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7、土地的誓言(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0 15:06:23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64张PPT。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新知导入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是“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几千万东北同胞由此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日军进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小西门随意搜查行人,并强迫被搜查者弯腰90度。日本侵略者用我国同胞进行细菌试验。图为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之后焚尸灭迹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被日军残杀的同胞累累白骨是对
日本法西斯暴行无声的控诉 我要妈妈逃难 流浪 一九三二年日本占领东北后,扶植伪满洲国建立。图为一九四○年六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与日本天皇裕仁握手。
------端木蕻良hóng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京平.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笔名的由来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东北作家群 他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背景介绍创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碾压 誓言 胸膛 嗥鸣 山涧
高梁 斑斓 缠绕 亘古 默契

读准字音háolángènqìjiànniǎnshìtángliangrào田垄 埋葬 镐头 土壤 禾稻
丰饶 污秽 耻辱 huìlǒngzànggǎorǎngdàoráochǐ rǔ字词补充
端木蕻良 白桦林 挚痛 谰语
怪诞 蚱蜢
hónghuàzhìlándànzhà měng诚恳而深切。(野兽)大声嚎叫。没有根据的话。荒诞离奇;古怪。远古。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挚痛:
嗥鸣:
谰语:
怪诞:
亘古:
泛滥:解释词语初读感知——走进土地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回忆这片土地的?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悟到的?走进土地,品味土地热爱、伤痛、眷恋、为这片土地战斗、奉献、牺牲……朗读理解 1.朗读课文。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2.找出文中的誓言部分,读一读,说说: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誓言
誓言我要战斗!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我要回去!研习第一段课文研习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在这段话中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鹿
群高粱玉米豆粒东北物产丰富,
地大物博。黑土地山雕煤块2.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景物或物产?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景色及物产。
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
更能激起我们队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美好故乡的信念和决心。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这使人不由想象在原野上高高挺拔的白桦树随着狂风飞舞的情景。
“红布似的高粱”使人仿佛看见东北土地上成熟的红高粱一直延伸到天边,仿佛平坦的红布一般4.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谈谈感想。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改为“澎湃”或“涌动”可好?)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更加形象地写出作者心情的激愤狂放,比“澎湃”“涌动”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改为“澎湃”或“涌动”可好?) 5、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 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 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岩浆”。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研习第二段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线似的······2.这一段中又有哪些语句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埋葬”改为“飘荡”或“回响”可好?) “埋葬”,只用于已死的事物,而这里是指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 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另外两个词表达不出这种意思。3.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合作探究 1、 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 结构上 内容上: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2.第二段起初写“关东大地”用第三人称“她”来称呼,而到了后边却改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呢? 起初把土地比作“我的母亲”,所以用“她”,感情比较平稳。后来由于作者情感的逐步激越,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对土地以“你”相称,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你她感情平稳直接,迫切修辞手法:呼告感情的变化 3、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通过对故乡景物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松


上张

晖歌曲欣赏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珍爱和平环境
争分夺秒学习
振兴祖国经济课堂总结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 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土地的誓言思忆____发出____挚痛的____激情的____深切的怀念面对土地____回忆________与土地关系密切深情___ 和怀念暗含忧伤和____故乡发誓愤怒赞美赞美成长的足迹热爱誓言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观看影片《南京!南京!》片段,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观后感。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课题
《土地的誓言》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培养爱国并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学习本文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难点)
3.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培养爱国并立志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重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导语: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二、【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京平。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笔名的由来——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 “端木蕻良” 。
东北作家群——他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2、创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词积累】
注音
碾压(niǎn) 誓言(shì) 胸膛(táng) 嗥鸣(háo) 山涧(jiàn) 高梁(liang) 斑斓(lán) 缠绕(rào)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ǒng) 埋葬(zàng) 镐头(gǎo) 土壤(rǎng) 禾稻(dào) 端木蕻良(hóng) 白桦林(huà) 丰饶(ráo) 污秽(huì) 耻辱(chǐ rǔ) 挚痛(zhì) 谰语(lán) 怪诞(dàn) 蚱蜢(zhà měng)
2、成语积累
挚痛:诚恳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泛滥: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四、【初读感知——走进土地】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回忆这片土地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悟到的?
示例:热爱、伤痛、眷恋、为这片土地战斗、奉献、牺牲……
五、【朗读理解】
1.朗读课文。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2.找出文中的誓言部分,读一读,说说: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明确: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总结誓言——我要战斗!我要回去!
六、【课文研习】
(一)研习第一段——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在这段话中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明确: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景色及物产。
2.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景物或物产?
明确: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更能激起我们队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美好故乡的信念和决心。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
示例:“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这使人不由想象在原野上高高挺拔的白桦树随着狂风飞舞的情景。
“红布似的高粱”使人仿佛看见东北土地上成熟的红高粱一直延伸到天边,仿佛平坦的红布一般
4.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谈谈感想。
示例: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改为“澎湃”或“涌动”可好?)
分析:“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更加形象地写出作者心情的激愤狂放,比“澎湃”“涌动”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5、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
明确:“红熟的浆液” 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岩浆”。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 就要喷涌而出。
(二)研习第二段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明确:“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线似的······
2.这一段中又有哪些语句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埋葬”改为“飘荡”或“回响”可好?)
分析:“埋葬”,只用于已死的事物,而这里是指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 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另外两个词表达不出这种意思。
3、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七、【合作探究】
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不同点:内容上——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2.第二段起初写“关东大地”用第三人称“她”来称呼,而到了后边却改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呢?
明确: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
起初把土地比作“我的母亲”,所以用“她”,感情比较平稳。后来由于作者情感的逐步激越,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对土地以“你”相称,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
3、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示例: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通过对故乡景物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小结:《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 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歌曲欣赏】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