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必刷填空题(物理)
一、物态变化、物质特性
1. ( 2分 ) 炎炎夏日,冰激凌店推出了一种可以“冒烟”的冰激凌(如图)。它的制作并不难,就是利用沸点为-196℃的液氮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瞬间使冰激凌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凝固,“冒烟”的冰激凌就做成了。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 1分 )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图象,由图可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 2分 ) 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千克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克,体积为20厘米3 , 则样本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课桌的体积为________米3。
4. ( 3分 )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________,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5. ( 2分 ) 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1)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_ ______
(2)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6. ( 3分 ) (2017?丽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第6题图 第7题图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是___ _的;
(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_______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________。
7. ( 2分 ) 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________液体的质量较大。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8. ( 2分 ) (2016?绍兴)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__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
第8题图
9. ( 2分 ) 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 ( 2分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
11. ( 2分 ) 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第11题图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
12. ( 2分 ) (2017·台州)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第12题数据表 第12题图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__的成像情况。
13. ( 2分 ) (2017?湖州)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______(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你(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第13题图
( 2分 ) (2017?绍兴)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________。
第14题图
( 2分 ) (2017·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第15题图
16. ( 2分 ) 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第16题图
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17. ( 2分 ) 如图所示,小洲在进行光的反射实验。他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第17题图
(1)小洲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
(2)接下来,小洲想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请你简要说明操作方法________。
18. ( 3分 )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溪水水面飞行的画面。
第18题图
(1)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2)白鹭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白鹭看到了水中的鳜鱼,鱼的实际位置应位于白鹭看到的位置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三、重力、摩擦力、浮力(共8题;共19分)
19. ( 2分 ) (2017?温州)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1)摆锤到达最高点B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
(2)小明发现摆锤从A点到O点时速度越来越大,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________。
20. ( 2分 )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20牛。
(1)在1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两者同时以2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为3米时,推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焦.
(2)若物体A,B在15牛的推力作用力以3米/秒的速度在另一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则此时A对B的推力为________牛。
21. ( 3分 )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铜管向右喷蒸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________。
(3)铜质容器底部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
22. ( 2分 ) 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计水的蒸发),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 ( 3分 ) (2017·台州)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胰岛素智能贴(如图),实现不打针、无痛苦轻松治疗。该贴片很薄,上面布满了微小针头。这些微小针头装载着微储存单元,内有胰岛素和葡萄糖感应酶。当患者血糖升高,感应酶能实时检测血糖浓度,针头根据检测结果按需释放适量的胰岛素。
(1)贴片上的微小针头是通过________方法增大压强。
(2)胰岛素贴片可以用来治疗________。
(3)当人体发烧时,贴片效果较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4. ( 3分 ) (2017?衢州)小柯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开展了下列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第24题图
(1)如图甲,将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里,并不断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形玻璃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这样做是想研究________。
(2)如图乙,在直导线下方放置一枚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如果导线下方不放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则该通电导线周围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磁场。
(3)如图丙,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受到2N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F大小变为4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25. ( 2分 ) (2017?杭州)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________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________。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6. ( 2分 ) 如图甲是某身高体重量仪,当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能自动显示其身高,体重。
(1)若体检者重600牛,双脚与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米2 , 则他对台面的压强为________帕。
(2)小明利用某压敏电阻R及相关电路元件设计身高体重测量仪电路,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现要求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且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下列电路设计最合理的是________。
四、电路与欧姆定律
实验组次 1 2 3
电阻R/欧 5 10 20
电流I/安 0.4 0.2 0.1
( 2分 )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1A”,电源电压3伏恒定不变。在AB间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R,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伏不变,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第27题图(1) 第27题图(2)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控制AB间电压2伏不变,再多测几组数据,AB间允许接入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欧。
28. ( 2分 ) “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连接情况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第28题图(1) 第28题图(2)
(1)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中测得的小灯泡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9 ( 2分 ) (2017?金华)某同学为探究电流和电压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定值电阻规格为“10Ω 0.3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电源电压恒为4.5V。请回答:
第29题图
(1)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经检测发现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该故障可能是________。
(2)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重新进行实验。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则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________。
30. ( 3分 ) (2017?衢州)小柯在拓展课上,设计了图甲电路,用来直接测出接入1、2两点间导体的电阻。
第30题图
(1)用导线连接1、2两点,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为________A。此时1、2两点间的电阻为0Ω,则在电流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上标0Ω。
(2)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把待测电阻Rx接入1、2两点之间,此时电流表读数为0.1A,则Rx的阻值是________Ω,然后在电流表的0.1A刻度处标上相应的阻值。依此方法,在电流表的刻度上一一标上相应的阻值,这样就可以用此电流表测出接入1、2两点间导体的电阻。
(3)干电池用久了电压会变小,此时再用导线连接1、2两点,电流表的指针就不能对准0Ω刻度线。要使指针重新对准0Ω刻度线,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___(填字母)端移动。
31. ( 2分 ) (2017?舟山)小明在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按图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和S1 , 观察示数。再闭合开关S2 , 示数保持不变的电流表是________(电源电压不变),同时小明观察到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所示,为了使测量更精确,断开开关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电源电压不变)
第31题图(1) 第31题图(2) 第32题图
32.( 2分 ) 如图是一个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电路图,当控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左端 为________极。使用中发现,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铃没有报器。经检查,各元件完好、电路连接 无误。则可能是为________(任写一种),导致工作电路没有接通。
五、电和磁(共4题;共13分)
33. ( 2分 ) 将表面有金属镀层的磁铁吸在干电池的负极,将一根硬铜线折成导线框abcd搭在干电池的正极和磁铁上(如图),导线框abcd就会以干电池为轴转动起来。
第33题图
(1)图中4条弧线为磁感线,请在答题纸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2)如果将磁铁的N、S极对调,导线框将________。
(3)通电时间稍长,干电池会明显发热,原因是________。
34. ( 2分 ) (2017·宁波)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
第34题图 第35题图
(1)由于地磁场的存在,C919在升空过程中,机翼会做切割________运动,从而在机翼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2)当它在高空巡航时,需要将机外气压较低的空气压入舱内,这一过程中,被压缩后内能________,温度升高。
35. ( 2分 ) (2015?宁波)1879年10月,经过对1600多种材料进行几千次试验后,爱迪生制成了第一个可供实用的碳丝灯泡(灯丝由竹丝炭化后制成)。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确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这是因为通电后的灯丝在磁场里受到了________?的作用;
要从图甲现象变为图乙中灯丝上端被排斥的现象,可以改变________?方向。
六、做功和机械能、电能(共10题;共23分)
36. ( 2分 ) 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1.5牛,下底面积为20厘米2 , 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有1/4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
第36题图 第37题图
(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帕。
(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________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
37. ( 2分 ) (2017?温州)头盔、赛车服、头颈支持系统是赛车手极其重要的防护装备(如图),分别保护赛车手身体的不同部位。
(1)专业赛车服由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时对赛车手起到保护作用。导热性属于物质的__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固定在座椅上,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________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38. ( 3分 ) (2017?温州)我省开展“全面剿灭劣V类水”行动。为了治理某河道的水污染,相关部门放置一批太阳能仿生水草,几个月后效果明显。太阳能仿生水草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送风电动 机以及若干人造水草等构成(如图)。太阳能电池板为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工作,给河水持续提供空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
第38题图
(1)电动机工作时,其能量如何转化?_____ ___
(2)人造水草中有硝化细菌,当水体溶解氧增加,硝化细菌会快速繁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生殖。
(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反应的方程式: 。
39. ( 2分 ) (2017?丽水)如图为科研人员研制的“发电鞋”,鞋的内部安装了磁铁和线圈,人在行走时发的电存储于蓄电池中,可用于手机充电。
第39题图 第40题图 第41题图
(1)发电鞋发电时是利用________原理工作的;
(2)穿该发电鞋以某速度行走,其平均发电功率约为0.4瓦,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10分钟,可产生电能________焦。
40. ( 1分 ) (2016?舟山)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兴起,有更多的人参加马拉松运动,马拉松已经远远不只是一场比赛,它是你认识自己,认识一座城市,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因参赛选手很多,无法在同一起跑线出发而计时困难,近年常采用感应芯片计时,参赛者须按要求正确佩带计时芯片,当参赛者通过起点、终点设置的磁感应带时,芯片里的线圈中就会产生________,从而激发芯片发送编码信息,系统实时获取计时信息.
41. ( 3分 ) 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鹊桥号”,它将成为“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桥梁”
(1)“鹊桥号”"质量为448千克,发射后随火箭竖直升空1000米的过程中,“鹊桥号”需克服重力做功________焦。
(2)若地月间距离为3.8×105千米,电磁波速度为3×105千米/秒,在月球上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地球需________秒。(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如图是月球背面照片,其中A处是________。
42. ( 3分 ) 小柯在科技馆看到许多奇思妙想和趣味实验。
第41题图
(1)奇思妙想一一六冲程引擎。这种引在完成四冲程工作后,会把水注入汽缸,使水瞬间变成水蒸气,从而带动活塞运动,产生第五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第六冲程是让水蒸气进入冷凝器,变成可再次注入汽缸的水。则第五冲程相当于(1)图中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填序号)
(2)趣味实验一一静电实验,实验情况如(2)图所示。P1、P2、P3表示将小球B先后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位置。①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据图示情景,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3. ( 2分 ) (2017?湖州)如图装置,在两相同烧瓶内装满等量煤油,瓶塞上各插入一根粗细相同的玻璃管,瓶内装入粗细、材料相同的电阻丝R甲和R乙 , R甲长度大于R乙 , 闭合开关,经过一段时间t1后,甲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甲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乙 , 断开开关,当两根玻璃管液面回到原来高度后,向右移动滑片,再闭合开关,则甲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甲加所需时间t2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t1 .
第43题图 第44题图 第45题图
44. ( 3分 ) (2017·宁波)建在布伦特冰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如图是搬迁过程中的照片。
(1)布伦特冰架虽然与陆地上的冰相连,但每年会远离大陆向大海漂移400米。以陆地为参照物,布伦特冰架漂移的速度为________米/天。(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天)?
(2)为便于移动,需要使用液压装置将舱体抬高,以确保科考站可以进行整体移动。在缓慢上升过程中,舱体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牵引车的轮胎有很深的斜花纹,是为了在行驶过程中增大________,防止打滑。
45. ( 2分 ) (2017?绍兴)如图为四旋翼无人机,质量为1.2千克,下方悬挂着一个质量为0.1千克的摄像机。在10秒内无人机从地面竖直上升了20米,然后边摄像边斜向上飞行了30秒,仪表盘上显示离地高度为36米。无人机前10秒对摄像机做功________焦,整个过程中,无人机对摄像机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瓦。
答案解析部分
一、物态变化、物质特性
1.【答案】 汽化;放热
【考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2)物质由液体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解答】炎炎夏日,冰激凌店推出了一种可以“冒烟”的冰激凌(如图)。它的制作并不难,就是利用沸点为-196℃的液氮由液体变成气态发生汽化吸热,瞬间使冰激凌由液态变成固态放热凝固,“冒烟”的冰激凌就做成了。
故答案为:汽化;放热
2.【答案】 晶体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时保持温度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该物质是晶体。
故答案为:晶体
3.【答案】 0.72;0.02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公式计算样本的密度,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课桌的体积。
【解答】样本的密度为:;
课桌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0.72;0.02
?
4.【答案】 小冰晶;凝华;熔化
【考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现象,凝华时向外放热;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体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解答】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即熔化。
故答案为:小冰晶;凝华;熔化
?
5.【答案】(1)地震
(2)汽化和液化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相变过程。
【解答】(1)地壳运动是由地球的内力导致的,而由地球内力导致的现象有地震、山脉、裂谷、海洋的形成等等;而属于灾害的是地震;故答案为: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流入海洋时,会对海洋中水进行加热,温度升高汽化加快,而热的蒸汽进入空气中遇冷液化,则是我们看到的白雾;故答案为:汽化和液化;
故答案为:(1)地震;(2)汽化和液化。
6.【答案】(1)静止
(2)液化
(3)大
【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3)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答】(1)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天宫一号飞船是静止的;
(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液化形成;
(3)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大,从而可以将推进剂补给给天宫二号。
故答案为:(1)静止;(2)液化;(3)大。
7.【答案】 (1)B
(2)B
【考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小的比热容大,据此判断即可;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比热容和吸收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小的液体质量大,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1)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从乙图中可知,当加热时间为10min时,B升高的温度小于A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比热容和吸收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小的液体质量大;据乙图可知,当加热时间为10min时,B升高的温度小于A升高的温度;如果A,B为同种液体,那么B液体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1)B;(2)B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
8.【答案】下降;形状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平面镜N或M的高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刻度尺上的光斑移动,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则光点的移动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用力F下压,两平面镜将向中间倾斜,则两平面镜的位置升高,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这也是此题的难点. 【解答】解:①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桌面中间变形下降,两个平面镜将向中间倾斜,光束的位置相对降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下降;②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桌面发生形变,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下降;形状.
9.【答案】 缩小;抽水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可判断出所成像的特点;(2)在装置成清晰像后,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透镜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现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增大像距,可增大水透镜的焦距。
【解答】图中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物距大于像距可知,物体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水透镜的焦距,所以应该抽水。
故答案为:缩小;抽水
10.【答案】静止;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平面镜成像描述了光线进入平面镜后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与实物相同的虚像的一种原理。
【解答】白鹭平行水面飞行过程中,倒影与白鹭对称,在白鹭飞行的过程中相对于白鹭来说,白鹭的倒影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物体的倒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虚像,而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导致的;
故答案为:静止;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
11.【答案】(1)0
(2)40
【考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反射定律指 光射到一个接口时,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相同角度。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与界面法线的夹角(分别叫做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界面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3)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i′的正弦的比值,对折射率一定的两种媒质来说是一个常数。光从光速大的介质进入光速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1)当入射角为0°时,光线不发生折射,所以折射角度为0°;故答案为:0;光路是可逆的,对于反射和折射都是一样的;所以对比表一和表二,可知当入射角为29°时,折射角为40°;故答案为:40;
故答案为:(1)0;(2)40.
12.【答案】(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近视眼或近视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回答,根据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
【解答】(1)由第2次实验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8cm,第4次实验时物距为6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该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换用凸透镜后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可知模拟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故答案为:(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2)近视眼或近视。
13.【答案】图2;远离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需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会聚.
【解答】解: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图2符合;
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图2;远离.
14.【答案】凸透;照相机、摄像头等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眼睛和照相机类似,可以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采用凸透镜成像的还有照相机、摄像头等。
故答案为:(1)凸透;(2)照相机、摄像头等。
15.【答案】缩小;向左移动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当改用焦距为5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
故答案为:缩小;向左移动.
16.【答案】 倒立、等大、实像;20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像也正好成在二倍焦距上,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答】观察图片可知,此时物距是:50cm-10cm=40cm,像距是:90cm-50cm=40cm,那么像距等于物距;此时应该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即2f=4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 倒立、等大、实像 ;20
17.【答案】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2)拿另一光源,逆着原反射光线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考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纸板是用来呈现光的传播路径的,当左右两部分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时,探究的是光线的空间位置关系;
(2)光路可逆,其实就是沿原路返回,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对调即可。
【解答】(1) 小洲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2) 小洲想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操作方法为: 拿另一光源,逆着原反射光线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
故答案为:(1)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 ;(2) 拿另一光源,逆着原反射光线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18.【答案】 (1)静止
(2)反射;下方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变化,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镜面的连线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偏浅;从水里看空气里的物体,看到是位置比实际位置靠上。
【解答】(1)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和白鹭的位置和距离都不发生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2)白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白鹭看到了水中的鳜鱼,鱼的实际位置应位于白鹭看到的位置的下方。
故答案为:(1)静止;(2)反射,下方
三、重力、摩擦力、浮力
19.【答案】(1)否
(2)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
【考点】机械运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只受重力和摆线的拉力作用,根据几个力平衡的概念可知不能平衡;(2)间隔时间相同,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快。
【解答】(1)小球只受到只受重力和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它处于非平衡状态;
(2)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说明摆锤从A点到O点时速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1)否;(2)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
20.【答案】 (1)30
(2)7.5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答】(1)力做功时,要求力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在同一方向上;W=FS=10N×3m=30J;(2)A和B在15N的推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于二力平衡;所以A和B受到的摩擦力之和为15N,而A、B各受到7.5N,所以A对B的推力等于B受到的摩擦力7.5N;故答案为:7.5N;
故答案为:(1)30J;(2)7.5N。
21.【答案】(1)热传递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氧化铜(CuO)
【考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
【解答】(1)对容器加热导致水温升高,属于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答案为:热传递;(2)向后喷气,船却向前运动,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而喷气的作用力与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说明发生了反应,而铜与空气发生反应生成的只有氧化铜;故答案为:氧化铜;
故答案为:(1)热传递;(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氧化铜。
22.【答案】(1)等于
(2)不变
【考点】压力的作用效果,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二力平衡,指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解答】(1)漂浮时,茶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重力等于浮力;故答案为:等于;
⑵茶叶匀速下降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所以对茶杯总体的重力不影响;故答案为:不变;
故答案为:(1)等于;(2)不变。
23.【答案】(1)减小受力面积
(2)糖尿病
(3)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可回答;(2)由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回答;(3)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当温度为37℃时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解答】(1)针头面积小所以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2)胰岛分泌胰岛素可调节人体血糖的含量的高低,当人体血糖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反之减少。血糖高时通过尿液排出即为糖尿病所以胰岛素贴是来调节血糖的治疗的是糖尿病;(3)37℃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这一温度时酶的活性降低所以效果较差;
故答案为:(1)减小受力面积;(2)糖尿病;(3)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24【答案】(1)水的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存在
(3)2
【考点】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甲图装置可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乙图是奥斯特的“电生磁”现象,通过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用来显示磁场的出现,磁场有无受导体中电流的控制而与小磁针有无没有关系;(3)丙图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拉力摩擦力仍是原来匀速运动时的大小,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水平拉力2N
【解答】(1)题干中告诉我们“不断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所以研究的是水的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2)磁场有无只与电流的有无有关所以磁场是存在的;(3)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与粗糙程有关因为两者不变所以摩擦力等于2N。
故答案为:1、水的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2、存在;3、2
25.【答案】大于;G/m=15N/kg
【考点】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利用图,根据质量相同时,判定重力的大小;根据 求出关系式。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5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
故答案为:大于;G=m×15N/kg。
26.【答案】(1)1.2×104
(2)C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2、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3、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4、 串联电路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解答】(1)体检者站在台面上时,对台面的压力等于体检者的重力:F=G=600N;
则他对台面的压强为:p= = =1.2×104Pa;故答案为:1.2×104;(2)根据题目要求,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由图乙知,人的体重越大,对压敏电阻的压力越大,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A、滑动变阻器与压敏电阻并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所以滑动变阻器和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
B、压敏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人的体重增加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人的身高增大时(滑片上移),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无法确定,故B错误;
C、滑动变阻器与压敏电阻并联,由图知,人的身高越高,滑片位置越向上,但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不变,该支路的电流不变,但电压表所测的电阻变大,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人的体重越大,压敏电阻的阻值越小,根据I= 可知该支路的电流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大,故C正确;
D、滑动变阻器和压敏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当人身高同时增大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但同时人的体重增加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总电阻无法判断,所以无法判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1)1.2×104;(2)C。
四、电路与欧姆定律
27.【答案】(1)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3.3-100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分析】欧姆定律是: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解答】(1)该实验主要是为了研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所以U不变,由表格的数据可知:第一次 5×0.4=2;第二次 10×0.2=2;第三次 20×0.1=2;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答案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⑵允许接入的电阻范围,要考虑电路元件的安全问题,而该电路中电压不变始终为2V,所以要考虑电流表安全即可;当电流表达到最大0.6A时,接入的电阻最小, 当滑动变阻器完全接入时,AB间接入的电阻最大,电源电压为3V,
故答案为:(1)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2)3.3-100。
28.【答案】(1)变大
(2)8.3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欧姆定律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变小,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则电流表示数变大;故答案为:变大;由题干信息可知,电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为0.3A;R= ;故答案为:8.3;
故答案为:(1)变大;(2)8.3.
29.【答案】(1)定值电阻R短路(或“电压表断路”或“电压表短路”)
(2)5Ω
【考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以及功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计算,注意求阻值范围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最大值进行计算,并且会灵活运用欧姆定律。
【解答】(1)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定值电阻R短路,也可能是电压表短路或者短路;
(2)根据定值电阻的规格,电路可接入的最大电流为0.5A,此时电路的最小电阻R最小=,
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小阻=15Ω-10Ω=5Ω。
故答案为:(1)定值电阻R短路(或“电压表断路”或“电压表短路”);(2)5Ω。
30.【答案】(1)0.5
(2)12
(3)B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可通过读图乙电流表得到此时电流;(2)新干电池可以看成一个内阻为0的电源,当干电池用久了后内阻会逐渐增大此时干电池的内阻本身会分去一部分电压,而使输出的电压减小。此题小题是将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可得到电阻与电流的对应值。(3)当电池有内阻时,此时输出电压小于1.5V 要使电流表指示0.5A? 滑动变阻器阻值应小于3Ω,所以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B端移动。
【解答】(1)读图乙可得电流为0.5A;(2)当1、2之间用导线连接时由乙图可知电流I=0.5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有效阻值为R滑=1.5V/0.5A=3Ω将此时电流表0.5A处标上0Ω;当电流I=0.1A时,可得R总=15Ω,R接=R总-R滑? R接=15Ω-3Ω=12Ω;(3)因为电池也产生了电阻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要减小滑片向B端移动。
故答案为:1、0.5;2、12;3、B
31.【答案】A1;把导线从3安接线柱接到0.6安接线柱
【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1)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2)用试触法进行试触,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量程过大时,指针的偏转角度会较小;量程过小时,指针的偏转会过大。
【解答】(1)闭合开关S和S1时,A1测的是通过R1电流,A的示数等于A1示数,A2示数为零,闭合开关S2后,A1依旧测的是R1电流,由于R1与R2是并联的,因此R1两端的电压不变,A1示数保持不变,A测的是干路总电流,示数改变,A2测通过R2电流,示数改变;(2)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使测量更精确,应该换用小的量程,即0~0.6A的量程;
故答案为:A1;把导线从3安接线柱接到0.6安接线柱
32.【答案】S(或南);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太小
【考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解答】(1)由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左端为S极;故答案为:S(或南);(2)报警器没有报警而电路没有任何问题,则是电磁铁的磁性太弱了;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强度、线圈匝数有关;故答案为: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太小;
故答案为:(1)S(或南);(2)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太小。
五、电和磁
33.【答案】相互排斥;钢针没有磁性
【考点】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 磁极之间的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解答】(1)钢针有磁性且a端为N极,同名磁极相排斥;故答案为:相互排斥;
⑵靠近a端且a端相互吸引,磁针可能有磁性且靠近a端的为S极,也可能无磁性,因为磁铁能够吸引钢针;继续实验将a端靠近S极依然吸引,说明钢针无此行;故答案为:钢针没有磁性;
故答案为:(1)相互排斥;(2)钢针没有磁性。
34.【答案】(1)磁感线
(2)增大
【考点】电磁感应,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1)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就要看图示的情景能否满足①闭合电路;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两个条件.(2)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
【解答】解:(1)C919在升空过程中,机翼会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在机翼内产生电流,机翼两端就会产生感应电压;(2)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磁感线;(2)增大.
35.【答案】 磁力
;电流(磁场)
【考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由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并且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进行判断。
【解答】(1)如图甲所示,当磁体的磁极靠近正确工作的碳丝灯泡时,灯丝上端被磁体吸引,这是因为灯丝中有电流,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可知,灯丝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偏移;
(2)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所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所以要想从图甲现象变为图乙中灯丝上端被排斥的现象,即只需改变电流的方向或磁场的方向即可。
故答案为:(1)磁力;(2)电流(磁场)
六、做功和机械能、电能
36.【答案】(1)1000
(2)1.5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解答】(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F=G=1.5N;有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p= = =1000Pa;故答案为:1000;(2)设直棒的长为L,由题知L1= L,重力的力臂L2= ﹣ = 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L1=G?L2;F× L=1.5N× L,F=1.5N;故答案为:1.5N;
故答案为:(1)1000;(2)1.5N。
37.【答案】(1)物理性质
(2)惯性
【考点】惯性
【解析】【分析】(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表现为物体对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一种阻抗程度,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解答】(1)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不属于化学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由于人具有惯性,头部会向前摆动,因此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惯性向前摆动造成伤害。
故答案为:(1)物理性质;(2)惯性。
38.【答案】(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无性(或分裂)
(3)H2O
【考点】化学式,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解析】【分析】(1)电动机的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它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为了让电动机能够持续转动,在制作电动机时增加了换向器,当线圈刚好转过平衡位置时就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及时改变通电线圈的受力方向,保证电动机能够连续转动;(2)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进行分析。
【解答】(1)动机的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它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两端原子分析,X为H2O。
故答案为:(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2)无性(或分裂);(3)H2O。
39.【答案】(1)电磁感应
(2)240
【考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和电能的计算,明确“发电鞋”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据此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形式;根据W=Pt计算发电鞋的功。
【解答】(1)由题意可知,人在行走时,人体带动磁铁运动,磁铁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发电鞋”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2)发电的功率约为0.4W,所以10分钟产生的电能为:W=Pt=0.4W×600s=240J。
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2)240。
40【答案】感应电流
【考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采用感应芯片计时,参赛者须按要求正确佩带计时芯片,当参赛者通过起点、终点设置的磁感应带时,芯片里的线圈切割磁感线运动,因此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激发芯片发送编码信息,系统实时获取计时信息.
故答案为:感应电流.
41.【答案】(1)4.48×106
(2)1.3
(3)环形山(月坑)
【考点】月球的概况,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解析】【分析】做功是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的形式的过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m/s和km/h。
【解答】(1)W=Gh=mgh=448kg×10N/kg×1000m=4.48×106J;故答案为:4.48×106;(2) 故答案为:1.3;(3)由图可知,A处有明显凹,所以是环形山;故答案为 :环形山(月坑);
故答案为:(1)4.48×106;(2)1.3;(3)环形山(月坑)。
42.【答案】(1)丙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席越近,斥力越大;同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热机
【解析】【分析】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1)第五冲程让水变为水蒸气从而带动活塞运动为汽车提供动力,属于做功冲程;而甲图中丙为做功冲程;故答案为:丙;由图可知A、B都是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B电荷受到A电荷的排斥力导致了B电荷偏离了竖直方向;且由图可知,B电荷距离A电荷越远,B电荷偏离的角度越小;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席越近,斥力越大;同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
故答案为:(1)丙;(2)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席越近,斥力越大;同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
43.【答案】大于;大于
【考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实验时因为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大于乙瓶中电阻丝的电阻,电流通过甲瓶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使甲瓶中的煤油温度上升的高.
【解答】解:
粗细、材料相同的电阻丝R甲和R乙 , R甲长度大于R乙 , 则R甲>R乙;
两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因为甲瓶中电阻丝的电阻大于乙瓶中电阻丝的电阻,电流通过甲瓶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使甲瓶中的煤油温度上升的高,由此得出,当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故甲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甲大于乙玻璃管液面上升高度h乙;
向右移动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流减小,在电阻相同、放出热量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小,根据焦耳定律可知,所用的时间越长,即t2大于t1 .
故答案为:大于;大于.
44.【答案】(1)1.1
(2)增大
(3)摩擦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求出速度;(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解答】解:(1)布伦特冰架漂移的速度为v= = =1.1m/天;(2)在缓慢上升过程中,舱体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逐渐增大;(3)轮胎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1)1.1;(2)增大;(3)摩擦.
45.【答案】20;0.9
【考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力、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1)根据G=mg求出摄像机的重力,根据W=Gh求出对摄像机做的功;(2)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
【解答】(1)前10秒对摄像机做功W=Gh=mgh=0.1kg×10N/kg×20m=20J;
(2)整个过程无人机对摄像机做功W=Gh=mgh=0.1kg×10N/kg×36m=36J
。
故答案为:(1)20;(2)0.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