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语文7.伊索寓言《蝉和狐狸》知识导学
课文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伊yī(姓伊、伊洛、伊兰)
串chuàn(串门、一串、串通)
谎huǎng(说谎、谎言、谎话)
歌gē(歌声、歌手、听歌)
诈zhà(狡诈、欺诈、 奸诈)
粪fèn(大粪、鸟粪、 粪坑)
二、多音字
劲jìn(用劲)jìng(劲松)
转zhuǎn(转身)zhuàn(转动)
吓xià(吓一跳)hè(恐吓)
教jiāo(教给)jiào(教训)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三、近义词
无望—绝望 圈套—陷阱 赞叹—赞美
灾难—灾害?吸取—吸收
四、反义词
无望—有望 成熟—幼稚?美妙—难听?
聪明—糊涂?慌忙—从容
惊慌失措—不慌不忙?
五、理解词义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慌忙:急忙;不从容。
圈套: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赞叹:称赞。
美妙:美好,奇妙。
六、句子分析
1.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都是白费劲。
“直流口水”把一只馋嘴狐狸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想尽了”和“白费劲”表明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
2.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无望”是没有希望的意思。正是因为没有够到葡萄吃,所以狐狸才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
3.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总结全文,明确这则寓言讲的道理。
4.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村民们听到了牧童的喊声,他们会想:这孩子又在说谎了,我们可不能再相信他啦。
5.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狐狸设下了一个什么圈套呢?这里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着我们继续读下去。
6.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察觉、摘下、扔下来”这几个动作描写说明蝉很聪明。“猛地扑了过去”这个动作说明狐狸很凶狠。
七、课文结构
狐狸和葡萄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狐狸想吃葡萄,可是却够不到。
第二部分(第2小节)写狐狸为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
第三部分(第3小节)最后一段总结,写出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牧童和狼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牧童说谎话欺骗村民。
第二部分(第2小节)写狼真的来了,却没有人相信牧童的话了。
第三部分(第3小节)最后一段总结,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三则寓言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狐狸和葡萄》的主人公是狐狸;《牧童和狼》的主人公是牧童;《蝉和狐狸》的主人公是狐狸、蝉。
2.画出三则寓言中的谎言。
《狐狸和葡萄》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蝉和狐狸》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3.三个寓言中因说谎带来了什么后果?
《狐狸和葡萄》中狐狸没有吃到葡萄。《牧童和狼》中牧童因为说谎话,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人们也不再相信他。《蝉和狐狸》中狐狸的谎话没有让蝉上当,反被蝉戏弄了一番。
4.三则寓言分别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九、课文主题
《狐狸和葡萄》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的寓意是: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的寓意是: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十、教材课后习题
3.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2).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妈妈在辛勤地劳动,你却躲在屋里睡觉。
(2)即使老师再讲一次,他也照样不听。
5.读读下面三句话,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这是谎言?
1).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2).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3).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1)因为狐狸没有够到葡萄,所以他不知道葡萄到底是酸还是甜,所以这句是谎言。
(2)因为村民赶来之后没看到狼的影子,所以这句是谎言。
(3)因为蝉的叫声像是一种噪音,所以狐狸夸他歌声多么美妙是谎言。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教案
一、导入课文。
先指名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蝉和狐狸》的主要内容。
3、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相似之处: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歌声多么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面前,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4、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5、这是一只的怎样的狐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6、细读蝉对狐狸说的话,抓住“掺杂”、“怀有戒心”来体会蝉因为同伴受害而对狐狸早有警觉,善于观察、思考。)
7.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8.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学习名言: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罗索(英国哲学家)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
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写话练习: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 “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 说:
乌鸦说:
蝉 说:
五、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六、出示《伊索寓言》其中的故事,编写寓意。(出示文章或者视频)
七、交流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收获。
八、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制定读书计划。(一个月内完成)
2、做读书笔记:摘抄《伊索寓言》故事中点名寓意的句子。
板书设计: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狐狸:阴险狡诈、爱说奉承话、假惺惺、口是心非、心怀鬼胎、口蜜腹剑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