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雨量器,能了解其构造特点、用途、安放位置,知道雨的等级划分标准和降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雨量器的大小、粗细与降雨量无关。
2、小组合作自制雨量器,尝试测量降雨量;在活动交流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关注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思考与操作,体验探究的乐趣,引发探究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预防暴雨灾害的措施。
教学难点:自制雨量器并测量降雨量,了解雨量器大小、粗细与降雨量无关。
教学准备:塑料瓶、剪刀、胶带、刻度尺、抹布、水槽、喷壶、烧杯、水、资料卡、直尺、专用雨量器? 自制塑料瓶雨量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引入: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交流:
(1)从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有绵绵细雨,有倾盆大雨,还有……狂风暴雨……?
生活中有淅淅沥沥小雨,滴答滴答春雨,还有……哗啦哗啦……
描写雨的词汇太多了,古诗中也有很多雨的诗句,一起来读一读。
二、讨论交流
1、讨论课题:怎样判断雨下得大或者小呢?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汇总:大家经验很丰富,很善于观察。汇总一下,我觉得大家都用到了听、看、摸得观察方法。
(1)耳朵听,听雨声的快慢、强弱。竖起小耳朵,听听看,有什么判断?
(2)眼睛看,看雨丝,看雨线,看屋檐的流水,看路上的积水,看叶子是不是垂头丧气……
(3)用手摸,用手接雨,感受雨滴落在手上的感觉,轻柔的还是沉重的,是疏松的还是紧密的…….
(4)听、看、摸能让我们做出大致判断,但是具体下了多大的雨?还需要用专门的工具。看,这是气象台用到的雨量器。
2、认识雨量器
(1)专业雨量器:上面是漏斗,方便接雨,下面是储水瓶,外面是套桶,有保护和稳定的作用;下雨时,雨水流到储水瓶里,再用专门配套的雨量筒进行测量,它的刻度单位一般是毫米。
(2)自制雨量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个透明的瓶子和标尺就能做一个雨量器了,也能测量降雨量的多少。想做一个吗?
三、制作雨量器
1、所需材料:用到的材料有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2、制作步骤:沿塑料瓶上部剪开。在瓶子侧面贴上标尺。将剪下的瓶子顶部倒扣在瓶子上。注意:把瓶子上半部捏扁后再剪,比较容易;为防止标尺被水浸湿,用透明胶带粘住;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制作雨量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制作时间以一首歌曲结束为信号。
4、展示雨量器
(1)提出质疑:雨量器标尺位置不统一,有的偏上,有的偏下,同时测量有影响吗?(有)
(2)引发思考:2个同样的雨量器同时接雨水,一个显示刻度为6厘米,一个刻度为4厘米,明显的是不合适的。就如同时比赛跑步,必须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用烧杯先加入水,统一加到0刻度,就公平了。
(3)测量前的准备:用烧杯加水到0刻度线,准备测量降雨量。
四、模拟测量
1、交流:雨量器准备好了,怎么模拟下雨呢?学生提出设想(喷壶里装满了水,用它模拟降雨),随后交流具体的测量方法。
2、步骤:把雨量器放在水槽里,保持平稳,用喷壶模拟下雨;音乐停止,模拟下雨即为结束;观察雨量器上的刻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齐平;喷壶上的拉头可以抽拉,压入空气,再按住按柄才能让水更有力的喷出来,喷不出水来时,可以再拉动压柄,如此反复即可。喷头距离雨量器有一定的高度,模拟出下雨的形态。
3、学生活动,教师随机指导。
4、汇报:测量的降雨量是多少,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质疑:相同的时间内,用同样的雨量器,测量的结果不尽相同,有一定的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模拟和真实的下雨还是有区别的,有人为的误差。)
5、猜测:出示两个大小、粗细不同的雨量器,同时放到下雨的空地上测量,结果会相同吗?引发学生猜测,说明理由,充分交流。
6、微课验证:雨量器的大小和粗心与降雨量无关。
7、实际应用:出示生活中的雨量器图片,交流安放位置。
五、雨量等级划分
1、交流:我们模拟测量了降雨量,这些数据表示多大的雨呢?科学上是怎么规定的呢?拿出阅读资料读一读,借助尺子上的刻度,想一想说一说雨量的等级。
2、应用:每到雨季,人们特别关心下雨情况。我这里有份深圳去年5月20日全市下雨情况统计。福田区最大降雨量为36毫米;罗湖区最大降雨量为78毫米;龙岗区最大降雨为194毫米;坪山区最大降雨量为209毫米;同一个月里,泰山区一天最大降雨量为24毫米。你能根据降雨量判断雨量等级吗?
六、生活应用
1、交流:你是否喜欢下雨?有什么理由?
2、小结:春天万物复苏,禾苗生长,正是农业生产的好时机,如果有一场春雨,那该多好,所以人说春雨贵如油。水稻缺水不出穗头,影响产量,干旱让玉米绝收,真让人心痛,秋雨一下,落叶纷飞,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提醒人们注意防风保暖。
倾盆大雨影响着出行和工作,瓢泼大雨使城市内涝,房屋被淹,有人苦笑不出家门就能看海;特大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严重的危及人们的生命和生活。
?3、应用:有什么办法改变雨水多带来的危害呢?
(保护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疏通河道防止淤泥堆积,建立地下排水系统,干旱地方建储水井)
?七、回顾收获
??谈谈自己的么收获?布置实践作业:利用自制雨量器多次测量降雨量并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