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为120分)姓名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蛮横(hènɡ) 逸事(yì) 枷锁(jiā)
B.剥削(xuē) 狡辩(jiǎo) 贴切(tiē) 拙劣(zhuó)
C.诬蔑(miè) 捶击(chuí) 目睹(dǔ) 赋予(yǔ)
D.堕落(duò) 丧失(sànɡ) 浩劫(jié) 襁褓(qiǎnɡ)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湎怀 萦绕 招摇撞骗 自园其说
B.恐怖 屠杀 格物至知 风口浪尖
C.奠定 绚丽 光明正大 阳奉阴纬
D.污蔑 湛蓝 卑鄙无耻 孺子可教
3、(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他来说,图书馆就是生命的源泉,一到里面,他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B、小齐同学学习非常好,他经常在考试的时候给同学们传答案,真是大公无私啊。
C、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始终保持优秀,走在前列,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就能出类拔萃。
D、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4、(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B.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C.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D.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作者首先从从正面热烈赞扬“年纪老的人”,但“精神并不老”的人,又从反面痛斥那些“老腐败、老顽固”。
B、《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C、《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是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本文是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宗旨就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因此,他决心把运动功利主义和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子非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3)李白《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 , 。
(4)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最能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 。
(5)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出梅花的艰困处境的两句是: ,
。
7、(7分).滕州市鲍沟镇鲍沟中学八年级(1)班将要举行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
(1)(2分)【标志探究】右图是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五环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2分)【口号积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活动形式,简称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都有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口号出现。请写出最少两届夏季奥运会的
口号。
(3)(3分)【文化展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英语: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中文简称:北京冬奥会或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的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其中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会徽都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
请任选其一介绍它的构成及含义。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回答8-15题(12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8.(1分)从文中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9.(1分)从选文看,作者要强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10.(1分)选文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 。
11.(2分)从选文内容看,作者强调对于格物和致知要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这主要指什么?
12.(2分)令天:格物盈知”的意义是什么?
13.(1分)本段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14.(2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请你以“自信”为话题,写一个相同关系的复句。
自信不但是 ,而且 。
15.(2分)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二)拓展阅读回答16-19题(12分)
沸腾之夜
孙大光
自从我们进了大使馆的大礼堂后,这里就一直笼罩在紧张、兴奋的气氛之中。国际奥委会投票的程序极为严格、细致,甚至细致得让人感到有点儿烦琐。投票前的“准备活动”很多,有的人有些着急了。
屏幕上,评估委员会的报告讲完了。按照程序,下面就该投票了。
这时,大礼堂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整个大礼堂里异常安静。人们脸上的表情都变得越来越严肃,两眼一刻不离地盯着大屏幕。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派来参加声援的代表小沈悄悄来到我旁边:“太紧张了,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
投票终于开始了。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负责计票的是塞内加尔的委员姆巴依(他是个大法官,是何振梁多年的好朋友,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他就非常支持我们)。我仔细地看着他的每个动作,他认真核对后,拿起一张纸——第一轮投票结果,站起来,走向主持人,把那张纸送给主持人,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主持人宣布伊斯坦布尔被淘汰。这是预料之中的。
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投票。
第二轮投票结束了,我两眼紧盯着姆巴依。
他反复进行核对。然后,他拿起一个信封。
啊,我的心动了一下。
他把一张纸——肯定是第二轮投票的结果,装进信封。啊!他把信封封上了!
“我们成功了!”
我镇静地、一字一句地脱口而出。
多年的申办经验告诉我: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能在第二轮就胜出的只有中国北京!除北京外,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这个可能,巴黎不可能!多伦多更没可能!
“我们成功了!”
虽然我的声音不大,但旁边的人几乎都把眼睛转向了我。我的话使他们无比兴奋、激动。小沈悄悄过来,用力摇着我的胳膊,小声而急切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们真的成功了吗?”
“真的。我们成功了。”我一动没动,两眼直视前方。
随即,大家又把目光迅速转向大屏幕——
这时,姆巴依站起身来,拿着信封,走向萨马兰奇,把信封交给萨马兰奇。
我知道,孕育了十年的“火山”就要爆发了。
萨马兰奇带着他那一贯稳重的表情,慢慢地拿过信封,慢慢地拆开信封,慢慢地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慢慢地把这张纸打开,用眼睛看了一眼。然后,这位瘦瘦的、慈祥的西班牙老人开始慢慢地宣布:
“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是:北京!”
整个大礼堂沸腾了!整个大使馆沸腾了!
无论是奥申委的工作人员,还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各界人员;无论是体育明星、文艺明星,还是政府官员、企业家;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相互祝贺、拥抱,喊的、叫的、哭的、笑得、蹦的、跳的、互相拍照的。人们暂时忘记了这是在哪里,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生活中或工作中的困难,忘记了一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第一次沸腾了!
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第一次像在国内一样沸腾了。大使馆里的每个人,都在尽情释放自己的激动情绪。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激动的空气,到处都是中国国旗,到处都是一片红……
莫斯科沸腾了!世界沸腾了!
这一刻属于北京!这一刻属于中国!
(节选自《中国申奥亲历记——两次申奥背后的故事》)
(2分)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沈与“我”说的话。
(4分)体会文中加点的词语,作者这样表达重复吗?为什么?
19.(3分)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回答20-22题(10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20.(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本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
C.不终日而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
21.(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22.(4分)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读书与快乐》,完成23-27题。(11分)
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记,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4.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2分)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26.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2分)
2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2分)
三、写作(50分)
25.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题目: 弘扬五四精神 把握当今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
参考答案
1、B、2、D、3、B 4、B 5、A 6、略
7、1)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
洲、大洋洲和美洲。每一个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都能在自己的国旗上至少找到一
种五环上的颜色。
(2)【示例】①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9届) ②2012年伦
敦夏季奥运会:激励一代人。(30届) ③2016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一个新世界。
(31届)
(3)【示例一】2022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8.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9.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10.道理论证
11.培养实验的精神,要有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12.(1)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3.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自信不但是在学习文化知识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1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16.①写大使馆的大礼堂内紧张、兴奋的气氛,为下文写两轮投票时大家的紧张心情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沸腾张本;②写国际奥委会投票程序的严格、细致,一方面
突出了申奥的不易,另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是名副其实的。
17.以点带面,突出说明在大使馆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充满了紧张、兴奋之情。
18.我们已经成功了!我已经看到,投票已经结束了,否则,姆巴依不会把信封封上。我已经看到,姆巴依脸上已经露出了轻松的感觉;这感觉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不需要
再进行投票了,投票结束了。
不重复。作者连用六个“已经”,表明投票结果已经出炉,中国申奥成功已成定局,确
信无疑,作者的自信与喜悦溢于言表。
排比;以铺排的内容、整齐的句式、高昂的气势,尽情抒发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大礼堂内中国人的激动、喜悦之情和“沸腾”之态。
20.B
21.(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22.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诠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23.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4.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
25.选A。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中心论点。选择的事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材料A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
26.先提出观点“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然后列举了诸葛亮、苏轼、董遇的读书方法,接着又列举了读书的狠招和张溥的读书方法,最后总结: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27.示例:猜想式阅读。每读一本书,我总爱读一部分内容后,就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猜想,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又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对书本内容理解也更透彻,印象也更深刻。(或:勤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