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8 19: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妖娆、狰狞、效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扫清障碍
1.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铁路修筑现场,去感受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去感受筑路大军无穷的智慧与坚强的毅力。
2.相关资料[来源:学科网ZXXK]
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
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多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3.扫清障碍:
(1)出示易读错的字,让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理解词语。
二、初读文本,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来源:Z。xx。k.Com]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西部建设者在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贯通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西部建设者斗志昂扬、科学创新、吃苦奉献的精神。
三、问题探究,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
(1)讨论标注的有疑惑的地方:
(2)分享批注的感受深刻的地方:
(3)小组共同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题目,供全班交流。
2.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筑路大军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串珠问题: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2)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4)青藏铁路有什么作用?
3.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来源:学科网]
4.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来源:学科网]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朴素无华的话语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2)“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zhēng)狞(níng)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狰狞”指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在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形象地写出了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给筑路大军带来的困难。
(3)仿写句子:请写一个拟人句。
(4)“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这段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后面部分描写了“极度缺氧”给筑路大军造成的困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施工,可见筑路队员们的顽强与坚韧。 在内容安排上:恶劣天气这一困难写得较为简略,极度缺氧这一困难写得较为详细。作者之所以详写极度缺氧,是因为它比较难攻克,同时也为了引起下文。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总结答案:
核心问题:
筑路大军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身上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串珠问题: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2)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多年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三大困难。
(3)这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多年冻土层利用科技攻关解决,恶劣天气是筑路大军顽强克服的,极度缺氧是靠建大型制氧站来解决的。
(4)青藏铁路有什么作用?
青藏铁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福广大人民。
四、概括主旨,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出示品读要求:
(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源:学科网]
(2)试着概括课文主旨。
2.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写出了筑路大军的誓词。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风火山隧道开凿场面及风火山隧道在青藏铁路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第4-9自然段)写筑路大军如何克服复杂冻土层、恶劣天气、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
第四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风火山隧道贯通,青藏铁路建设不断推进。
3.引导学生试着概括本课主旨: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开凿了风火山隧道,赞美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以及吃苦奉献的精神。
4.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
5.本课小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推荐阅读《难题攻关》;[来源:学科网ZXXK]
2.读了这篇文章,想必大家对筑路工作者的认识又深了一层。你想对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们说些什么?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来源:学科网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