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下生物跟踪训练 7.2生态系统
一、单选题
1. 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部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农田生态系统D.?一片森林或一条河流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3.农药可以杀灭害虫,但某些农药不易降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农药逐级富集主要是通过(?? )
A.?水?????????????????????????????????????B.?空气?????????????????????????????????????C.?食物链?????????????????????????????????????D.?土壤
4.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真菌→田鼠→蛇???????????????????????????????????????B.?黄鼠狼→蛇→田鼠→植物C.?阳光→草→野兔→狐狸???????????????????????????????????????D.?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7. 下列植物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
A.?针叶林??????????????????????????????B.?草原??????????????????????????????C.?热带雨林??????????????????????????????D.?落叶阔叶林
8.在一块农田中,螟虫吃植物,蛙吃螟虫,蛇吃蛙,猫头鹰吃蛇,这些生物之间构成了( )
A.?食物网???????????????????????????????B.?食物链???????????????????????????????C.?生物圈???????????????????????????????D.?生态系统
9.以下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10.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B.?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C.?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兔数量的减少??????????????????????D.?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11.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子,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植被被破坏????????????????????????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12.下列防治措施中,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
A.?防治果林的害虫,放养啄木鸟?????????????????????????????B.?防治棉蚜,大量喷洒杀虫剂C.?防治麦蚜,放养七星瓢虫????????????????????????????????????D.?防治田鼠,保护猫头鹰或者蛇
13.下列哪种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14.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无锡太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B.?安徽黄山上的所有迎客松C.?山东微山湖内的所有荷花????????????????????????????????????D.?黄河三角洲内的所有生物
15.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以上三项
二、填空题
1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
17.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有关.
18.我国现有已经建成的许多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________?,动物作为________?也起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________?,使植物顺利繁殖。(2)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它们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________?循环起重要作用。(3)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一条________?。
三、解答题
19.我国河北省北部地区,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公顷麦田约有750~15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粮食的收成.近年来,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和食用青蛙,该地区青蛙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减产.后来人们使用农药,粮食产量获得一些恢复,但随后继续大量减产,这是为什么?
2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图中共有________类脊椎动物,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__.
(3)该图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1.“水丰草美蕈菇鲜,银鹤凌霄浪里翻。”黑龙江不仅有广袤的黑土地,而且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如扎龙湿地、兴凯湖湿地、七星河湿地等等。每年四月,大量候鸟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素有“________”之称,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
(2)写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如果此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________的体内积累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正确;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B错误;
C、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正确;
D、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B.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 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 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
2.【答案】 C
【解析】【解答】A、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细菌、真菌则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是分解者。理论上分析可以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但在实际的生态系统中基本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包括了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一片森林、一条河流,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可以看做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3.【答案】 C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A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故B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故C符合题意; D.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
5.【答案】 B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 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 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答案】 D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D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田鼠、蛇、猫头鹰它们四者的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AC不正确;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B不正确,D正确.
7.【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针叶林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草原中的植物以草为主,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及热带雨林,因此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不及热带雨林,A错误;
B、常绿阔叶林以阔叶数树种为主,植物的种类较单一,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及热带雨林,因此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不及热带雨林,B错误;
C、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那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C正确;
D、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及热带雨林,因此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能力不及热带雨林,D错误.
故选:C
【分析】热带雨林雨量充沛,全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热带雨林分布在常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
8.【答案】 B
【解析】【解答】螟虫吃植物,蛙吃螟虫,蛇吃蛙,猫头鹰吃蛇,体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因此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食物链:植物→螟虫→蛙→蛇→猫头鹰.因此,在一块农田中,螟虫吃植物,蛙吃螟虫,蛇吃蛙,猫头鹰吃蛇,这些生物之间构成了食物链.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不能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9.【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不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1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图中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草是生产者;鹰、蛇、兔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因此每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都是草.A正确;
B、图中有草→兔→鹰;草→鼠→蛇→鹰;草→鼠→鹰三条食物链,B错误;
C、由于鹰以兔为食,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兔数量的减少,C正确;
D、鹰以蛇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在同一营养级上,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图中有“草→兔→鹰;草→鼠→蛇→鹰;草→鼠→鹰”三条食物链.
11.【答案】 D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
【解答】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草的叶子几乎被吃光了.故选:D.
1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啄木鸟是害虫的天敌,放养啄木鸟利于防治森林害虫,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B、喷洒杀虫剂不但杀灭了害虫,也大大消灭了益虫等其他动物,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C、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放养七星瓢虫利于防治蚜虫,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D、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保护猫头鹰利于防治田鼠,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故选:B.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13.【答案】 D
【解析】【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14.【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无锡太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物,既包括了太湖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
B、安徽黄山上的所有迎客松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不正确;
C、山东微山湖内的所有荷花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不正确;
D、黄河三角洲内的所有生物,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5.【答案】 B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二、填空题
16.【答案】生态系统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称.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生物和物质是相互流动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称.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17.【答案】生物多样性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类型,如根据环境的不同,科学家把生态系统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越弱,可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多样性有关.
故答案为:生物多样性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18.【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传粉? ;分解者 ;物质 ;捕食关系 ;食物链
【解析】【解答】(1)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2)细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捕食,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食物链。【分析】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三、解答题
19.【答案】因为有些害虫具有抗药性,能够存活下来,并且大量繁殖,导致农作物受害严重.
【解析】【解答】解:在麦田中存在食物链:小麦→害虫→青蛙.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和食用青蛙,该地区青蛙几乎濒于绝灭.害虫没有了天敌的控制大量繁殖,数量增多,吃光了麦叶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减产;后来使用农药,把害虫中没有抗药性的个体杀死,害虫数量减少,产量获得一些恢复;而有些害虫具有抗药性,能够存活下来,(没有天敌)并且大量繁殖,数量大增导致农作物受害严重而大量减产.【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答案】(1)生产者
(2)6 ;4 ;鼠
(3)捕食和竞争
【解析】【解答】解:(1)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图中食物链有: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共6条.图中猫头鹰和吃虫的鸟都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鼠属于哺乳动物,所以共4类脊椎动物,其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属于哺乳动物的鼠.(3)青蛙捕食蜘蛛,同时青蛙和蜘蛛都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该图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故答案为:(1)生产者(2)6;4;鼠(3)捕食和竞争
【分析】1、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四、综合题
21.【答案】 (1)地球之肾(2)植物→虾→鱼→鸟????(3)鸟;植物(4)生物圈???
【解析】【解答】解:(1)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如本题中的食物链:植物→虾→鱼→鸟。(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植物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鸟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如果此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鸟的体内积累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植物。(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分析】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根据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都属于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3、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