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明朝的灭亡“是2016年版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课程标准的相关课程内容是: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入主中原。材料从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方面阐述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线索清晰。初一的学生对历史充满好奇,但因阅读有限和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历史积累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师需要进行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其了解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及内在的联系。
基于对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道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的表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图片、地图,学会读图和分析、归纳材料,培养论从史的学史思维和分析、归纳材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学史思维与习惯;在参与小组讨论、课外探究的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3)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体会腐败导致亡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请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他”是谁:他是一位开国皇帝,他曾是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也曾出家当过和尚……
生: 朱元璋
师农民起义出身的朱元璋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强大一时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思路:利用学生兴趣的形式和熟悉的人物导入课题,拉进师生距离的同时留下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讲授新课
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日益腐败
师:习近平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腐败是社会毒瘤,放任必然导致亡国。这句话用来形容明朝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明朝灭亡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十分腐败。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看看当时的明朝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他们的生活是一种什么状况?
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政事
皇室内部 钩心斗角
大臣们 结党营私
农民 流离失所
(设计思路:通过对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归纳,使学生对当时明朝政治生活的情况了解更加清晰,同时培养学生整理同类知识的能力)师: 对于皇帝沉迷享乐你能用一些史实来证明这一点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明神宗、明武宗、明熹宗等皇帝的腐败表现,可能回答不出明宪宗的腐败表现,教师通过展示课本《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补充说明。(在介绍明神宗腐败的同时可向学生说明这时东北的满洲始兴,为后面的内容埋下铺垫)
师: 皇族、大臣们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那么农民为什么会流离失所?
生:土地兼并严重
教师解释土地兼并的含义(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甚至地根本没有土地),并补充史实:据史书记载,宋神宗弟弟占田4万顷,魏忠贤霸占万顷良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无立锥之地。出示《流民图》及相关材料。
//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师:从《流民图》及 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状况怎么样? 你认为农民流离失所与政治腐败有关系吗?
生:有关系。正是因为朝政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师:那么农民流离失所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生: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过渡:正因为农民流离失所,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而这更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最终爆发了以李自成为主的农民大起义。
(设计思路)通过层层设问,深度挖掘教材,既突出了重点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提出口号
出示李自成像,结合课本85页的《人物扫描》介绍李自成。
/
出示史料: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师: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生:受灾严重,饥不择食
师:对于百姓如此悲惨的遭遇,官府采取什么措施?
生: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学生回答:农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
教师进一步问:如果没有陕北的那次大旱,那么是不是不会爆发起义?
学生:还是会爆发起义,因为明朝未年,政治更加腐败,赋税更加沉重。即使没有旱灾,迟早也会发生起义。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区别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设计思路)初中生由于思维的限制,无法理解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区别,教师利用材料设置问题,以谈话法的形式使学生分清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出示《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
当时起义的队伍有十几支,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起义军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拥护。
出示图片及课本86页《材料研读》,
/ /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进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读欢悦。”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学生回答:(1)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2)规定了严明的军纪;(3)还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
教师解释“均田免赋”含义,并联系之前的农民起义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最大区别是第一次提出了土地要求。
从起义爆发的十几年时间里,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3年初,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设计思路):利用图片及材料对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发展进行分析,增加直观性,同时使学生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发展壮大的原因认识更加清晰。
2、建立政权
师:这时的中国大地有几个政权并立?最后是谁统治了中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起义军的发展情况:(教师边讲边在黑板画出简易图)2月攻入山西,破太原;3月破大同兵临城下,京师震动;1644年4月19日攻破皇城,明朝的皇帝崇祯绝望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师:强盛一时明王朝的灭亡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生:腐败亡国
师:这次农民起义对历史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生:推动了历史前进。
师: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的一个举动导致农民起义失败,使大顺的江山易手大清 ,那么大清政权是怎么兴起并入主中原呢?
三、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师:满洲其实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正当明朝中后期腐败不堪的时候,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女真的兴起和强大与两位人物分不开。出示图
/ /
师:他们对女真的贡献分别是什么?出示两位人物的连线图
人物 族名 国号
努尔哈赤 满洲 大金
皇太极 女真 清
(设计思路)运用连线这种方法: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分清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各自的功绩,避免产生混淆。
师:女真原来在明朝的统治之下,受明朝的民族压迫,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制度使明朝强大起来并不断打败明朝,这个制度就是八旗制度。结合图片及《知识拓展》介绍八旗制度。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宁远总兵吴三桂退保三海关,后听说在北京的家被抄,一怒之下上书多尔衮,请清兵入关;1644年4月22号,李自成率兵10万在山海关与吴三桂及清军大战,李自成在交战中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清朝则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课堂总结】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
【板书设计】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
人民生活困苦
女真族壮大,建立政权
教学反思:
本课线索清晰,三个子目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未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利用图片、歌谣、材料等方式深入浅出介绍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