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09 19: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关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对于文本,作者与读者有什么异同呢?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叶圣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含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
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
【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驱遣】驱逐、赶走。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旷远】广阔辽远。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无可比拟】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词语解释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凝望】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可引申为期望、盼望等意。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于抽象事物)。
想象还能驱遣?快速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整体感知




































































































课文讲解
1.文章说明的重点是驱遣我们的想象,为什么作者开篇先写文艺和文字的关系?
2.“文字是一道桥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读者
作者
文字
3.在文艺方面,作者和读者有什么异同?试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都借助文字来实现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都离不开想象思维。
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用文字传达他的所见所感;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读课文8—1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论证方法,并说说我们要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
白蒙蒙的海面上……让暴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




































































































5.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是如何阐述驱遣想象的?
死盯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画来
6.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来说明欣赏文艺作品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试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深入探究
作者说,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我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作者的文艺创作,并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也并不是自己的所见所感完全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是有所选择,作想象的安排。我们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走进作者,进入作品的意境,还原他创作时的思想,才能和作者一样,获取审美的受用。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文字是传情达意的,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作者,借助于文字,读者便可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审美愉悦还是有的,因而也能获得受用,所以作者的这种观点太过绝对。我认为值得商榷。
驱遣我们的想象
文艺与文字
驱遣想象的意义
驱遣我们的想象
在想象中睁开眼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
把握欣赏方法
接受美感
人生受用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时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进而获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方法,以深厚的学养和鉴赏示范,引领我们把握正确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1.列举典型例子。
文中列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高尔基的《海燕》中的片段,这些内容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以此为例阐述说理,容易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即读者要驱遣着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领会作者的意境,收获阅读的愉悦。
2.语言通俗易懂。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出是文字把作者与读者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贴切易懂。文中还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推测读者的心理,不仅引起读者注意,还引导着读者应该怎样来驱遣自己的想象,从而达到说理的目的。
3. 清晰的写作思路。
文章先以简练的语言,总说各种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接着用一句形象的比喻指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然后分别就作者和读者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举诗句和散文诗的例子重点阐述了读者要通过驱遣着想象去走进作者的心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列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幻想、梦想和预言,即对潜在的明天的想象。一些世界上最大、最铁石心肠、曾经是现在主义的化身的公司今天却雇佣直觉的未来学家、科幻作家和幻想家作顾问。——托夫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