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10 11: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集邮吗?(略)有些同学已经举起了手,说明他们喜欢。那你们知道这些邮票是纪念中国古代哪一历史? 2、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是郑和下西洋。
3、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4、板书课题: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 讲故事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西洋的范围物质前提: 明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根本原因)客观条件:1、造船水平的高超,
2、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
3、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出色的才能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
船队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原因宝船 长度:120公尺 战船 长度:50.9公尺 马船 长度:104.7公尺 粮船 长度:79.2公尺 水船 长度:42公尺 在郑船队的主要船种造船水平的高超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郑和牵星图和郑和航海图航海罗盘2、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 3、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主要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示中国富强,换取海外的奇珍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等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郑和下西洋时的外来物品 归纳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出发地点、到达地点。
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范围最广远航特点: 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时间之长、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过渡)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国力强大的表现,他的目的是炫耀大明国威,满足封建统治者自我虚骄的心理,它没有促进国内的经济繁荣,反而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伴随着明朝国力的下降,海防的松弛,明朝开始遭受外来的侵略,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戚继光抗倭(二)自主学习 了解戚继光抗倭 1、自学戚继光抗倭一目内容阅读教材P72
2、自学时间:6分钟
3、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P72,回答什么叫倭寇?
(2) 什么叫倭患?
(3)介绍戚继光
(4)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5)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稍顿)同学们自学的非常认真,有些同学已经通过自学完成了自学任务,没有完成的同学请抓紧时间。自学时间到!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1)阅读教材P72,什么叫倭寇? (2) 什么叫倭患?1、明中期,日本国内动荡不安
2、明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
3、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嘉靖年间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民谣 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 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破倭于台州,横屿,兴化,平海卫等地,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 经过大小80余战,每战必胜,歼敌万名;到了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3) 我知道的戚继光戚继光抗倭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 (4)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
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 (5)如何理解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戚继光纪念馆 品质:不为名利,以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渡)在遭受日本的侵略之后,还有哪个国家也在侵略中国?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葡萄牙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
2、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 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 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 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三、巩固练习1、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仁宗
2、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开发南洋
C 促进经济发展 D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3、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4、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岳飞 B.韩世忠 C.俞大猷 D.戚继光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的对外关系和平 友好冲突国力强盛国力日渐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启示: ①改革开放,不断吸收各国先进的文化
②重视科技,发展科技,培养杰出人才。
③提高综合国力。 。
④爱国必须努力强国,强国必须奋斗不止.热爱和平、对外开放反对侵略、逐步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