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走近杜甫初读古诗,了解诗意。再读古诗,我发现了诗人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赏析古诗,感悟诗情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春望
杜甫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 草木 深。
感时 花 溅泪, 恨别 鸟 惊心。
烽火 连 三月, 家书 抵 万金。
白头 搔 更短, 浑欲 不 胜簪。 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
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后
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展开想象写一写:
我仿佛看到了 ,
看到了 ,看到了 ,
还看到了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763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头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等州。次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下面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 杜甫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品味诗歌,感受魅力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读《春望》,你有什么疑问? 公元755年至763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 明向唐朝发动的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杜甫诗歌中的“安史之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叙。
——《咏怀五百字》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无家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心酸。
——《垂老别》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月夜》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石壕吏》自主感悟,拓展延伸品味两首诗,我发现了……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中国文人的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赏析杜甫诗歌,我发现了…… 杜甫诗歌现保存下来的有一千四百多首,反映唐王朝由极盛到大衰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安史之乱”前夕,他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兵车行》。
“安史之乱”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在成都,他含泪写下了《蜀相》。
在成都草堂,他写了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登上岳阳楼,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他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写下了《登高》。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的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诗圣?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的痛苦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一首诗作。 当诗人毕生的心血都化作笔下飞扬的文字时,杜甫就站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后人对杜甫的评价:作业(任选一题)
1、选取杜甫一首诗赏析。
2、课后继续积累杜甫其它诗歌,以《唐代之光——我心中的杜甫》为题,写一篇短文。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代诗人笔下的“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
海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学习古诗方法一、抓字眼,明诗意。
二、想意境,悟诗情。
三、诵诗句,背诗文。诗苑漫步 1、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会当凌绝顶,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声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2、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 , 。 ”
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词语注释漫卷:胡乱卷起。 诗书:诗稿和书籍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
即:立即、马上。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春天明媚的春光 作伴:陪伴。词语注释闻:听到 官军:唐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忽传:忽然传来?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初闻:刚刚听说 涕泪:眼泪
满:沾满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想一想: 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公元768年,杜甫携家人乘舟东出三峡,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漂泊。江陵、岳阳、衡阳……但就是回不了他魂牵梦萦的河南巩县。
770年的冬天,经受一生流离之苦的诗圣,终于停下了浪迹天涯的脚步,静静地与天地造化相融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