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诣、设、应声、夫子”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4.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及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诣、设、应声、夫子”等字词。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孩子的机智、风趣及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时安排】[来源:Z,xx,k.Com]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图中的孩子就是题目所说的“杨氏之子”,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氏之子》,来感受孩子的风趣与机智吧!
2.了解作者,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主要作品:撰有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3.相关资料:《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遗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二、初读文本,感知大意
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带着要求读课文:[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进行质疑。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组内讨论,试着解决。[来源:学科网ZXXK]
4.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的九岁孩子巧妙回答客人玩笑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
三、识字写字,夯实基础
1.出示易读错字、多音字,引导学生识记;
2.练一练:巩固识记情况;
3.出示会写字,学生交流书写时需注意的地方,教师对重点字作指导:
梁:上部应当紧凑,下部撇捺舒展。
诣:左窄右宽,第二笔要稍微长。
禽:上宽下窄,上部撇捺舒展。
4.练一练;
5.理解词义。
四、指导朗读,体悟情感
1.再读课文,出示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语言幽默。[来源:Z.xx.k.Com]
第二课时[来源:学。科。网]
一、激趣导入,进入文本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二、细读文本,品读释疑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串珠问题:
(1)孩子一开始是怎样待客的?说明了什么?
(2)孩子又是如何应对客人的逗弄的?
(3)孩子的应答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4)杨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听录音回顾课文,边听边想: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来源:学§科§网Z§X§X§K]
3.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梳理文意: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理解品析: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及人物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经常来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悉。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显示了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来源:学+科+网]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⑤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巧妙地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而且他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孩子真是聪明机智。
4.回归全篇,突破重点:
核心问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示例: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感受了杨家孩子的聪明、礼貌,领略了语言的魅力。
串珠问题:
(1)孩子一开始是怎样待客的?说明了什么?
孩子端来了水果招待客人,说明了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2)孩子又是如何应对客人的逗弄的?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孩子的应答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表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4)杨家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杨家的孩子是个很聪明、很有礼貌、思维敏捷、语言幽默风趣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推荐阅读:《弥补缺陷》
2.国学诵读[来源:Z。xx。k.Com]
3.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4.课文主旨:课文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的九岁孩子巧妙回答客人玩笑话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同时让我们领略到语言的魅力。
四、结构图示,布置作业
1.出示课文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