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测量电阻》。我的说课流程分以下五个环节: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 3、教法 4、学法 5、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测量电阻》是教科版初三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在电流、电压、电阻以及欧姆定律的学习之后,学习的是一种基本的测量电阻的方法,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本次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联系前后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教材安排测量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计算出电阻,从而得出普遍规律。
本节课学习重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有获得成功感,从而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物理这门功课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的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4)、课程标准
本节课主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虽然经历了几个探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
1、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
2、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出故障。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课标,我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平等交往,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本节课的实际,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用实验探究法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2)用讨论法,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讨论中增长新知识,开阔思路,活跃思想,增强兴趣,保持记忆。
四、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法,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否明确,有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学质量高低主要因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交流与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下面11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景、引入课题(5min)
第二步:复习关联知识,导出实验原理(3min)
第三步:设计实验(8min)
第四步: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10min)
第五步:分析与论证(5min)
第六步:交流和评估(3min)
第七步:课堂小结(2min)
第八步:当堂练习(12min)
第九步: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度
第十步:作业布置
第十一步: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发电站到南江之间有四十多公里的输电线,刚刚由于地质灾害,发电站到南江的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如果每1米输电线的电阻为0.01Ω。你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帮检修员估算一下,短路地点距下两发电站大概多少km?(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方法?学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例题推出测电阻的原理。
1、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回顾]
(1)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姆定律内容:一段导体中的__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公式_________。
(3)、例题:有一个电阻,当它两端加6V的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0.2A。求该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解:由 得 = =30Ω
教师发问:现有一个阻值不清的电阻,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电阻吗?
学生回答:根据上面的计算,如果能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阻中的电流,用欧姆定律的推导式就可以计算出电阻。
教师继续发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学生会说出用“实验法”,教师板书课题。
(三)设计实验方案
各实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能测电阻的电路图,可能出现电路中没有滑动变阻器的情况。然后以此为契机讨论到底用不用滑动变阻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画出测电阻的电路图,可能大部分学生都没画滑动变阻器,让同学们想想自己所画的电路图只能测几次电阻,同学们都想到只能测一次,那么老师设疑如果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应该怎样改进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电源电压,一种是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方便,学生很容易得出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加入滑动变阻器。
电路图确定之后,再给学生时间讨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设计表格较为简单(可以参照教材上的表格)。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简单叙述一下,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连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的接发和量程的选择;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最大阻值一端。)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1
2
3
电阻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或问题,从而突破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此重点。在实验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为分析论证做好铺垫。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更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分析与论证
学生通过记录三次测量的电压、电流值,分析数据,思考,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数据及计算结果,与猜想对比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出正确结论。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六)交流和评估
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一起讨论。
(七)课堂小结
由小组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记录。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3、伏安法测电阻所需的器材和测量方法
(八)当堂练习
练习设计简单,让大多数学生能作,使他们有成功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九)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得到提高,经过学生亲身体验,学生有获得成功感,从而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物理这门功课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布置作业
(十一)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R=U/I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 保护电路
(2)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