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2.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案)
一、情境引入
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操作,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状变化较小,而用手指按着的部分气球形状变化明显,并且手指用力越大,变化越明显。提出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二、互动新授
(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
(1)压力
分析教材图8-1、图8-2的实例,并请同学们亲自感受三角尺、圆珠笔对手指的力的作用,并分析其受力情况,得出压力的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压力的方向、作用点。
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三角尺、圆珠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1)压强的公式
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引出压强的概念: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压强=,即p=。单位:F(牛);S(米2);p(牛/米2)专门的名称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2)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教师强调压强的计算题的规范答题:在计算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换算成国际单位;弄清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播放视频:人走在冰面上,冰被踩裂,另一人喊她站住。
问:另一个人下的指令对吗?
追问:她不能一直站在那里呀,如果你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你能想办法自救吗?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结合教材图8-10和8-11,并利用课件展示几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力;②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③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小压力;②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
二、压强的计算
1.压强的定义: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2.压强的计算公式:p=
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从自己发现问题开始,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学生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锻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又由于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完全相同,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各不相同,学生在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的同时,又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设计和实验是否合理,并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使别人的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严谨求是的实验作风。
(导学案)
一、学法点津
本节首先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总结归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其中一定要分清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和区别,为压强大小的计算和判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要掌握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准确判断出变化量和不变量,从而正确得出结论。
二、学点归纳总结
(一)知识要点总结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
3.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
(2)公式:p=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压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必须接触,并且有挤压作用。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大小与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有关。压力是压强产生的必要条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压强越大,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判断压强的增大和减小,关键是看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若只明显感受到一个物理量的改变,另外一个物理量没有涉及,此时不考虑另一个物理量的改变;若两个物理量都改变,找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具体变化情况,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出压强。
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杯子受到重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的大小等于杯子重力的大小
C.压力等于杯子的重力,它们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 B.Fl >F2 C.P1<P2 D.P1>P2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小了 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
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 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
4.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如图所示。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m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 )。
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
5.如图,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B.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C.手指至少要用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D.手指至少要用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二、填空题
6.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如图所示。当老虎用相同的力咬食物时,受力的_________越小,产生的_________越大。
7.“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的结晶。如图所示,有一“马踏飞燕”工艺品采用密度为 8.0×103kg/m3的合金材料制造,总体积为1dm3,飞燕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该工艺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
三、实验探究题
8.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周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9.涵涵的爸爸买了一双有按摩功能的拖鞋,涵涵发现与脚接触的鞋底表面有许多小凸起,感觉很好奇,他穿上这双拖鞋后感觉脚底有点疼,由此他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有关.为了验证他的猜想,涵涵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两个同样大小但疏密程度不同的钉板(质量不等),两个相同的海绵.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实验过程。
(1)由于钉板质量不同,所以聪明的涵涵把两个钉板的钉尖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把两个相同的海绵分别放在两个_________上观察两个海绵的形成程度。
(2)在实验中涵涵观察到,海绵形变较小,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他发现桌上有几盒酸奶,于是他在两个_______上分别放上质量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酸奶,使实验效果变得明显了。
(3)实验中涵涵观察到,钉子较少时海绵的形变程度明显,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当____一定时,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四、计算题
10. 2012年4月5日开始实施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最高速度不得超过60km/h.如图是一款智慧校车,整车的质量是6600kg。智慧校车超过限定速度时,系统会发出超速语音报警,并强制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保证安全行车。若空载时校车车轮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是0.2m2,此时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大?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面积 压强
7.12 5.88×104
8.(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乙和丁
(4)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9.受力面积大小 (1)钉板 (2)相同海绵 (3)压力 受力面积越小
10. 解: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mg=6600kg×9.8N/kg=64680N,
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p=F/S =64680N/0.2m2 =3.234×105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