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课件+ 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课件+ 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0 09:47:56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
《庄子》


新知导入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
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李白
同学们,李白的这首诗气势非凡,你知道“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个典故出自哪里吗?
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来了解一下庄子的风格。
学习目标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作者作品
《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阐明事理的根据,构思巧妙,想象奇幻,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那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天资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面对“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庄子不屑与之为伍。而“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也使他无法施展抱负。既然人世如此污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庄子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检查预习
北冥

抟扶摇

míng
kūn
tuán

(一)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三)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记载)
(动词,做记号)
2.而:
化而为鸟
俄而雪骤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表顺承关系)
(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表示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
(却,表转折)
(然后,表顺承)
(四)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断。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勾画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冥:
鲲:
怒:
垂:
同“溟”,海。
大鱼名。
振奋,这里指用
力鼓动翅膀。
悬挂
海运:
天池:
志怪:
水击:
抟:
扶摇:
息:
野马: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记载怪异的事物。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气息,这里指风。
苍苍:
正色:
邪:
极:
下:
是:
湛蓝。
同“耶”,疑问
语气词。
真正的颜色。
尽。
向下。
这样。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研读课文




1.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2.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
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文章主旨
《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写法探究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鲲鹏:
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形体变化
海运将徙
去以息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检查预习
濠梁
鯈鱼
循其本
háo
tiáo
xún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二)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2.之:庄子往见之
是鱼之乐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固然)
(本来)
(代词,可译作“他”,指惠子)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三)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勾画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鲦鱼:
是:
安:
一种白色小鱼。
这。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全:
循其本:
云者: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研读课文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
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是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文章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写法探究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
惠子
力辩
求真
拘泥
逻辑家的知识判断
巧辩
尚美
超然
艺术家的快乐自由
庄子
拓展延伸
  《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
窃国者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课下阅读《庄子》其它篇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