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09 22: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6)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2.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阅读教材,地图册等资料,归纳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人口增长的基本史实,了解感受清朝前期的兴盛。
结合《清代纺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图文资料,探究清朝经济与前代相比的发展表现。
通过问题探究,分析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认识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并通过中外对比,感受发展中的隐忧,认识多角度看历史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1.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对手工工场,商帮等专有名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图片)《中国春运》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统计图。
(设问)看了这张图片,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过渡)但这不是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最高时期、
(出示资料)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3亿,占到世界1/3。
(设问) 这是什么时期?
生:……
师:清朝前期指1636年--1840年,尤其是康雍乾三朝。那时,清朝策马中原,一统江山;前期统治者,长袖善舞,在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而这一切的重要基石就是经济大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就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写照。那么清朝经济到底怎样呢?
(出示课题)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确目标】
师:我们通常从哪些角度了解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师:今天我们增加一个角度----人口的增长。
【学习过程】
【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史实】
师:同学们认真读书,归纳整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表现,注意抓住关键词来描述史实。
生:分组发言。
【知识提纲】
农业发展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水利设施较前代更加完善;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湖广熟,天下足”);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表现:①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发展表现: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苏州等)(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师: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突出表现为: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手工工场,商业----商业网和商帮,人口---迅速增长。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档案馆”,借助各种类型历史资料,进一步去阅读去感受去分析去解读清朝经济发展的秘密。
2.【合作探究---走进“历史档案馆”】
【农业篇】
师:“夫农,天下之本。”中国古代尤为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资料一: 清朝前期,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年代
耕地面积(公顷)
1661年(顺治)
549万
1685年(康熙)
617万
1724年(雍正)
683万
1766年(乾隆)
741万
资料二:
师:从资料一,你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生:(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师:资料二是什么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和资料一有联系吗?
生:(文物为《清朝垦荒执照》。它的出现表明参与垦荒的人特别多,政府重视,推行垦荒政策且进行规范管理。垦荒政策的推行,极大推动了耕地面积的扩大。)
资料三:地图册64页《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谚语:湖广熟,天下足。
师:“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什么?
生:(农业主产区扩大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重心依然在南方。)
【手工业篇】
师:农业的发展支撑了手工业的兴盛。清朝前期,传统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尤其纺织业,制瓷业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还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资料一: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师:清朝前期手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现象。结合《清代纺织图》,你认为材料中的“机户”“手工工场”指什么?
生:(机户:拥有织机的人,类似今天的纺织厂厂长。手工工场,就是类似于纺织厂。)
师点拨:纺织业手工工场和今天纺织厂显著不同之一是,手工工场不是真正的机器生产,仍是手工劳动。所以是“工场”而不是“工厂”。)
师:传统手工业,往往是从纺线到织布,所有环节一人完成。手工工场与传统手工业生产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生:(手工工场特点是规模大,分工协作,出现雇佣关系)
【商业篇】
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兴盛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资料一:课本97页《盛世滋生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能说明什么?
生:……
师补充资料:清代的《清明上河图》乾隆二十四年,画家徐扬有感于清朝“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因而“摹写帝治”,绘成一幅长1.2米,高30多厘米的历史画卷。图中人物12000余,各类船只近400艘,可辨认各类商号260余家,各式桥梁50余座。
资料二 天下有四聚(聚:这里指商业发达的城镇),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
师:苏州的繁华不是个例,资料二中提到哪些商业城市?它们和宋明时期的城市有何不同?
师点拨:先回顾宋明时期的商业城市有哪些?宋代的开封,杭州;明朝的南京北京等。再从数量、位置、功能等角度对比。
生:(数量增多,类型多,向内地延伸,不仅仅是政治中心)
资料三 1.“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2.《乔家大院》
师:商业的繁荣造就了许多“富甲一方”的商人。依据所学,你来推断一下,资料三中的“新安”、“山右”分别指今天哪两个地区?
生:(山西,安徽)
师:晋商和徽商为什么能富甲一方呢?
生:(形成商帮,商业资本雄厚,在全进行商业活动,经营利润丰厚。如,贩卖粮食,食盐,开设票号等)
教师总结:商帮是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帮的活动也极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人口篇】
资料一:
资料二 明朝鼎盛时,人口有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的1/3。
师:从以上两则人口资料,你了解到清朝哪些史实?
生:(清朝前期是我国历史上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人口大幅度增长,达到3亿。)
师:哪些因素促使清朝前期人口大幅度增长呢?
生:(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师:人口增长象征国泰民安。但我们学习历史,同学们应该清楚人口大幅度增长,并非有百利无一害。那么,人口增多,给清朝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又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呢?。
生:(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社会问题: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师:总之,人口增长既促进也制约着清朝的发展。
3.【拓展提升】
师:综合本节课对学习,你认为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生:……
师: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增强,清朝前期出现了著名的 “康乾盛世”,让我们为之骄傲自豪。但与此同时,也滋长了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盛世君王乾隆就曾经说过:“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站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下面让我们换个角度看当时的中国。
【世界视野下看中国】
资料:
师:有人说“清朝前期的繁盛,虽有康乾盛世,也不过是落日余晖。”结合19世纪中期中西方发展比较图,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生:(西方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仍处于典型的农耕文明时代。中西方发展差距加大。)
师总结:世界视野看中国,我们能进一步感受到学历史的功用。历史不仅要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更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一件事,但我们站在唯一的角度时,你可能是一种感受;当你用很多个角度对它进行观察的时候,它可能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模样。
4.【本课知识小结】
依据板书提纲,垦荒,手工工场,商帮等关键词回顾本科所学。
5.【巩固练习】略
四、【教学反思】
当今,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教育改革的旗帜。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历史材料是建构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课我利用课本,地图册,互联网途径,寻找到《中国历代人口统计图》“乔家大院”等历史资料,创建了清朝经济发展“历史档案馆”,运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解读清朝前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原因,理解影响,获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