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五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五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1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0 20: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五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自主检测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句是(  )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
D.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答案】D
【解析】进退:上前退后。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临近高考,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走进我县各高中食堂,________食堂的进货清单。
②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却有不少人在利益的________下,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布什政府终于做出了________大规模军事行动这一暂时性的让步。
A.查看 驱逐 终止 B.查看 驱动 中止
C.察看 驱逐 终止 D.察看 驱动 中止
【答案】B
【解析】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驱动:指驱使,推动;驱逐:指用强力赶走。中止:指中途停止,还可接着做;终止:指结束,停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答案】C
【解析】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B.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C.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词本身就有“谈论”的意思,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且此词不能作状语,可改为“兴高采烈”。D.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而死,这给两个家族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案是肯定的。
B.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是由于性格的因素造成的。
C.从《公园里》,我们看到大约一千年一万年左右的永恒瞬间。
D.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
【答案】D
【解析】A项,两面与一面不能照应,不合逻辑;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由于”或“的因素造成的”,也可删去“于”;C项,“大约”与“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中之一。
二、(21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
6.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5分)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答案】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
【解析】此处诗人化解尴尬而又赢得掌声的是“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这是对补写内容的基本要求。注意说话的引子是“台阶”。表达既要生活化又要符合诗人身份。
7.仿照下列句子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6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答案】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解析】例句和仿句均体现的是“书”对我的“精神”和“灵魂”的意义;选定的对象可以是书中的主人公,也可以是作者;句中要引用其名言。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王学泰
中国戏剧的特点,可用三句话综括,即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生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假戏真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要使戏剧与人生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昧。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和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文学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亲;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严父,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世相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8.对“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化了的人生更理想。
B.艺术化了的人生更具美感。
C.艺术化了的人生更有艺术感染力。
D.艺术化了的人生更逼真。
【答案】D
【解析】“逼真”是西方戏剧的特点。
9.下列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在神韵和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世相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答案】A
【解析】B项,指要达到的目的;C项,“中国艺术共同精神”是不机械地再现生活;D项,说的是以中国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剧的特点。
10.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世相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
C.中国京剧抽离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自己的地位与意义。
【答案】B
【解析】“只是”的说法绝对化。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破碎的美丽
乔 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干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横斜玉栏折裂,喜欢云淡风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背着花布块拼成的旧书包去上学,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人情事物时,我总是很关注地凝视着它们,直到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变态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平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涵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涵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伤感和无垠的苍凉啊!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印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地,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触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迹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我知道: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打开一秒钟,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屋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澈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裂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呀!
11.作者为什么说“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5分)
【答案】①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②破碎的事物印满了生命的印迹,沉厚,绰约,美丽。(意思对即可)
【解析】注意文中的两个标志性语段——第一、四段,由此确定答题区间为第二、三段;然后摘取里面总结性的抒情议论句,整合成答案。
12.怎样理解“只有等他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答案】人只有在失意落魄时,才会把自己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抒怀的心事和情绪表露出来,并自然地流露出真实的自我。(意思对即可)
【解析】抓住关键词“破碎”“放出”“幽居已久的鸽子”,利用本句上下文理解“幽居的鸽子”的含义,结合第五段理解“破碎”和“放出”的含义。
13.结合文本,请你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5分)
【答案】示例:①用词简练准确,讲究对应,意象丰厚,意境悠远。如“断树残干枯枝萎叶”和“云淡风冷星陨月缺”中的“断”与“残”、“枯”与“萎”、“淡”与“冷”、“陨”与“缺”等词语相互对应,凝练准确地写出了事物的破碎。②运用排比,铺排造势,增添了文章的音韵美。如“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一段连用七个“喜欢”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破碎人生的感伤和苍凉。③语言清新隽永,富含哲理,使文章充满思辨色彩。如“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一句巧借花的绽放比喻灵魂的破碎,揭示出破碎的灵魂的美丽。
【解析】找出本文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典型语段,分析其在遣词造句、句式特点、修辞及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按照“明确特点——文中实例——具体解说”的思路分点组织答案。
14.作者说“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案】(1)同意。破碎的人生,才是真实深刻的人生,人生经过破碎,才显露出人性的纯美,才会给人以更多的启迪。(2)不同意。结合现实,观点明确,且能自圆其说亦可。
【解析】回答探究题无论探究的角度如何,一般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依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作出有理有据的分析,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挥。一般的答题思路是先明确观点,后结合文本内容,陈述理由。若答同意作者的观点,可从后四段的抒情议论句如“每当这时候(破碎的时候)……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呀!”等处寻找答题依据。若不同意作者观点,可结合破碎者的悲哀,另外联系现实作答。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片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乌油油活似一束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我俩刚刚涉过河,她的一双薄薄的新布鞋提捏在手里,脚趾反反复复,画了个新月,新月美极了!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再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5.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5分)
【答案】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解析】答这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具体到本题,先要点一下环境对氛围的烘托作用,再考虑环境对人物心境的影响,最后从情和景的角度点出人物的心情即可。
16.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案】(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解析】此题有两问,回答须先具体说明,再分析作用。第一问的答案具体体现在文章的第十段和最后一段,第十段是抑最后一段是扬。第二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因为这两处文字是小说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在内容上应从人物性格及情感入手。由于答案在文章的不同段落,所以在结构上又要考虑前后对照和悬念。
17.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答案】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解析】小说的语言有风趣、幽默、庄重、典雅、朴实、口语化、地方色彩鲜明等特色,答题时可根据语感对号入座。同时还要考虑人物身份、心情和当时的生活场景。本文中的“老人经的事稠”的“稠”和“老人还说来”的助词“来”都是方言词。人物是山村初恋女子,所以语言上也能体现出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在一问一答中轻松俏皮的情趣毕现。
18.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6分)
【答案】(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2)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解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揣摩: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文章的侧面描写也会烘托人物的特点。文章多处的肖像描写体现了她的美丽;动作描写“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及欲言又止的语言特色表现出她的淳朴;侧面描写“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点出她的“灵性”的特点。
把握主旨的一般步骤是:析人物、读情节、解标题、抓关键句。主旨表述的规范是:通过写……表达了……。人物是一对青年情侣,情节是约会,月色溶溶的标题以及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的烘托也出体现出爱情之美。
六、(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承诺是什么?承诺是一份信念,承诺是一份关怀,承诺是一份分担,承诺是一份追求,承诺是一份荣耀……
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以“________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式作文,其中“承诺”是题目的中心词,是命题的限定部分,也是写作的中心。需要补写部分则提供了灵活发挥的余地。补题是半命题式作文成功的关键。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切入点“小”为上策,使题目恰当、新颖。完成补题的同时也就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本题可补名词也可补形容词(或短语),可补具体的事物也可补抽象的事物。补入的修饰语限制了中心词,也突出了写作重点,可以化大为小。但要尽量避免雷同,同时注意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