3.(2018菏泽)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D4.(2018连云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D.放开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D5.(2018常德)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我国必须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下列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是( )
A.长江流域生态修复
B.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C.用餐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外出使用共享单车或步行C6.(2018日照)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D7.(2018大庆)酸雨不仅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还威胁人类健康。形成酸雨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水蒸气 D. 甲烷
8.(2018绵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长期过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酸雨 B.重金属污染
C. 赤潮 D. 冰川消融BD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 认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的增长会对______、______和______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__________,为了人类的___________,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课前预习资源环境社会生物圈可持续发展2.我国为了控制人口_______和提高人口_______,已经把_________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行该项政策,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婚,比法定结婚年龄晚_______年结婚;晚育,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的年龄;少生,稳定____________;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等措施,避免生出有__________的孩子。数量素质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3低生育水平遗传缺陷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4.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对森林资源的____________;对野生动物的____________;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____________;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____________。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空气污染水污染夯实基础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步训练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这有利于( )
A. 晚婚 B. 晚育
C. 少生 D. 优生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是( )
A. 少生 B. 优生
C. 提高医疗水平 D. 提高生活质量DB3. 根据下图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 1800年以前 B. 1849年—1949年
C. 1949年—1990年 D. 1990年至今C4.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
A.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 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5. 有关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晚婚就是规定男女必须25岁以后才能结婚
B. 晚育就是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晚婚年龄
C. 少生就是稳定一个低生育水平
D. 优生就是通过婚前检查等措施,避免生出有遗传疾病的孩子DA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6. 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 )
A.洪水泛滥 B.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C.自然灾害 D.原来就是这样
7.下列现象不会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的是( )
燃烧生活垃圾
B. 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
C. 动植物呼吸向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
D. 核电站发生核泄漏BC8.据报载,进入21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C. 天敌过多,被大量捕食
D. 食物不足,饥饿而死
9.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往往产生很大影响。下列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是( )
A.低碳出行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放生外来物种 D.植树造林BC10.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严重的“赤潮”现象。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海带紫菜大量养殖
B.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 红珊瑚大量繁殖
D. 海滩大量种植红树林
11. 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土壤污染
B. 大气污染
C. 火山爆发
D. 植被遭破坏BD12.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A.施用农家肥
B.作物秸秆还田
C. 长期使用化肥
D. 保护农田中的青蛙C能力提升
13. 科学家曾经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
请你分析图中四条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1)人口剧增会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2)人口膨胀会使自然资源________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导致粮食________,造成饥饿,并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___。
(4)图中显示,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会逐渐下降,试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粮食产量下降枯竭加剧不足提高20世纪人口过度增长,导致资源被大量破坏,人均粮食减少,环境污染加剧。这一切都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因此,人口会因资源的枯竭,污染的加剧而减少。14. 资料一今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现只剩下6万余亩。
资料三漫画《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人类的眼泪》。(1)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
(2)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作用从叶片的_________散发出水分。
(3)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一点看完资料三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坏植被(或乱砍滥伐或过度放牧或毁林造田或开荒造田等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行为)蒸腾气孔 植树造林(或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等)要珍惜水资源(或要节约用水或保护植被或增加植被或可持续发展等,答案合理即可)。影响人类自身的环境污染
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尽管危害甚大,但却毕竟是在人类自身之外。而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却将污染可能到达的领域拓展到人类自身。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的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就发现生活在含有城市污水的水域中的雄鱼部分雌化的现象,这一现象长期困扰着人们。后来,英国科学家发现这与城市污水中含有过量的人类雌性激素有关。英国环保局1996年发表报告说,英国科学家对生活在伦敦东部水域人与自然中的鱼及水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水域中含有3种具有活性的激素,其中2种是天然人类雌性激素,另外1种是避孕药中含有的人工雌性激素,其含量只有三者总和的1/10。
人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激素增加的最大原因。某研究所从1995年开始对茨城县至宫城县的太平洋沿岸、津轻海峡西侧的日本海、积丹半岛的北海道沿岸等距离海岸数10~200千米海域的海水水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所有海域内均发现有可导致动物体内内分泌障碍的化学物质壬酚。目前已经掌握的有可能扰乱生物内分泌的化学物质有70余种,主要存在于二噁英类物质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内。这些物质散布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之中,被人或动物摄入体内后,不断积累,逐步造成危害。 近年来各国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已经成为新公害,它不仅会导致一些动物雌化,严重时会影响动物和人的内分泌功能,甚至引发某些癌症。加强对食品和环境中雌激素类物质含量的检测,对防止这类物质的危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认为,加强对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从生产到食用的管理,提高对环境的监测和医疗水平,可以消除这一新公害。课件15张PPT。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习目标1. 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3. 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自己的责任。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1.目的要求:
(1)通过调查当地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讨论拟定保护当地_________的计划。
(2)认同每位公民在保护____________方面都有自己的_______。课前预习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责任2.材料和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步骤:①分组进行_______,收集各种相关资料;②针对一个具体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收集资料,写出_________;③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出现问题的______,写出保护__________的计划;④通过______、_____,完善并汇总全班的报告和计划,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笔记本笔调查调查报告原因生态环境交流汇报夯实基础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同步训练1. 下列人类活动,可以保护生物圈的是( )
回收废旧电池
B. 伐木毁林开辟农田
C. 焚烧农作物的秸秆
D. 围海造田A2. 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大力推广开私家车出门
②旅游后携带新鲜水果回国
③退耕还草还林 ④电池直接扔到垃圾桶
⑤垃圾分类 ⑥使用再生纸 ⑦使用纸质购物袋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④⑤
C. ③⑤⑥⑦
D. ②④⑥⑦C3. 下列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
A. 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 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 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 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4.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 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D.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CD5. 随着“低碳经济”“碳汇”等新名词的出现,“低碳族”应运而生,并迅速壮大。下列哪些是“低碳族”的生活习惯?(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6.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
A.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D.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CC7.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植树造林
B. 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对保护生物圈不一定有利的是( )
A.实施计划生育
B.引进和种植国外植物新品种
C. 垃圾分类,部分回收利用
D. 节能减排,减少污染B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下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 )A能力提升
10.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_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生态系统一致高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塞罕坝精神
河北塞罕坝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人与自然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中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人以忠诚使命为内核、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追求,谱写了一首人类改天换地的绿色进行曲。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木,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课件22张PPT。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习目标1. 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 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 认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一、酸雨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概念:酸雨是指具有较强______的雨水,其pH小于_____。
(2)成因: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______中排放大量______物质造成的。课前预习酸性5.6大气酸性(3)对生物的危害:酸雨可以使__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________,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_______,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_____和_____,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4)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________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土壤中的养分酸化饮用芽叶煤、石油二、重金属污染2.水俣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_____的鱼虾造成的;痛痛病是由于长期食用含_____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______和_____危害性大的电池,大力开发_______的环保型电池;有毒物质是通过_______进入人体的,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汞镉生产销售无公害食物链三、温室效应3.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
(1)地球大气中的_________等气体,既能使______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______,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__________。
(2)全球气候变暖后,冰川会加速______,海平面会逐渐______,一些地区的____________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______,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______和多种生物的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太阳光热量温室效应融化上升台风暴雨干旱减产生存危机
1.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气体是( )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氮 D. 氮气
2. 酸雨是指pH值 的降雨。( )
A.大于5.6 B.大于7
C.小于5.6 D.小于7夯实基础
一、酸雨同步训练BC3. 下列哪项是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
A. 把收集的固体废弃物倾倒到江河
B.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C.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 撤销所有火力发电厂,发展水电站BB4. 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的主要目的是( )
A.让植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酸雨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5.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B. 酸雨可引起水源酸化,但不影响饮用
C.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
D. 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6. 关于“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B. 可以用醋和清水配制实验用的模拟酸雨
C. 加了模拟酸雨的组是对照组
D. 实验变量是有无酸雨BC二、重金属污染7. 最近几年,媒体多次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
酸雨 B. 大气污染
C. 水、土重金属污染 D. 温室效应
8.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下列现象中,由废旧电池污染所致的危害是( )
A. 饮用水中带有痢疾杆菌
B. 土壤容易发生板结
C. 水中的藻类迅速繁殖
D. 镉扩散到土壤中,沿着食物链,危害人类CD9. 用过的废旧电池不要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而要单独回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能源
B.防止酸雨的发生
C.防止环境污染
D.节约土地C三、温室效应10. 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哪种气体的排放增加?( )
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臭氧
11.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
A.焚烧秸秆 B.火力发电
C.开私家车上下班 D.使用新能源公共交通BD12.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开发风能、太阳能
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13. 人类大量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可导致( )
A. 酸雨的发生 B. 癌症患者增多
C. 臭氧层被破坏 D. 温室效应AC能力提升
14. 酸雨的形成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1)图中A为____________等,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其中的有害成分是____,它呈气体状态,可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3)图中B的pH值比正常雨水的pH值_____。二氧化硫工厂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A不一定小15. “毒胶囊”事件让重金属铬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A、B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健壮的玉米幼苗,A盆正常浇水,B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下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三次,现象一致。(1)这是一组____________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幼苗要求“同时移入”“同样健壮”,是为了____________。
(3)该实验重复做三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提高准确性。
(4)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铬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是否有影响控制变量减少偶然性含铬溶液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长环境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危害
酸雨
酸雨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空气中的水汽结合而成,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正常的雨水,由于溶有二氧化碳,是微酸性的,pH值约为5.5~5.8。如果雨水的pH值小于5.5,就称为酸雨,一般酸雨的pH值为4~4.5,偶尔可降至2.4。酸雨对动植物的毒害很大,它可使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土壤的肥力,造成林木枯萎死亡,农作物减产。酸雨可使湖泊的pH值下降,当湖泊的pH值降至5.0以下时,鱼卵常不能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畸形。人与自然臭氧层的破坏
在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在大气层的上部,位于地球表面25~4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能阻挡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并破坏其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臭氧层的存在是紫外线促成的,紫外线能使一些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些氧分子结合成臭氧,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氧气,在平流层,氧气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但是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正在逐渐破坏着这种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渐减少,其原因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主要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烷烃、含溴卤代烷烃,还有应用于冷冻机、电冰箱、高级电子元件的清洗剂及在烟雾罐中作火箭发射剂的氟利昂。这些物质扩散到平流层中,分解释放出氯原子,一个氯原子能分解数万个臭氧分子,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另外超音速飞机、汽车尾气以及氮肥生产中的氮氧化合物也能分解臭氧。
有毒物质的污染
有毒物质是指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之中而引起危害,这些物质都是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产物,如工业“三废”、农药化肥、放射性物质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未加处理而排放的废渣、废气和废水污染了环境。排放“三废”最严重的是化工、冶金和一些轻工业等部门。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一家工厂把含汞的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汞随食物链进入鱼虾体内,猫、鸟类动物和人因吃鱼虾而引起甲基汞的慢性中毒,因而得病。1953年开始发现此病,病人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严重时呈疯癫状态,直至死亡,人称水俣病;人们为防治病虫害和消灭杂草,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同时又大量使用化肥来提高土壤肥力,这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满足当前利益的目的,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却给人类自己带来危害。不合理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我国已经相当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和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将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