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看戏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
3. 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2. 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感受那热切与激动的气氛。艺术家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音乐、歌舞,刻画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作者把对人物的描写和对场面的描写结合得非常紧密 ,把眼睛看到的和感情体验结合得非常紧密。他把观众比喻成海,这个海随表演的情景而变化,时而沸腾,时而平静。他把艺术家的歌唱比喻成珠子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他把艺术家比喻成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这些精彩的描写相互穿插,编织成一个整体,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处于一种阅读的兴奋之中。这些写作技巧,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这些地方下工夫,让学生认真体会,细细品味。
这篇文章在用词方面也很有特色,值得学习借鉴。
关于梅兰芳的演出资料很多,这里只反映了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场面,由点及面,了解艺术家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的原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京剧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反映出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补充各种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对梅兰芳的了解。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一段的“静”字,为后面的沸腾作铺垫。
* 第2段集中告诉我们,这种“静”,不是没有人,而是挤满了人。在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人。而且,作者还作了一个比喻——“这简直像一个人海”。这些人都是来观看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的,虽然有这么多人,却又这么安静,这可看出人们是多么期待演出开始,他们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激情。犹如“海在屏住呼吸”。
* 第3段写演出开始,写了演员,写了舞台,写了观众。作者先写群体后写个人,由面到点逐步深入。剧场和观众是海,变幻的舞台是蜃楼,如幻如梦,变化无穷。蜃楼:也就是通常说的“海市蜃楼”“蜃景” 。光线经过密度分布异常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紧接着“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这一组句子把《穆桂英挂帅》 这个戏剧故事的剧情做了一个概括的描绘,突出了戏剧的跌宕起伏和尖锐的矛盾冲突。(奸谗:奸诈,奸险,出卖国家利益,说人坏话和用花言巧语巴结人。)这一段有很多对意义相反的词语值得学习积累。
*第4段是着重写了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当女主角出场时,“平静的海陡然膨胀起来”这个“陡然”和“膨胀”说明观众的激情是蕴涵已久的。“卷起一阵暴风雨”“像触了电似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凸现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喜爱,从侧面衬托出艺术家表演技巧的高超。“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圆润的歌喉说明艺术家的歌声美妙,“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是两对反义词。既表现了艺术家演唱的技巧高超,又反映出剧情跌宕起伏,内容丰富。(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这里对艺术家唱腔的描写细腻生动,妙不可言。作者把艺术家的唱词比作“珠子”,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艺术家那高超的表演。(颦:皱眉头。婀娜:轻盈柔美)。作者在形容歌声如珠子时,用了一系列动词“滚、滴、溅、落”增强了动感,描绘出唱段的感染力。这一段,一定要让学生仔细地朗读品味,边读边想象。还可以结合课后第3题进行,体会词语在表现艺术家精湛技艺方面的作用。
* 第6段写戏剧达到了高潮。这一段把艺术家的表演和观众的反响融为一体。“戏在这时候达到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作者的这一个比喻,不仅新颖贴切,而且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出人民群众是多么地喜爱和珍惜人民的艺术家,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开,永不凋谢。让我们感受到梅兰芳艺术生命的辉煌。观众像潮水一样涌到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这儿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反映了整个演出的盛况。演员与观众水乳交融,人民艺术家和人民心心相通。这也告诉我们,艺术和艺术家的土壤就是人民群众,艺术和艺术家的生命植根于人民群众。
* 最后一段以一个设问句开始,自问自答,点出这个艺术家就是梅兰芳。这是梅兰芳先生在66岁高龄演出时的盛况。
* 本课的生字要注意“耿”和“铿锵”的读音。“”、“ ”。书写时,要注意“沛”字的右边不是“市”字,而是一竖从头拉到脚。
* 课后第1题在进行教学时完成,文中这样描写的地方很多,不一定每个地方都要展开想象,有重点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场面来进行训练。比如第4、6段中的场面描写。
* 课后第2题在教学时,由学生自己勾画,然后进行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吸纳借鉴这样的场面描写,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精彩的场面描写。
* 课后第3题的词语采用随文的方式来进行, 在学习课文时联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这些词语在表现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梅兰芳表演的声音、动作。造句可以放到课文学习完了以后进行。
教学过程
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
1. 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 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 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
1.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 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 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
1. 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 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 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
1. 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 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 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 完成课后第2题。
六、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1. 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 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 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5. 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
6. 师生交流感受。
七、补充资料,欣赏艺术
1.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梅兰芳京剧表演的音像资料供学生欣赏。
2. 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
3. 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
4.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八、朗读全文,升华认识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九、自主积累,完成书面作业
1.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读一读。
2. 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 练习写一写有关的场面描写。
4. 交流自己写的精彩片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