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终结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地方上:废行省设 “三司”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敕谕廷臣说:“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皇明祖训》
问:阅读教材“胡惟庸案”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原因?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材料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问:明太祖是如何解决废除宰相后君主政务繁多这一问题的?问:阅读课本页17“历史纵横”,从阁臣职权的演变思考内阁首辅是否是宰相?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内阁首辅=宰相?材料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材料二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问:阅读页16“资料回放”,回答页17“学思之窗”的问题: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利弊?清朝君主专制的顶峰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宗雍正材料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壬子(1792年),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昭梿(lián )《啸亭杂录》
卷4《议政大臣》问:清初如何解决皇权受限的矛盾?清朝君主“乾纲独揽”皇权受限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问:从军机处的特点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问: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从马戛尔尼使团的眼中看中国汉至唐 宋 明清积极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行政管理效率较高;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阻碍社会进步,远远落后于西方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