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什么是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的武器。
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
核武器的实验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第五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
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三强、钱学森、钱骥、
郭永怀、赵九章、姚桐斌、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代号“小男孩”代号“胖子”8月9日,日本长崎 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但面对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材料一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结合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实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走出舱门神州七号发射成功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2008.9.25翟志刚
太空漫步翟志刚
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
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九号飞船 景海鹏、刘洋 刘旺2012.6.16航天员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神舟十号飞船 2013.6.112016年10月17日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将首次长达30天。景海鹏三次神舟十一号飞船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10.12: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9.25: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1.11.1: “神舟8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2.6.16: “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3.6.11: “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6.10.17:“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 舟 飞 船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我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4.“863计划”、“975计划”的推动三、文化事业的发展思考: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原子弹 1964年 氢弹 1967年 导弹 1966年东方红1号 1970年代表:邓稼先、钱学森太空漫步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青蒿素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发展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A3、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 )
A.1960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D5、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