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0 06: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彝族
藏族
朝鲜族
侗族
苗族
满族
傣族
彝族
畲族
壮族
蒙古族
侗族
白族
藏族
朝鲜族
瑶族
壮族
回族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通过分析地图、研读文字资料,能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依据,根据教材,说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实施情况,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从而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通过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况,列表归纳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民族大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探究民族政策之原因
追寻历史民族风情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历史特点:
1、自古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
2、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5世纪鲜卑族
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10世纪契丹族
11世纪党项族
12世纪女真族
13世纪蒙古族
17世纪满族
建立辽政权,发展北方经济
建立西夏,开发西北地区
建立金政权,开发东北地区
建立元朝,我国疆域达到极盛
建立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时空连线
感受当今民族风采
材料一: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材料二: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现实情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探究民族政策之原因
少数民族分布图
何为民族区域自治
前提:
特点:
合乎历史与现实
自治区(内蒙古最早)
自治州
自治县
感受民族制度之优越
国家统一领导下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当家作主,自主管理地方事务,行使自治权。
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
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文化: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
上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民族
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
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依据。
国家政治制度的展示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感受民族制度之优越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在全国法定假日的基础上,藏族的“藏历新年”、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等均被列入该民族的节假日。
材料一: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度畅想美好生活
1、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
材料三:
有何意义?
2、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感受民族制度之优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历史使命——共同繁荣发展
你有何体会?
解放前的西藏
现如今的西藏
见证民族生活之变迁
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新居
见证民族生活之变迁
民族繁荣之举措
有哪些方式共助民族发展?
优惠政策
资金
人才
技术
文化保护
等方式
促进各民族
共同发展
见证民族生活之变迁
“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工程不仅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东部的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思。
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众多项目,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见证民族生活之变迁
重大意义
神奇的筑梦天路
青藏铁路(2006)
环境恶劣
任务艰巨
为何修建?
1、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2、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见证民族生活之变迁
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广西的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
开放城市。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
和浩特、银川、
西宁、贵阳
被国家列为
内陆开放
城市。
兴边富民行动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见证民族生活之变迁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胡汉交融
唐与吐蕃
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习近平
共筑民族团结之美梦

总结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
含义
意义
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共同繁荣发展
促进发展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好共同繁荣生活优
西部大开发
结果
风采展示
1、“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
A.56 B.55 C.54 D.50
2、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城高原送来 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其中“天路” 指的是( )
A.兰新铁路 B.青藏铁路 C.成昆铁路 D.包兰铁路
3、退休教师杨昌林,几十年来帮助和接待在武汉读书的藏族学生近万人次,被藏族学生亲切地称为“汉族阿爸”,这侧面反映了( )
A.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汉族与藏族之间的差异已经消除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创新论断。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流……”
——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
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稳定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