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8 19: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他自幼穷苦,曾为地主 ,后来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 。之后又离开寺院托钵流浪,边走边 。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 ,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最后,他当上了 。
情景导入
放牛
乞丐
小行童
红巾军
皇帝
他是谁?
名字:
籍贯:
出身:
职业:
朱元璋
安徽凤阳
贫苦农民
和尚--军人--皇帝
认识朱元璋:
情景导入
从和尚到皇帝,从万人之下到万人之上,朱元璋走向了人生新巅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自主学习】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的建立: 年, 称帝,建立明朝,定都 (南京),他就是 。
3、元朝的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 ,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自主学习与展示
【自主学习】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①在地方:取消 ,设立“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
②在中央:废除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
③司法上:设立“ ”,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 ,明成祖设立 。
3、影响:废丞相,设厂卫,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与展示
政治上:
1.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使地方权力分散
②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三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
合作探究
胡惟庸案
如果你是朱元璋,会采取怎样的措施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危险?
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
2.朱元璋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 接掌握军事大权
思考:废除丞相有何利弊得失
利: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免除丞相专权。
弊:导致皇帝负担加重,个人决断难免草率,有失偏颇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地方
( 行 省 )
布政司—民政
按察司—刑狱
都司—军政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
三司
明朝
唐朝
秦朝
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3.明朝还有哪些特殊机构呢?





4.以上措施有何作用?
明太祖: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 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明成祖:东厂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历史纵横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被封燕王,拥有重兵,镇守北平。1398年,朱元璋病卒,皇太孙朱允炆嗣帝位后削藩,危及燕王。1399年7月,朱棣为夺帝位,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号称“靖难”之师。于1402年6月南渡长江,攻取京师,建文帝不知所终,即帝位,世称永乐皇帝。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由明宪宗设立,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其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
侵犯了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让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自主学习】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原因:明朝提倡 。
2、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
①考试内容: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 》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②文体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个部分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
3、明朝科举改革的局限性:八股取士禁锢了 ,摧残了文化,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自主学习与展示
文化上:科举考试
1.科举考试的变化,到底“变”在哪里?
①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③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2.什么是八股文?有何特点?
八股文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①教育太过死板, 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了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②选出来的官员也只是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末学者)顾炎武
摧残了人才,扼制了思想。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八股取士对我国的思想、科技、文化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
宋元 67(件) 38 57 ﹪
明清 472(件) 19 4 ﹪
【自主学习】
四、经济的发展:
1、概况: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2、具体表现:
①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②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广到北方,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③商业:商品经济活跃, 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安徽的 。
自主学习与展示
经济上:
1.农业引进了哪些新品种?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2.手工业包括哪几方面?



3.商品经济的活跃有哪些表现?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丝织业:以苏州为中心
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青花瓷)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③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明成祖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
商帮就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按地域划分,有本帮和客帮之分。商帮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十大商帮:徽商、晋商、福建商帮、广东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江西商帮、宁波商帮、洞庭商帮、龙游商帮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来强化皇权,但是皇帝专权也有弊端。那么大家想一想,皇帝专权有哪些弊端呢?(小组讨论3分钟)
1. 皇帝权力过大,易形成恐怖统治;
2.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民主性、创造性,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中国社会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升华
明朝建立
朱元璋
统治
政治


文化


经济
地方:设三司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特殊机构:锦衣卫、东厂
科举:八股文
农业:引进新产品
手工业:棉纺织业
丝织业(苏州)
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商业城市、商帮
课堂小结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或读书人,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吗?说明理由。
你认为应该创设怎样的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当堂检测
2.济南城有一条街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唐、元、明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
A.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C.都不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经济上都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