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习作七 对比突出人物 人教新课标(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习作七 对比突出人物 人教新课标(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8 20: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对比突出人物

方法指导
一、弄清题意,明确写作对象
(一)主题解说
读一读下面的作文要求,说一说关键点是什么?
在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人,有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而又多姿多彩。请选择你最想写的一个人,通过具体事例,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她),如爱打呼噜的爸爸、爱说笑话的老师、热心的清洁工阿姨……要求: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这个人的特点,语句通顺,情感真挚,不少于400字。





你知道什么是对比吗?
(二)对比的概念
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
比如:
胖与瘦
高与矮
美与丑
当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同时出现时,往往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冲击。
(三)如何用对比写人物
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运用对比的方法,塑造鲜明的人物个性,突出人物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比如:
不老的爷爷
细心的“马大哈”
大方的“小气鬼”
思考:上面的三个例子哪里运用了对比?
老?不老?
粗心?细心?
小气?大方?
用对比写人物,让人疑惑却又耳目一新。
对比的对象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对比写人物
同一人物间的对比
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突出人物特征或品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具体将对比的技法运用到作文中。
二、开头——人物开头引注意
讨论:作文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自己想写的人是谁,他/她的什么特点最为突出。
他(她)可能是:
辛勤工作的爸爸
长相严厉的老师
尽职尽责的清洁工阿姨
做好选择,我们就可以在开头抛出这个人物了,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开门见山式
一开始就把文章中关于这个人核心的矛盾点摆出来,直奔主题,让读者一开始就在心里打上大大的问号,产生兴趣。
片段一:
我的爸爸看上去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可他有时候又会变得分外“柔弱”。他呀,有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怕见血,见血就头晕。

矛盾点
“我”的爸爸到底“柔弱”还是不“柔弱”?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一)开门见山式
一开始就把文章中关于这个人核心的矛盾点摆出来,直奔主题,让读者一开始就在心里打上大大的问号,产生兴趣。
片段二:
我的爷爷六十多岁了,和普通的老爷爷一样,脸上有了皱纹,头发开始花白,连嘴里的牙从去年起都摇摇欲坠。可是他呀,一点儿也不老。

矛盾点
“我”的爷爷到底“老”还是“不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不说明这个人是谁,留下悬念。
(二)设置悬念式
借用后文所写事例进行描写刻画,展开事件一角,设置一个疑问,引起读者期待,引出后文。
第一节课的铃声就要打响,同学们三三两两打闹着走进教室。我却紧盯着教室门口的废纸团,看着它一会儿被踢进教室,一会儿被踢回门口,教室门口那一亩三分地被它转了个遍。突然,一双黑色运动鞋在它面前停下了,我的目光缓缓上移,藏蓝的裤子,墨绿的毛外套,死板的黑框眼镜,短短的板寸。竟然是他!

为主角出场设好背景。
将画面定格在主要人物马上出场的一瞬间。
接下来,就要进入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啦!
对比写人物
同一人物间的对比
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突出人物特征或品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中间——巧用对比说人物

如何写同一人物间的对比?
(一)同一人物间的对比
先写人物之前的缺陷
再写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人物前后行为、态度的对比
引入

作文曲折有波澜
让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例子。
片段一:
那天,妈妈在厨房切菜,一不小心把手切破了,鲜血直涌,妈妈疼得直叫,让爸爸赶紧拿创可贴。可爸爸一见到妈妈手上的血,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不仅没帮上妈妈的忙,还得让妈妈把他扶到沙发上,气得妈妈几天没给他好脸色。爸爸晕血这个毛病真让人哭笑不得。
可是,有一次,晕血的爸爸做出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我们在街上散步,看见对面停着一辆献血车,车身上写着“献血光荣,无私奉献”。我知道爸爸最怕看见血了,便故意逗他:“爸,你敢不敢去献血呀?”我原以为爸爸会岔开话题,没想到他却果断地说:“敢!”,“敢”字的尾音还颤抖了起来呢。
找一找:这个文段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


爸爸晕血


爸爸献血

对比
晕血
献血
猜一猜:“晕血”和“献血”哪一项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
片段二:
王大爷是个大财迷,每月的退休金也不少,可他却不听家人劝阻,硬是要去捡破烂;任凭孙子在小摊前大哭大闹,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平时老穿着他那件不知道是黑还是蓝的长外套,就没见他换过什么鲜亮的衣裳!
前些日子,社区举行了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我捐了30元。我向四周望望,连王大爷的影子都没有。哼,好一个吝啬鬼,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时,捐款负责人举着大喇叭喊道:“本次捐款活动捐款数额最大的是——王贵发——捐款数额3000元!”啊!王贵发?那不就是王大爷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不,是北边!怪,实在是太怪了!
找一找:这个文段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

大财迷
王大爷财迷表现在哪些方面?



捐款——不财迷



对比
大财迷
不财迷
猜一猜:“大财迷”和“不财迷”哪一项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
除了“同一人物间的对比”,我们还可以用“不同人物间的对比”突出人物特点。
对比写人物
同一人物间的对比
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突出人物特征或品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中间——巧用对比说人物

如何写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二)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先写其他人的态度、做法
再写主人公的态度、做法
其他人与主人公行为、态度的对比
引入

主人公给人深刻印象
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1.先说其他人的行为、态度
2.运用对比叙述主人公的行为、态度

(二)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1.先说其他人的行为、态度
离上课还有15分钟,全班同学一定都能看到那个废纸团,我猜想:谁会捡呢?
正想着,班里的“猛张飞”——张进来了,他是班里的调皮鬼。他走到教室门口,看了看,飞起一脚将纸团踢出去很远,然后得意地走开了。不愧是“猛张飞”啊!真是“猛”啊!
第二个进来的是“智多星”朱聪,看到这个纸团,走了过去。我以为他要捡,没想到他回头看看,正看到“飞人”李帅进来。不愧是“智多星”,平时就是“足智多谋”的他对李帅说:“李帅,你的东西掉了。”说完走了,李帅过来看了一下,摇摇头,说:“不是我的。”说完就“飞”到座位上。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里,三三两两地看看,最后都走开了。
这里写了几个人,他们的做法都是怎样的?








都没有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要写什么吧!
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1.先说其他人的行为、态度
2.运用对比叙述主人公的行为、态度
(二)不同人物间的对比

2.运用对比叙述主人公的
行为、态度
马来福是怎么做的?
请画出他的动作。
离上课眼看只有不到1分钟了,为了不让老师批评,我正要出来捡。这时,平时最不爱说话、最默默无闻的马福来走进教室。他走到纸团这儿,毫不犹豫地弯下腰,轻巧地捡起那个特别扎眼的纸团,走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旁,漫不经心地一扔,然后平静地走到座位上,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注意识记画绿线的词语。

对比
大家对垃圾视若无睹的行为
马来福毫不犹豫捡纸团的行为
哪一种行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
结尾也不可马虎,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精彩收尾吧!
四、结尾——首尾呼应明特点
通过我们的对比叙述,结尾我们就可以解开开头放出的矛盾与悬念,自然表达我们对这个人真实的看法。
开头:
我的爸爸看上去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可他有时候又会变得分外“柔弱”。他呀,有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怕见血,见血就头晕。
结尾:
真没想到,一向“柔弱”的爸爸竟会勇敢地去献血。我觉得,他献的不仅仅是殷红的鲜血,更是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晕血的爸爸真的“柔弱”吗?
“柔弱”的爸爸很勇敢,主动献血。
开头:
第一节课的铃声就要打响,同学们三三两两打闹着走进教室。我却紧盯着教室门口的废纸团,看着它一会儿被踢进教室,一会儿被踢回门口,教室门口那一亩三分地被它转了个遍。突然,一双黑色运动鞋在它面前停下了,我的目光缓缓上移,藏蓝的裤子,墨绿的毛外套,死板的黑框眼镜,短短的板寸。竟然是他!
结尾:
今天的公德比赛,马来福——冠军!这次比
赛以后,大家讲公德的热情高了许多。“马来福,
这个冠军宝座你可要守好了,下次是谁可就不一
定啦!”“就是!就是!”听着同学们善意的玩
笑,马来福红着脸笑了,什么也没说。

他是谁?他捡起纸团了吗?

他是马来福,公德比赛冠军!
让我们通过一篇范文来整体把握复习一下吧!

范文赏析
“柔弱”的爸爸
我的爸爸看上去人高马大,身体强壮,可他有时候又会变得分外“柔弱”。他呀,有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怕见血,见血就头晕。
那天,妈妈在厨房切菜,一不小心把手切破了,鲜血直涌,妈妈疼得直叫,让爸爸赶紧拿创可贴。
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哦!
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接放出第一重对比,“我”的爸爸长得魁梧,却有时候很“柔弱”——爸爸晕血。
可爸爸一见到妈妈手上的血,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不仅没帮上妈妈的忙,还得让妈妈把他扶到沙发上,气得妈妈几天没给他好脸色。爸爸晕血这个毛病真让人哭笑不得。
可是,有一次,晕血的爸爸做出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那天,我们在街上散步,看见对面停着一辆献血车,车身上写着“献血光荣,无私奉献”。我知道爸爸最怕看见血了,便故意逗他:“爸,你敢不敢去献血呀?”我原以为爸爸会岔开话题,没想到他却果断地说:“敢!”,“敢”字的尾音还颤抖了起来呢。
第2段反说人物,先说爸爸“柔弱”,爸爸害怕见血。叙述有趣,引起读者兴趣。


自然转折,进入文章重点的叙述。
抛出第二重对比,害怕见血的爸爸敢于献血,语言描写生动,十分真实。

生动地写出了爸爸装作不害怕但内心还是十分紧张的样子。
医生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询问了爸爸几个问题,咦,一向口若悬河的爸爸怎么结巴了?接着,医生说要抽一点血化验,爸爸一听,脸色顿时苍白起来,他迟疑地伸出手指,闭上了眼睛。幸好只是一刹那。检测结果出来了,爸爸的血没问题。
要献血了,爸爸颤抖着卷起袖子,露出胳膊,转过了头。一根粗粗的针戳进了他的血管,我感觉到他全身一抖。啊,戳这么深,爸爸不疼吗?我的心似乎被扎上了一针,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我忙用右手握住了爸爸的左手。再看爸爸,眉头紧锁,显得很痛苦。鲜


紧张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通过爸爸的动作、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爸爸的紧张。
红的血缓缓地流入袋子,爸爸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当血袋里的血终于满了的时候,爸爸的脸已成了一张白纸,而我的右手大拇指呢,都快被爸爸捏得骨折啦!医生给爸爸颁发了一本红艳艳的“无偿献血证”,爸爸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
真没想到,一向“柔弱”的爸爸竟会勇敢地去献血。我觉得,他献的不仅仅是殷红的鲜血,更是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夸张、比喻


夸张
第4-5段细致描写了爸爸献血的过程,将他与之前怕见血的行为作对比。
结尾赞美了爸爸无私奉献的爱心。
“柔弱”的爸爸很勇敢。
让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要点吧!

写作训练
在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人,有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而又多姿多彩。请选择你最想写的一个人,通过具体事例,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她),如爱打呼噜的爸爸、爱说笑话的老师、热心的清洁工阿姨……
要求: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这个人的特点,语句通顺,情感真挚,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