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 9.1有机物的常识
一、单选题
1.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某些不法厂商制售劣质汽油的事件,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缩醛属于有机化合物???????????????????????????????????????B.?甲缩醛中含有氧分子C.?甲缩醛由3种元素组成?????????????????????????????????????????D.?甲缩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7.4%
2.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铁能在氧气燃烧C.?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监控气体流速
3. 以下列举的连云港特产中,主要成分(水除外)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 )
A.?汪恕有滴醋;主要成分:醋酸????????????????B.?汤沟酒;主要成分:乙醇C.?贝雕;主要成分:碳酸钙?????????????????D.?葛藤粉;主要成分:淀粉
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CO2C.?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活泼金属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5. 草莓、香蕉等水果都具有芳香的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有机物?????????????????????????????????????????????????????????B.?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原子C.?其中C、H、O元素质量比为2:4:1???????????????????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6.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俗名:CaO﹣生石灰NaHCO3﹣苏打NaOH﹣纯碱B.?物质颜色:Fe(OH)3﹣红褐色Fe3O4﹣红棕色Cu(OH)2﹣蓝色C.?材料分类:酚醛塑料、涤纶、棉﹣合成材料? ?不锈钢、金刚石﹣金属材料D.?物质分类:石墨、C60﹣单质? 甲烷、酒精﹣有机物? NaCl、KMnO4﹣盐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B.?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所以合金一定属于混合物C.?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凡是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B.?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C.?钛合金、玻璃钢都属于复合材料?????????????????????????D.?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9.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10.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填空题
11.阿莫西林(阿莫灵,AMOXYCILLIN)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类消炎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为419,其化学式可表示为C16HxN3O5S?3H2O.阿莫西林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化学式中x的值为________,其分子中氢、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2.甲烷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___,现象是发出________,放出________,生成________和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气体。
13.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林内壁出现水雾,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和
________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__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
三、解答题
14.现有一瓶甲烷气体,一瓶澄清石灰水,两只干燥的烧杯,一根带尖嘴的导气管,请根据题给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简易实验,检验甲烷的燃烧产物.
四、综合题
15.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二氧化碳变汽油”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汽油(主要成分为含有5个-11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晟大的液体燃料。如果有人告诉你“二氧化碳能变成汽油”,你相信吗?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I、II、III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结构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从物质类别的角度看,环节II实现了________的转化。
(4)认真观察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c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c和d的分子式是否相同?________,二者是否为相同物质?________,d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此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16.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理念。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温度明显下降的一种是? ??(填写序号):
A.?食盐?????????????????????????????????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2)使用乙醇汽油可有效缓解汽车尾气污染,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节能减排,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基本国策。下列行为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填序号)。
A.?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B.?进行技术创新,淘汰产能落后、污染重的化工企业;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之路;?????????D.?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出行。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由甲缩醛的化学式C3H8O2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甲缩醛是由甲缩醛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C.由甲缩醛的化学式C3H8O2可知,它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甲缩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4%,故正确.
故选B.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答案】 A
【解析】【解答】A、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甲烷燃烧产生水,A符合题意;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B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C不符合题意;D、导管口下端产生气泡,能监控气体流速,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氧气不易溶于水
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醋酸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中的一种,故属于有机物,故A错;
B、乙醇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中的一种,故属于有机物,故B错;
C、碳酸钙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碳酸钙属于碳酸盐,属于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
D、淀粉中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中的一种,故属于有机物,故D错.
故选C.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4.【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酸盐却不属于有机物;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如氮气等气体;
C、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以及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活泼金属;
D、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使水分子分解成为氢氧两种原子,氢氧两种原子在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该过程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故选D
【分析】A、依据有机物的概念及特例分析解答;
B、依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分析解答;
C、依据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和活泼的金属反应均可生成氢气分析解答即可;
D、依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 C
【解析】【解答】A、乙酸乙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量为:12×4+8+16×2=8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1个乙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aO是生石灰,NaHCO3是小苏打,NaOH是烧碱,错误;
B、Fe(OH)3是红褐色的,Fe3O4是黑色的,Cu(OH)2是蓝色的,错误;
C、酚醛塑料、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棉是天然材料,不锈钢是金属材料,金刚石是单质,错误;
D、石墨、C60是单质,甲烷、酒精是有机物,NaCl、KMnO4属于盐,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俗称、物质的颜色、材料的类别以及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错误;
B.根据合金的概念,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故正确;
C.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如CaCO3 CO2等;故错误;
D.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概念以及组成来分析;
C.有些含碳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上与无机物相似,化学上常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无机物;
D.根据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来分析.
8.【答案】 C
【解析】【解答】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是正确的叙述,A不符合题意;B.误食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是正确的叙述,B符合题意;C.钛合金、玻璃钢都属于复合材料,是错误的叙述,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D.油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混合物,但是除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
9.【答案】 C
【解析】【解答】A、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A不符合题意;
B、乳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 不符合题意;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C 符合题意;
D、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乳酸的分子构成解答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解答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解答D根据含有碳元素(除碳的氧化物和碳酸及碳酸盐之外)的化合物是有机物解答
10.【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使用干冷的烧杯只能证明甲烷燃烧生成水,不能证明生成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B正确;
B、使用此装置,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能证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正确;
D、使用此装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11.【答案】 5;有机物;19;25:32
【解析】【解答】解:由C16HxN3O5S?3H2O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的,该物质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16HxN3O5S?3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x+6)+(14×3)+(16×8)+32=419,x=19;C16HxN3O5S?3H2O中氢、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32=25:32.
故答案为:5,有机物,19,25:32.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12.【答案】天然气;沼气;CH4+2O2 CO2+2H2O;蓝色火焰;热量;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生成水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天然气;沼气;CH4+2O2 CO2+2H2O;蓝色火焰;热量;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分析】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答案】 水;二氧化碳;很烫;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解: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到烧林内壁出现水雾,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很烫,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水;二氧化碳;很烫;二氧化碳.
【分析】从实验现象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林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很热,石灰水变浑浊去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解答题
14.【答案】将甲烷用带尖嘴的导气管导出并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则说明有水生成,而后,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正放在桌上,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解析】【解答】解答本题主要要了解甲烷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能知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两种物质的检验方法:一般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水蒸气可用干冷的烧杯检验。所以答案是:将甲烷用带尖嘴的导气管导出并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则说明有水生成,而后,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正放在桌上,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烷、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四、综合题
15.【答案】(1)A,B(2)CO2+H2 CO+H2O;还原(3)无机物向有机物(或氧化物向碳氢化合物)(4)C8H10 ;相同;不是(或不相同);48:5(或96:10)(5)有效降低CO2造成的温室效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解析】【解答】(1)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2)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 ; 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本身是氧化剂;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元素被氢气夺去,二氧化碳发生了还原反应。(3)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其余化合物称为无机物。环节II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4)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式子。c和d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氢,一个分子中都有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所以化学式相同,都是C8H10 ;但是二者的结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0= 48:5(或96:10)(5) “二氧化碳变汽油”有效降低CO2造成的温室效应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分析】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催化剂要满足“一变两不变”,一变为化学速率发生改变,两不变为化学性质及质量不变。根据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定义分析;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定义分析。
16.【答案】 (1)B(2)C2H5OH+3O2 ?2CO2+3H2O(3)A,B,C,D
【解析】【解答】(1)食盐、蔗糖溶解时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技术创新,淘汰产能落后、污染重的化工企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出行都符合节能减排。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分析;根据乙醇燃烧是乙醇与氧气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书写方程式;根据低碳要符合节能、减排、环保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