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8 21:45:12

文档简介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悲愁,从南宋走来;萧瑟西风中,比黄花更让人销魂的,是你忧郁的眼神。千年的风雨淡褪了繁华,沉淀下来的却是你的《漱玉词》。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这孤独融入了淡淡的酒中。在寻寻觅觅的黄昏,在梧桐更兼细雨的晚上,你独自啜饮,缓缓低唱。李清照——这乱世中的美神!
美字体


























赏美文
我想你了——我的李清照
我想你了——我的李清照。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清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叶从树桠上打着旋儿舞落下来,我用柔腻的手从地上捧起了这片落叶,倔强的好奇心看到了叶的细纹,让我想起你——李清照。
总想与你攀谈,只是你生于宋朝官宦人家。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你眼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你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浣溪沙》《点绛唇》完全体现出你不光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的能力,这何尝不是我所求。
我想你了——我的李清照。
夜已深,听一曲哀怨的曲子,看着你那首《声声慢》。情不自禁低声吟诵起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由得泪凝于睫。唉!好一个姹紫嫣红、恍若翡翠、娇柔媚人、斗霜傲雪的才女,为何变得如此孤寂落寞、悲凉愁苦?想到这里,眼泪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朦胧中只见一窈窕女子撞入我的眼帘。她轻挽乌发,不施粉黛,双眼如深潭般深邃而明亮。“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谁?这《醉花阴》、这语调、这装束,不正是我苦苦思念的李清照吗?正值九月重阳节,难道你又想起了当年那刻骨的爱恋、痴痴地思念?这是何等幸福,何等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看满脸春色的李清照,可想你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的。我亦与你同醉于那段美好的往事中……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叹息了,《武陵春》让你想到了那段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的日子吧。看着你满脸的愁容,我更为之心痛。好一个曾在家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的女子,如今……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急步走向我思念已久的女子,想给你些许安慰。当我伸手触及你的衣襟时,只见你回头凝视着我,眼中似乎有两点火光在闪烁,那火光使你的脸颊顿时光彩照人。然后你匆匆向我投之一笑,细语柔声道:“女子有才藻,女子有才藻……”窈窕身影渐渐远去,而你的声音却久久地回荡在我耳边。哦,我领悟了你的意思。我想叫住你,却怎么也叫不出声,而你的一颦一笑已永远地铭记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你了——我的李清照。
想着你词的背后所隐藏的苦闷、挣扎和追求;想着你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想着你非凡的才华和勤奋,能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无奈却生在“才藻非女子事”的时代,就知道你到底愁为哪般了。
我无时无刻不想着你——我的李清照。
我真的殷切希望能与你邂逅一次,一起呼唤蓝天,一起捧读文字。哪怕在生命的终极,我想我会想起你、想起你的点滴文字。于是,我想起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真想你了——我的李清照,你听到我发自心底的呼唤了吗?
选自《现代散文选》
⊙课内素材
李清照的家国情怀
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女词人的心头,在她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雄壮豪迈之气,让许多须眉汗颜,令多少当权者羞赧。这股豪迈之气铸就了女子的伟岸,展现了女子的气魄,而这豪迈之气根源于那强烈的爱国之情,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思。
[运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爱国情怀”“巾帼不让须眉”“女子的伟岸”“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
⊙运用示例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以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人愁。
(选自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永远的李清照
打开宋词,我仿佛看见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衣裙飘飘,婉婉约约卓然立于那些长短句之上。
如果李清照一直沐浴在风花雪月、暖衣美食之中,整日悠闲地吟诵着那些男欢女爱、离愁别绪的词作,那么,在恒河沙数的中国古代的文人中,也许她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罢了,“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在她身边白白走过”。然而,“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似乎已经成了文人的宿命。……公元1126年,李清照42岁那年的冬天,时局发生了剧烈动荡,金兵大举入侵,一举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消息传来,举国一片惊惶。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家也在这场战争中不能幸免,他们存于青州的书画古器也被敌寇的一把大火烧得精光,心爱的藏品焚为灰烬。故乡已不复为昔日之故乡,明媚的家园已沦为异域,一家人开始了漂泊不定的旅程。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公元1129年,丈夫赵明诚在流亡途中得急症病故。如果说家园失去了,李清照还有丈夫的爱,正是这份爱鼓励着她,支撑着她,即使流亡,即使风餐露宿也无所顾惜。可是现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她将从此永远是天涯孤旅了,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更令她惶恐的是,有小人向朝廷诬陷她“颁金通敌”,欲置她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表明心迹,当金兵一路追赶着高宗时,李清照也匆匆忙忙地携着一批古物南下,追随高宗踪迹,打算把它献给朝廷。一路上,她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其间的人情冷暖,非常人所能想象,最终她还是没能追上皇帝。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心力交瘁的李清照写下了确立她在中国文学史上“词宗”地位的《声声慢》。
如果说李清照前期的词也写到愁的话,那应该只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强说愁,是少女淡淡的轻愁,是少妇依依的闲愁。这一切的愁绪,在某种程度上被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轻松化解了。而《声声慢》里表现的“愁”,是词人经历了大悲大痛、大彻大悟之后的人生况味。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愁既不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情感体验,也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情感折磨,而是李清照强烈“忧患意识”的真实流露。这种忧患意识是与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热情是相通的。是啊,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丧失亲人的遭遇,怎一个“愁”字了得。而从中折射出的那种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际遇深沉的感伤情怀,产生了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从此,李清照就成了愁绪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亦非花,水无语自流,人也早已作古。但流不去的是李清照那衣裙飘飘、婉婉约约的美丽。她的那些渗透着人文精神、摇曳多姿的诗词,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值得我们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
永远的李清照。
(选自《永远的李清照》,有删节)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消瘦(shòu)   亲戚(qi)
憔悴(qiáo) 暗香盈袖(yínɡ)
B.充盈(yínɡ) 将息(jiānɡ)
脑髓(suǐ) 乍暖还寒(hái)
C.颈椎(jìnɡ) 笨拙(zhuō)
不堪(kān) 翘首以待(qiáo)
D.档次(dànɡ) 东篱(lí)
内疚(jiù) 人才济济(jì)
解析:B项,“还”应读huán;C项,“颈”应读jǐnɡ;D项,“济”应读jǐ。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销”是“燃烧”的意思。
答案:A
3.下列各项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C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借代。
答案:C
4.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解析: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答案:B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花阴》中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的状况,酒味似乎都变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答案:(1)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好事近·悼春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②。
【注】 ①缸(gāng):灯。②鴂(jué):鹈。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浓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解析:B项,“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
答案:B
7.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由悼春、伤春而生发出的闺门独处、孤寂苦闷而无法排遣的幽怨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或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①“魂梦不堪幽怨”一句,直言“幽怨”。②酒阑、歌罢、空的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凄厉啼鸣的“鹈”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暗、凄清、空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发幽怨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觊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古代诗歌。
B.“常插梅花醉”, 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C.“挼”读nuó:采摘。“无好意”: 心情不好。上阕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D.“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E.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解析:A项,“中调”错,应为“小令”;C项,挼(ruó):揉搓。
答案:AC
9.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不同的赏梅感受,请结合全诗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人上阕一、二句写自己早年醉赏梅花、三、四句写中年泪洒梅花,下阕三、四句写晚年无心(难以)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赏梅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突出了词人人生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行香子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10.下列对本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三句,写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国破、家亡、夫丧,且词人转徙江浙,抚今追昔,何等“情伤”。
B.“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承前,说因为时近重阳,衣服要加厚;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情怀酸楚。
C.下阕前三句,写黄昏院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词人酒醒,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
D.下阕后三句说词人在明月之夜难以入睡,听着由捣衣之声、细微的蛩鸣声和滴漏声组成的婉转优美的交响乐曲,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及往事的无比怀念。
解析:D项,捣衣之声、细微的蛩鸣声和滴漏声组成的是哀怨、凄凉的交响乐曲,并不是乐景。
答案:D
11.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叠字: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把词人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词的音律美。②排比:前后结句均用排比,“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声声凄切,句句血泪。
三、创新语用
12.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那些风骨独具的女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但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画线句中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构成总分关系,第二分句和第三分句构成转折关系。第二分句中的“人比黄花瘦”和第三分句中的“不肯过江东”分别照应第一分句中的“婉约”和“英气”。
答案:(示例)(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仍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忠情
(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13.“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梧桐低泣,滴滴到天明;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
14.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
(示例二)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的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
课件47张PPT。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