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五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五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1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10 20: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鲁人版必修五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
自主检测
一、(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辽宁抚顺老虎台煤矿透水事故________无数矿工家属的心。
②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亚卡山将成为美国的核废料________地。
③春节期间,天坛公园内200位专业演员将________了88年的皇帝祭天仪式再现于公众面前。
④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________长起来的时候,它________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牵挂 掩藏 消失 只要 就
B.牵挂  掩埋   消逝   只有  才
C.牵动   掩埋   消失   只有  才
D.牵动   掩藏   消逝   只要  就
【答案】C
【解析】“牵挂”的主语是人,宾语是牵挂的对象;“牵动”的主语是事件,宾语一般是人。“掩藏”侧重藏起来,“掩埋”侧重埋起来。“消失”一般侧重于具体事物的不见;“消逝”则常用于流水或时间。“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关系;“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充分展现了消防官兵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的良好精神风貌。
B.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C.“夫妻档”企业里也并非全是举案齐眉的和谐故事,也有因为同床异梦从而反目成仇,最后酿成悲剧的。
D.从昨天开始,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雪沸沸扬扬地下了一天一夜,雪花轻轻柔柔,像一个个精灵。
【答案】D
【解析】“沸沸扬扬”应为“纷纷扬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进入夏天,天气炎热,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宜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少食生冷寒凉、辛温燥热之物。
B.为了提高收视率,某电视台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一些黑加工点以废纸箱为原料制作小笼包出售,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C.这部文献片中,选取的历史影像资料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今天的和平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D.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农村寻访助学”活动,旨在进一步宣传国家助学政策,调查偏远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答案】D
【解析】A项,不合逻辑,改为“忌多食生冷寒凉、辛温燥热之物”,或删掉“忌”;B项,成分残缺,“编造了”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出售”后加“的假新闻”;C项,结构混乱。改为“选取的历史影像资料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平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二、(1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11分)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诗人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诗人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结构更加紧凑。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诗人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答案】BD
【解析】B项,“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D项,本诗用语委婉含蓄,尾联则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外,期盼开怀的情感。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诗人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诗人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诗人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诗人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解答这类题型,读懂诗歌是关键。本诗的大意是: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自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4)杜甫在《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5)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绐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故卫尉卿、兼御史中丞、恒州刺史颜杲卿,任彼专城,志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忠义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阴养死士,招怀豪右  阴:暗地里
B.钦凑至,舍之于传舍  舍:安排住宿
C.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 济:成功
D.任彼专城,志枭狂虏  枭:勇猛
【答案】D
【解析】枭:诛灭。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前一句代词,他的;后一句代词,那,那些。B项,前一句副词,于是,就;后一句副词,才。C项,前一句介词,在;后一句介词,对于。D项,都是转折连词,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颜杲卿忠诚报国的一组是(3分)(  )
①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
②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
③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
④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
⑤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⑥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②是说颜真卿做抵御逆贼的准备,不是说颜杲卿的;④是客观叙述守城御敌的情况;⑥是诏书中议论性的文字,不能直接表明颜杲卿的忠诚报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颜杲卿代理常山郡太守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叛乱后,颜杲卿感发忠诚报国之心,与从弟颜真卿等人密谋共同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与儿子颜泉明一起率人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到京城。
C.颜杲卿据城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被敌人所擒,面对安禄山的诘责他慷慨陈词,最终触怒安禄山而遭到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D.颜杲卿就义之后,天子下诏评价他“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创建功勋,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追授他为太子太保。
【答案】B
【解析】颜杲卿“与儿子颜泉明一起”不正确,应该是“派他的儿子颜泉明等人……送到京城”。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3分)
【答案】共同发动义兵,分兵夹击切断逆贼的退路,用来延缓逆贼向西进犯的势头。
(2)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3分)
【答案】纵然受到你的推荐任命,就应该跟从你反叛吗!
(3)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4分)
【答案】孤城奋战力量竭尽,被敌寇攻陷,人被杀害而美名长存,确实使忠烈的美德得以显扬。
【参考译文】
颜杲卿,是琅邪郡临沂县人。因先辈有功被授予官职,性格刚强正直,有做官的才干。天宝十四年,代理常山郡太守。当时安禄山任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郡在他管辖范围之中。安禄山发动范阳的军队奔往长安宫阙,攻陷东都。颜杲卿感发忠诚之心,担忧叛军随后会侵犯潼关,将危及宗庙社稷。当时从弟颜真卿担任平原郡太守,当初一听说安禄山的叛逆阴谋,就暗中培养效死之士,招抚豪门大族,做抵御逆贼的准备。于是他派使者告诉颜杲卿,要共同发动义兵,分兵夹击切断逆贼的退路,用来延缓逆贼向西进犯的势头。颜杲卿便和长史袁履谦等,谋划打开土门来背叛安禄山。
当时安禄山派蒋钦凑、高邈率领五千士兵把守土门。蒋钦凑的军队隶属常山郡,高邈去幽州没有回来,颜杲卿派官吏去召蒋钦凑到郡里来议事。蒋钦凑来到,安排他住在宾馆中。适逢他喝酒已经醉了,颜杲卿就命令袁履谦和参军冯虔等人杀死蒋钦凑。袁履谦拿着蒋钦凑的头来见颜杲卿,大家全都落了泪,是为事情接近成功而高兴。这天晚上,稿城尉崔安石报告说高邈回来已到蒲城,颜杲卿就命令冯虔和崔安石前去图谋他。第二天早晨,高邈的几名骑马的随从来到稿城驿,崔安石把他们都杀了。一会儿高邈到了,崔安石欺骗他说:“太守在宾馆预备了酒乐。”高邈刚靠近厅前下马,冯虔等人就捉住他并把他捆绑起来。这一天,叛贼将领何千年从东都来到赵郡,冯虔又把他捉住。当天捆缚二贼将领回到郡中。颜杲卿派他的儿子安平尉颜泉明等人,把蒋钦凑的头装在盒子里,给二贼将领戴上枷锁,送到京城去。
天宝十五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城中兵力太少,寡不敌众,御敌的装备都用光了。城池被敌人攻陷,颜杲卿、袁履谦被叛贼拘捕,送到东都。安禄山见到颜杲卿,当面指责他说:“你过去出自范阳户曹,我上奏推荐你做了判官,于是得到光禄、太常的官职,就重用你代理常山郡太守,我有什么事亏待了你而你却背叛我呢?”颜杲卿瞪大眼睛回答说:“我家世代是唐臣,一向保持忠义,纵然受到你的推荐任命,就应该跟从你反叛吗!况且你本来是营州一个牧羊的羯奴罢了,骗取天子的恩宠,才使你得到今天的地位,天子有什么事亏待了你而你却反叛呢?”安禄山非常愤怒,命令把他捆在中桥南头从西边数第二根柱上,把他肢解了,直到断气时,仍大骂不止。
乾元元年五月,天子下诏说:“已故的卫尉卿、兼御史中丞、恒州刺史颜杲卿,被任命主管一方,立志要诛灭狂妄的叛贼,在局势艰难的时候,胸怀忠义之心。愤恨群凶而慷慨激昂,面临大节而奋发图谋,于是捉住叛贼首领,成就这样的丰功。适逢胡虏侵犯,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孤城奋战力量竭尽,被敌寇攻陷,人被杀害而美名长存,确实使忠烈的美德得以显扬。仁者是否勇敢,在面临危难之际才能检验出来;大臣报效国家,正义在为国献身之时仍然存在。为表彰他守节而死的忠诚,可以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1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文章以“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开头,主要是为了呼应下文,暗示那时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值得记忆的景点不多。
B.文章始终以岳桦与白桦的对比为主线,通过白桦养尊处优、风流浪漫与岳桦身处绝境、倔强不屈的不同表现,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文章最后写到,“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并非是指岳桦发生了基因上的改变,而是指它们在精神上、性格上完成了自身的超越。
D.文章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岳桦这样一个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艺术形象,赞叹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伟大与神奇。
【答案】D
【解析】A项,“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是为了突出我对岳桦知之甚晚,欲扬先抑,为下文对岳桦的赞美做铺垫;B项,作者写白桦“养尊处优、风流浪漫”“挺拔而明快”目的是衬托岳桦生存环境的艰难,对于两种生命态度,作者并没有明显的褒贬;C项,“它们在精神上、性格上完成了自身的超越”不当,原文“从白桦到岳桦”“完成了对树本身或对森林的超越”,指的是岳桦完成了对同样叫“桦”的白桦的超越。
13.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解析】文章句段的作用可分三种来概括。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揭示主题等。中间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文章第二段是一段插叙,属中间段,从上面知识可以看出它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插叙充实内容,二是为下文做铺垫。
14.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8分)
【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解析】文章在写作岳桦时,时时拿它与白桦加以比较,阅读中只有抓住一些议论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岳桦与白桦的不同,即命运、形态、性格。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答案】BD
【解析】B项,“但她从不灰心、绝望”有误,原文第三段说侯晶晶坦言她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D项,“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是在1994年,她瘫痪8年后。
16.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解析】回答此题应紧扣新闻的文体特点,在总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题干明确指出是“文章第一段”,根据新闻的文体特征、本段的内容及其与下文的关系分析其作用。
17.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7分)
【答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在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切忌空洞。
六、(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幅画:远处是座入云的高山,近处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路边坐着一位背着行囊的旅人,正拿着一只鞋在磕。画的下面有这样一句话: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这是一句意蕴深远的话语。其实,这沙子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种种主观的或客观的困扰与烦恼么?那么,面对这种种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你将怎么办呢?
请以“面对生活中的困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类的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解析】“面对生活中的困扰”是短语型的话题,审题首先要审视关键词,因为前面有材料,所以要注意材料对关键词的诠释和限制作用。如“困扰”应是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不应是影响生活和命运的大事;“生活中的”限定了写作范围为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面对”提醒思考对待“困扰”的态度和做法。其次要注意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