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掌握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背景及功绩
3. 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4.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的建筑,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5. 了解明朝的文学成就及戏剧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代科技成就、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对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自主预习】
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经济繁荣,_______强盛。(其他条件见行知天下P72问史答疑,可从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个人因素、皇帝支持等方面归纳)
2、目的:(1)政治上: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威望和地位,即宣扬________。
(2)经济上:用中国货物换取外国的奇珍,即发展____________。
3、人物:__________(即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见课本P70人物扫描了解其人)。
4、概况:(1)时间长:从_____年到_____年,郑和率船队______次下西洋,持续了漫长时间。
(2)规模大:参考课本P71相关史事加以了解。
(3)范围广:从________(今江苏太仓)出发(参考课本P72上面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交往特点:与沿线国家进行________(战争或友好?)交往和________(公平或不公平?)贸易(参考课本P71内容进行归纳)。
意义:(1)是世界___________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中国和_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______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
1、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__________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武装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被时人称为“倭寇”。
2、背景:明朝中期,_____国内社会动荡加剧。同时,_____国力减弱,海防松弛,给倭寇以可乘之机。
3、危害:倭寇与中国海商内外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_______”。
4、经过:(1)人物:__________临危受命,南下抗倭,并大力整顿军队,组建“_________”。
(2)战役: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的倭患。
(3)结局:与其他明军配合,剿灭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省的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评价:(1)战争性质: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_的战争。
(2)人物地位: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
思考探究: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可参考行知天下P72问史答疑)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以_____________的名义骗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见课本P70相关史事)
【课堂探究】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
(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
(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
(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1)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丝绸,瓷器。
(3)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气概,吃苦耐劳和百折不饶的精神等。
(4)纪念郑和远航,能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东南亚的和谐稳定等。
【课堂检测】
1.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 B )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D )
A.东南亚各地 B.地中海东岸
C.阿拉伯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C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4.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 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 B )
A.玄奘西游? ?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5.下列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D )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