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细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内容提要
《昆虫记》10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奇妙美丽的昆虫世界。
丑陋的行动缓慢的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能飞善舞的美丽的蝴蝶?柔软、白色的蛴螬,为什么会变成身着盔甲的有色泽的甲虫?龌龊、无光泽的水生生物为什么在它蜕皮后会变成了招人喜爱的蜻蜓?有的昆虫从卵内爬出时是蛆样的幼虫,而有的却同父母亲长得一般模样?
原来,昆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许多的变化,这些显著的、奇特而惊人的变化叫作变态。昆虫的变态可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饲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蚕从卵内孵出时是蛆样的幼虫,这幼虫叫蚕,蚕取食桑叶,经过几次蜕皮就吐丝作茧,在茧里变成蛹,再经过一段时间蛹就咬破茧壳飞出成了蛾子。可以看出,家蚕的一生经过4个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变态叫完全变态。
蝗虫和蚱蜢的一生和蚕不同。它们从卵里出来时就同成虫的形状差不多,只不过个体较小,这种小蝗虫称为蝗蝻,或叫若虫。蝗蝻经过几次蜕皮长成成虫(蝗虫)。所以蝗虫的一生只经过3个时期:即:卵、若虫、成虫。这叫作不完全变态。
可以看出,不管哪种变态,昆虫都要蜕皮,只有经过数次蜕皮幼虫才能长大。所以蜕皮在昆虫成长发育中极为重要。那么,昆虫怎样蜕皮呢?
将要蜕皮的幼虫不吃也不动,由于表皮细胞的剧烈增殖,皮下产生很多皱褶,同时分泌蜕皮液将表皮内的表皮层溶化,使旧表皮与真皮细胞分离,而渐渐形成一层薄薄的新皮。这时昆虫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胸部的血压,背部拱起使旧表皮破裂。有些水生昆虫是靠吞食空气和水来增加挤破旧皮的力量。当旧表皮破裂后,幼虫以蠕动的方式渐渐把皮蜕掉。有很多昆虫蜕皮时倒挂在树上,借助重力的帮助把旧皮蜕去。
昆虫把皮蜕掉后,新的表皮柔韧,借助吸收相当数量的空气(或水)来增加它们的体积。这时幼虫的肌肉仍保持收缩状态,便于借助血压来使身体各部扩展到最大限度。所以昆虫每蜕一次皮,身体就显著增大,形态亦发生改变。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个龄期。所以昆虫的幼虫和若虫是以蜕皮的次数来计算年龄(龄期)的。
昆虫的一生是很短的。一般的一年可以完成二、三代,有的能完成很多代,如蚜虫一年可完成二、三十代。但有的一年只完成一代,如一些金龟子。有些天牛则要二、三年才完成一代。
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种昆虫都极具灵性,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还按照昆虫的不同特征来集中介绍,就好像介绍某一行业的可爱的人一样。
昆虫能发出声音的种类很多,要评选歌手,首先要从那些身配“音器”,能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来拨弄“琴弦”,而且使人听来感到音韵幽雅入耳的昆虫中去挑选。
昆虫中的歌手,蟋蟀可以称“星”。蟋蟀俗称蛐蛐,是一个昆虫类群的总称,有数十种之多,可以说是个规模不小的田间合唱队。由于它们的鸣声婉转动听,惹人喜爱,人们根据不同种类的外形及颜色的深浅,给它们起了不少美妙的“艺名”,如青麻头、红麻头、关公脸、蟹壳青、大元帅、黑李逵、金琵琶、长尾梅、花翅膀等等。其实它们在昆虫学中有着各自的归属和真名实姓,它们都属于昆虫纲中的直翅目蟋蟀科。蟋蟀不但善鸣,而且更善斗,故有雄鸡斗蟋蟀的故事流传至今。
姬蟋是蟋蟀科中的优质种类。它们的鸣声多变,声音洪亮,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当夜幕降临时,便“唧唧唧唧”叫个不停,可以算得上合唱队中的领唱了。
鸣虫中的螽斯,属于直翅目中的螽斯科。这个合唱队,也很有点名气,不但队员多,而且有闻名的歌手蝈蝈做台柱,人们不仅爱听它的歌声,还把它捉来关在用高粱扪儿编的小笼中,挂在凉台或葡萄架下, 观赏它那翠绿的衣冠以及用前足梳头洗脸的滑稽动作。
织螽,俗名纺织娘,顾名思义,它们常发出像是老式木制织布机织布时发出来的“唧扎、唧扎”声。似织蟋蟀的发音,像是有意与纺织娘音调互相搭配,而发出穿梭般的“似织、似织”声。草螽斯、树螽斯、绿螽斯等发出“吱里、吱里”,“卡扎、卡扎”各种声调。属于直翅目金钟科的金钟儿,虽然在大自然中的个体数量较少,但也常以它那铜铃般的钟声,旁敲侧击地为螽斯合唱队伴奏。
蝉,俗名知了。在昆虫纲中属于同翅目蝉科,我国现记载约百余种。蝉儿总爱攀登高枝,自命不凡,只有在绿树成荫的“剧场”,它们才肯亮相激昂高歌。蝉类合唱队,常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轮换演员登台,同时也传递给人们转换季节的信号。
蟪蛄是最早登场的歌唱演员。春末夏初,麦穗稍黄,它们就发出尖锐的“吱吱,唧唧”的叫声,好像运麦大车轴瓦的磨擦声。也许是由于这些演员体小力薄,总喜欢在低矮的树干上演唱,而且时间也短,整个演唱会只有半月余。
黑蚱蝉鸣声响亮,震耳欲聋,偏偏它们又喜欢同时登台,当群蝉齐鸣时,常常使人感到烦躁。不过它们可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谚语说:“群蝉齐鸣天必晴”,“晴天蝉眠天要阴”。黑蚱蝉在蝉的种群中,称得上黑大个,声音又是那样“咋咋咋”地叫个不停。
鸣鸣蝉性情孤独,只有半山区才能听到它们那“呜呜呜哇”的“喊冤声”,像是为被赶出了合唱队而鸣不平。鸣鸣蝉的仪表装饰要胜黑蚱蝉一筹,粉绿色的身体,夹杂着些黑色条纹,表面不均匀地涂着一层自身分泌出来起着保护作用的蜡粉。
伏了蝉,每逢夏至时节才登台献艺。它们像是有点未卜先知,伏天刚到,它们便“伏了伏了”地叫个不停,也像是告诉人们,伏天过完,气候将变凉,应该提早准备御寒的棉衣了。伏了蝉体形略小于鸣鸣蝉,体态端庄,黄绿色的外衣上点缀着星星黑斑。由于它们的发音器官较大,鸣叫时腹部总是不停地起伏着,也起着调节音量和频率的作用。
寒蝉和茅蜩蝉始终是音乐会的压轴,入秋时才开始发出鸣声,声音显得那么凄惨急躁,好像在唱寒冬将至性命难保的悲调。红娘子蝉,声音最小,但由于身着鲜艳红装,却成了舞台上的佼佼者。
在自然界中能从发音器官发出声音来的昆虫都是雄虫。
除上述这些鸣声响亮、持续时间长、有特殊构造的发音器官的昆虫种类外,属于鞘翅中的天牛、金龟子、锹形虫;属于鳞翅目中的天蛾、枯叶蛾、箩纹蛾等,当它们的成虫或幼虫被捉住,或受到惊扰时,也能靠身体节间的挤压和摩擦,发出尖锐的“吱吱”声来。直翅目中的蝗科昆虫,也有不少种类可发声。膜翅目中的蜂类,双翅目中的蝇、蚊、虻等昆虫,由于在飞行中翅膀与空气的互振作用,也能发出“嗡嗡”的声音来,可是它们不具有特殊的“乐器”发音器官,无疑没有登台表演的资格。
作品评论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昆虫”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
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非常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亲自观察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的揭示出来。《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许多人看过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精彩片段
(一)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一种动物。它羽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不过对此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蝉为了满足它对音乐的嗜好,也确实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存在,使得它的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委身于热爱的音乐,那也只有缩小体内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自己如此沉迷的音乐,却完全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是以为它是在招呼同伴,然而事实显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而居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的时间,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更是不绝于耳。我经常都看到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它们将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开怀畅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栖身。只是无论在饮水还是进行其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的歌声并不是招呼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花上整月的功夫去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也许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它只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别人去听而已。
蝉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如果仅仅是喧哗就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甚至丢石子。要是换做一只雀儿,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它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地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唱歌,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即使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装着火药的土铳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然后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我头顶树枝上的蝉,是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的。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砰!”枪放出去,声如霹雳。它们居然一点没有受到影响,仍然继续歌唱。它们没有表现出哪怕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歌声的音质与音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对它们产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而且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也是一点感觉不到的!
【点拨】本文说明蝉没有听觉的特征,而这一结论是通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得出的,可见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制服毛毛虫
我把捉到的第五条毛毛虫留给赤条蜂。当时我正躺在地上,和这位屠夫靠得很近,所以它没有一个细小的动作能逃过我的眼睛。现在我要把我眼前所发生的情景一段一段地记下来。
赤条蜂用它的嘴巴夹住了毛毛虫的颈部,可怜的小俘虏剧烈地挣扎着,扭动着身体。赤条蜂却不慌不忙,自己闪到一边,以避免剧烈的冲撞伤害到自己。后来它将刺扎进毛毛虫的头和第一节身体之间的关节上,那是毛毛虫表皮最柔嫩的地方。这是最性命攸关的一下,这一下可以使毛毛虫完全受赤条蜂的控制。
赤条蜂突然离开毛毛虫,摔到了地上,剧烈地扭动着,不停地打着滚,抖动着足,拍打着翅膀,像是在垂死挣扎。起初我以为它也被毛毛虫扎了一下,受了致命的伤。看着它的生命就要这样结束,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可是它突然又恢复正常了,拍拍翅膀,理理须发,又活灵活现地回到猎物旁,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原来,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其实是它在为自己庆祝胜利呢,而不是像我想的那样受了伤。庆祝之后,赤条蜂抓住了毛毛虫的背部,抓的部位比第一次稍微低些,然后开始用刺扎它身体的第二个关节,仍旧是刺在下方。它一节一节地往下刺。毛毛虫身体的头三节上有“脚”,接下来两节没有,再接下来四节又有。不过那不是真正的“脚”,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波状突起物。毛毛虫身上一共有九个这样的突起物,但早在赤条蜂第一针刺下后,毛毛虫已经没有多大的反抗能力了。
最后赤条蜂把钳子般的嘴巴张到最大的宽度,钳住了毛毛虫的头,有节奏地轻轻压榨毛毛虫,但尽量不使它受伤。每压一次,赤条蜂就要停一下,看看毛毛虫有什么反应。这样一停、一等、一压,循环往复地进行着。这种控制大脑的“手术”不能做得太猛烈,否则毛毛虫很可能会死掉。说来很奇怪,赤条蜂为什么并不想让它死掉呢?
现在“外科医生”的手术已经结束,毛毛虫瘫趴在地上。它不会动了,几乎没有生命,只有一息尚存。任凭赤条蜂把它拖到洞里,也不能做出丝毫的反抗。
赤条蜂把毛毛虫拖到洞里以后,就在它身上产一个卵。当赤条蜂把卵产在毛毛虫身上后,毛毛虫也没有能力伤害在它身上成长的赤条蜂的幼虫。这就是赤条蜂所做的麻醉工作的目的:它是在为未来的婴儿预备食物。等到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就可以把毛毛虫当做食物。想想看,如果毛毛虫还能动弹会有什么后果?只要它轻轻一转身,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赤条蜂的卵压破!可是它又不能完全死掉,因为如果它死了,尸体很快就会腐烂,不适宜做赤条蜂幼虫的食物了。所以赤条蜂用它的毒刺刺进毛毛虫的每一节神经中枢,使它失去运动的能力,半死不活地苟延残喘下去,自动地为幼虫将来的食物“保鲜”。赤条蜂为它的宝宝想得多周到啊!不过,等你看到这位母亲把猎物拉回家的过程,你会发现它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周到得多。
赤条蜂母亲想到毛毛虫的头部还没有受伤,嘴巴还能动。当赤条蜂拖着它走的时候,它能够咬住地上的草,从而阻碍赤条蜂继续把它往前拖,所以赤条蜂还得想办法把毛毛虫的头部也麻痹掉。这次它不再用它的毒刺,因为那会把毛毛虫扎死。它连续不断地挤压和摩擦毛毛虫的头部,这种方法实在是十分见效,毛毛虫很快便失去了知觉,它被折腾晕了。
虽然我很佩服赤条蜂的技巧,但也不禁为毛毛虫捏把汗。毕竟,把毛毛虫弄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不过,如果我们是农夫,就不会对毛毛虫表示同情了,因为它是农作物和花草最可怕的敌人!它们白天弯曲着身子在洞里睡大觉,晚上爬出来为非作歹,咬植物的根和茎。无论是观赏的花草还是食用的蔬菜,都是它们的美餐。有时候,你会发现一棵幼苗无缘无故地枯萎了,这时如果你把它轻轻地拔起来,就会发现它的根部受了伤。原来是恶贯满盈的毛毛虫晚上到过这儿,它那剪刀一样的嘴巴把这棵幼苗咬坏了。它和另一种白色的毛毛虫(金虫的幼虫)一样地坏。只要它到了甜菜园里,这菜园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它的的确确是一种害虫,赤条蜂把它杀死,是在为民除害,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毛毛虫产生同情。
【点拨】此文段是《昆虫记》中比较有意思的一节,它生动有序地记录了赤条蜂是如何制服毛毛虫并将它作为未来婴儿的食物的过程。其观察之细致,文笔之细腻,堪称极致。
(三)孔雀蛾
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最大的孔雀蛾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外衣,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两片翅膀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圈子中央有一个大眼睛。眼睛里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彩色弧形线条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还有紫色。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成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平时它们靠吃杏叶为生。
五月六日的早晨,我在我的昆虫实验室里的桌子上看到一只雌的孔雀蛾正从茧子里钻出来。于是,我马上把它罩在一个金属丝做的钟罩里。我这么做没有别的什么目的,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我总是喜欢搜集一些陌生的小动物,把它们放到透明的钟罩里细细欣赏。
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很为自己的这种方法庆幸,因为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晚上九点钟左右,当大家都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隔壁的房间里突然发出很大的声音。
小保罗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在屋里跑来跑去,疯狂地手舞足蹈。我听到他在叫我:
“快来!快来!”他喊道,“快来看这些蛾子,它们像鸟一样大,满房间都是!”
我赶紧跑进去一看,孩子的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房间里的确飞满了那种大蛾子,除了有四只被捉住关在笼子里,其余的都拍打着翅膀在天花板下面乱飞一气。
看到这情形,我立即想起那只早上被我关起来的囚徒,也许这一切和它有关。
“快穿好衣服,”我对儿子说,“把鸟笼放下,跟我来。我们很快就要看到更有趣的事情了。”
我们立刻下楼,来到我的书房,紧接着又来到厨房——我家的厨房位于整个房子的右侧。我发现厨房里的仆人已被这突然发生的事件吓慌了,她用她的围裙扑打着这些大蛾,起初她还以为它们是蝙蝠呢。这样看来,孔雀蛾们已经占据了我家里的每一部分,惊动了家里的每一个人。
我们点着蜡烛走进书房,书房的一扇窗开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难忘的一幕:那些大蛾子轻轻地拍着翅膀,绕着那钟罩飞来飞去。只见它们一会儿飞上,一会儿飞下,一会儿飞出去,一会儿又飞回来,一会儿冲到天花板上,一会儿又俯冲下来。它们向我手里的蜡烛扑来,用翅膀把它扑灭。它们停在我们的肩上,扯我们的衣服,咬我们的脸。小保罗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努力保持镇定。
一共有多少只蛾子?这个房间里大约有二十只,加上别的房间里的,至少在四十只以上。就像四十个情人来向这位那天早晨才出生的新娘——这位关在象牙塔里的公主致敬!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每天晚上这些大蛾总要来朝见它们美丽的公主。那时候正是暴风雨多发的季节,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家的屋子又被遮蔽在许多大树后面,很难找到。忠实的孔雀蛾们克服了恶劣的天气和让人毛骨悚然的黑暗,历尽千辛万苦来见它们的女王。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连那凶狠强壮的猫头鹰都不敢轻易离开巢,可孔雀蛾却能果断地飞出来,而且不受树枝的阻挡,顺利到达目的地。它们是那样的无畏,那样的执著,在这种信念支撑下的它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身上没有一个地方被刮伤,哪怕是细微的小伤口也没有。这个黑夜对它们来说,如同白天一般。
孔雀蛾一生中惟一的目的就是寻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与生俱来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们总能克服一切找到它们的对象。孔雀蛾的寿命只有两三天,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也只有两三个晚上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寻找它们的伴侣。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无功而返,那么它的一生也将就此结束了。
孔雀蛾不吃东西。当许多别的蛾成群结队地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吮吸蜜汁的时候,它不会想到吃东西这回事。所以它的寿命当然是不会长的了,只不过是短短的两三天的时间,只来得及找一个伴侣而已。
【点拨】本文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孔雀蛾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昆虫如此美丽与执著,令人震撼。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们明白了渺小也可以创造奇迹。
备考精练
一、填空题
1.《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昆虫记》这本书又译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________也由此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荣誉。
3.《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___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________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4.蜜蜂、猫和红蚂蚁都具备同一种本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枯露菌是一种( )
6.蜘蛛知道蜘蛛网上有猎物是( )
7.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8.关于蟋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三、简答题
9.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昆虫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昆虫记》中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2013·广西南宁)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情节,刻画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的儒将形象,他因此成为读者喜爱的智者化身。
B.“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
C.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写出了“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明白晓畅、晶莹明丽的哲理短诗,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在北京拉洋车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无情地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2.(2013·山东潍坊)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B.《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父而寄居到外祖父家,过着悲凉凄苦的生活。每次阿廖沙挨打时,小伙子茨冈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阿廖沙非常爱他,但遗憾的是,茨冈不幸被十字架压死了。
C.《家》中的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为尽长房长孙的责任,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D.《鲁滨孙漂流记》记叙了鲁滨孙为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出海航行,历尽艰险的故事。他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流落荒岛”后自己“制造粮食和面粉”,是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3.(2013·四川乐山)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①这段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___》中,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
②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___________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____________的特点。
4.(2013·四川凉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他用所有的财富换来了一所坐落于小镇上的旧民宅。他给这个居所取了一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他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整日辛勤种植。终于,百花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从此,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终于硕果累累。
材料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国人,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备考精练
一、1.法布尔 昆虫物语 昆虫学札记 昆虫的史诗 2.昆虫记 法布尔 科学界诗人 昆虫界的荷马 昆虫界的维吉尔 3.杨柳天牛 小甲虫 小麻雀 4.辨认方向
二、5.C 6.D 7.D 8.D
三、9.示例: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喜欢的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 10.示例:法布尔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为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把其观察所得详细确切地记入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共十卷,每卷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 11.示例:《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12.示例:没有一本书能像法布尔的《昆虫记》一样,使得我们的阅读如此充满生趣,这是一部真正的巨作,有着极其天真和深刻的融合气质。其瑰丽动人的语言、质朴深邃的内涵,无论在文学界还是在科学界,都享有盛誉。法布尔被人们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他的作品超越时空,唤起了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谦卑之心,对科学与艺术的深入思考和对自己行为的反省。
中考链接
1.C(点拨:这首诗并不是讲“母爱”的。) 2.D(点拨: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是《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 3.①昆虫记 绿色蝈蝈②准备捕食蝗虫 机警从容 4.法布尔 法国 《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