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8 11: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一、播放歌曲 导入新课答: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 思想感情答:其基本内容有: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的土地、河山和一切资源;
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
热爱创造祖国历史与文化的各族人民。1、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种思想感情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历史特点)。
②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
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
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历史特点) 。
③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现实情况) 汉族约占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56个民族人口所占比例图幻灯片 34 大杂居、小聚居和相互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少数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力。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1949年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到90年代初,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湘西苗族人民代表在填写选票,选举湘西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少数民族委员步入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会议会场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力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①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旧制度下的西藏为封建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 ② 国家采取很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并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中共中央(1979)52号文件,文件确定组织内地发达省市实行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即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宁夏,全国支援西藏。根据这一精神,各地组织力量,制定计划,开辟工作,积极对口开展物资、技术支援协作和经济联合
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增加上海支援新疆、西藏,广东支援贵州,沈阳、武汉支援青海等对口支援任务。“一五”期间在民族地区重点工程川藏公路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伊油田青铜峡水电站孔繁森照顾生
病的藏族老人孔繁森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时,收养了两名失去父母的孤儿。他说,我要抚养他们健康成长。 孔繁森辅导他收
养的孤儿学习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南抵喀什,全长1450公里。 1973年开始建造,1999年全线通车。藏族农民群培次仁成了亿万富翁 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出55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维修。
2002年对布达拉宫第二次维修,历时7年,总投资达到了3.8亿元。

2008年起,国家又投入5.7亿元,至此,国家对西藏文物维修的总投入已达到近13亿元。新 疆西 藏青 海甘肃四 川云 南宁 夏重庆陕西贵州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市区内蒙古广西④ 20年代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开始运作天 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沿线地质复杂,滑坡、泥石流、地震、雷击等灾害严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正在不断延伸的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西气东输新疆塔里木油田中华民族由56个勇敢、勤劳、智慧的兄弟姐妹组成,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1、时时讲团结,事事讲团结,处处讲团结。
2、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辨一辨
1、深圳、海南等5个经济特区是民族自治区域

2、有人认为香港、澳门等特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3、“藏独”、“疆独”等势力认为新疆、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应该享有外交主权。( )
4、我们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 ) 5、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主要是汉族公民的责任。 ( )××××√ 1、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中最能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一项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2.新中国实行的民族政策中,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制度
C.民族团结制度 D.各民族共同繁荣制度
3.下列举措对西藏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选一选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做好民族工作,维护各民族大团结。这是因为( )
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团结问题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C5、从牦牛到火车,西藏五十多年间完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数百年才能实现的转变,这是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西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从政治上说明了( )
A我国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的胜利
B实现民族繁荣必须由汉族支援少数民族
C我国已经消除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
D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
D民


结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含义:意义: 共同
繁荣发展
1、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采取很多优惠政策
——长足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创制少数民族文字
——搜集、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文献


4、西部大开发战略
——极大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