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儿童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9.儿童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8 19:0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来源:学科网ZXXK]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扫清障碍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两首儿童诗吧!
2.走近作者:
(1)高洪波: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中共党员,1951 出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要作品:有《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文坛走笔》《说给缪斯的情话》等。
(2)张继楼: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文学创作一级职称,中共党员。曾任四川省作协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3.扫清障碍:
(1)出示易读错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练一练。
(4)理解词语。
(5)辨析词语:汲取、吸取,商量、商讨。
二、初读文本,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注有疑问的地方,批注感受深刻的地方。
(3)想一想: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想》写了孩子一连串的美妙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问题探究,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
(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
(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
(3)小组共同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供全班交流。
2.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两首儿童诗分别表现或描写了什么?
串珠问题:
(1)《我想》写了“我”的哪些愿望?[来源:学科网]
(2)《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哪三个地方的什么情景?
(3)这两首儿童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4)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4.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来源:学科网ZXXK]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体现了儿童内心怎样的想法?
开篇点题,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因为“我”羡慕桃树枝,它带着美丽的花苞,牵动着万缕阳光,随风摆动,在风中倾听春的歌唱。体现了儿童内心对美好、自由、幸福的向往。
(2)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悠”字叠用有什么好处?此处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悠”字叠用,动感传神,写出了桃树花蕾初绽,在春风中,在阳光里随风而舞,自在、闲适的动态。此处的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点明“悠”的结果。
(3)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种”自己,想法多么奇妙。这是“我”由脚踩土地,看到草木葱茏的景象展开的想象。[来源:学科网]
(4)拓展:你有过什么奇特的愿望?写一写。
(5)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想“变小草、变小花”体现了“我”的什么追求?从“更是”“最大”中可以看出什么?
想“变小草、变小花”体现了“我”对美的追求。从“更是”“最大”中可以看出“我”迫切地希望成为“柳絮和蒲公英”,写出“我”很想放飞自己,放飞理想,进一步体现了“我”对自由的向往。
(6)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
“喧闹、声高”写出了街头热闹喧哗的外界环境。“听不见、哪管”写出了人物精神的专注和集中。开头这样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
(7)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 风”水战“浪里白条”。
“黑旋风”和“浪里白条”分别指谁?此处为什么要写阳光爬上膝盖?
“黑旋风”指李逵,“浪里白条”指张顺,两人都是《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阳光爬上膝盖说明孩子看《水浒传》入迷了,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儿也没注意到。
(8)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写出了溪水的什么特点?
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溪水平静、碧绿、清澈的特点。
(9)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句中的“水葫芦”为什么加引号?这句诗写什么?[来源:Zxxk.Com]
句中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这句诗写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虎牙。
(10)阅读方法解密:特写镜头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总结答案:
核心问题:
两首儿童诗分别表现或描写了什么?
《我想》表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与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儿童的童年生活是幸福与美好的。
串珠问题:
(1)《我想》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中“我”的愿望是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2)《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哪三个地方的什么情景?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街头,儿童在读书;溪边,儿童在钓鱼;江上,儿童在戏水。[来源:学科网]
(3)这两首儿童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我想》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童年的水墨画》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4)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
示例:我知道了儿童生活是幸福、快乐、充满幻想的,要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
四、概括主旨,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出示品读要求:
(1)品读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歌分别能分成几个部分?
(2)试着概括两首诗歌的主旨。
2.交流分段情况:
我想
第一小节:写“我”的第一个愿望——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悠出春的歌唱。
第二小节:写“我”的第二个愿望——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并长成一棵大树。
第三小节:写“我”的第三个愿望——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在蓝天这个大课堂里学习。
第四小节:写“我”的第四个愿望——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成小草小花,变成柳絮和蒲公英。
第五小节:写“我”如果要飞向遥远的地方,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童年的水墨画
第一小节:写一个孩子在街头神情专注地读《水浒传》,以至于忘却了时间。
第二小节:写孩子在溪边钓鱼时宁静而又欢乐的场景。
第三小节:写孩子在江上欢乐的嬉戏。[来源:学科网]
3.引导学生试着概括本课主旨: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街头读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4.结构图示,再次梳理诗意。
5.本课小结:
读了这两首诗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我们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绝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推荐阅读《童年》
2.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水墨画、《水浒传》。
板书设计:
[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