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由一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总会有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不可能总会有一些差异,A错误;一棵水稻上收获的种子有很多,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它们可能是由不同配子结合而成,从而使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之间总会有一些差异,B正确;基因分离是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不属于变异,C错误;一棵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并非染色体发生变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白花碗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红花碗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白花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可以没基因的DNA序列。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因突变相关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 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二个染色体组,①错误;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而不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②错误;单倍体是指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③正确;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而不是只含有一对染色体,④错误;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⑤正确。所以,③⑤正确。
故选:A。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
B.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C.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基因重组使原本没有出现在一个个体内的基因组合在了一个个体内,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正常体细胞染色体为2N,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染色体多了一条 B.染色体成倍地增加
C.染色体自由组合 D.染色体中缺失了一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染色体成倍地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才能自由组合,会引起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
C.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联会互换,互换后,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或a2不可再突变为A
【答案】C
【解析】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可遗传的变异不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A错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联会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a1或a2也可再突变为A,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又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3、基因重组的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7.右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l、3、5、7能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4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6、7之间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要测定果蝇的一个基因组应测定2、4、6、8号共四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1和2、3和4、5和6、7和8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1、3、5、7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3和4属于同源染色体,二者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6和7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可以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由于1、2号染色体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所以要测定果蝇的一个基因组应测定1、2、4、6、8号共五条染色体。
考点:考查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8.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
A.影响基因表达 B.引起染色体变异
C.是一种诱变因素 D.改变了色素基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环境影响了花的性状,但没有改变花的基因型,这是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的结果;答案选A。
考点: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9.经检测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其性状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A.遗传信息没有改变 B.遗传基因没有改变
C.遗传密码没有改变 D.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
【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的原因有这样几种情况: ①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某些基因突变,但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发生变化。 ②隐性突变在杂合子状态下,也不引起性状改变。 ③某些基因突变,对应蛋白质个别位置的氨基酸改变,但并不影响蛋白质功能,不影响性状。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遗传信息一定会发生改变,通过转录也会导致遗传密码的改变,如果生物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可推测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结构没变。
10.人们利用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最终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其育种原理是(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野生青霉菌,导致青霉菌基因发生改变,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选C。
考点:诱变育种的原理。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11.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
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答案】D
【解析】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说明这对夫妇都是杂合体,是他们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所以能遗传,A错误;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因而能遗传,B错误;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诱发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从而筛选并培育成高产菌株,因而能遗传,C错误;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没有改变番茄的遗传物质,所以这种变异不可遗传,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2.(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中)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自交(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不确定突变出来的白粒矮秆个体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也就不能确定此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只能进行自交,使之纯化.因此,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自交或杂交育种.
故选:A.
考点:杂交育种.
13.从下图a~h所示的细胞图中,说明它们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最准确的是 ( )
A.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有d、g图 B.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图
C.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图 D.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有d、e、f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组染色体,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就有几组染色体。a~h染色体组数分别为:3、3、2、1、4、4、1、2。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有d、g图,A正确。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B错。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C错。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有e、f图,D错。
考点:染色体变异
14.请对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描述的正误做出判断:
A.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的DNA都具有双螺旋结构,按半保留方式复制,但遵循中心法则的程度明显不同。
B.能引起细胞核基因突变的因素都能引起细胞质基因突变。
C.在人工诱变条件下,细胞核DNA的突变率常比细胞质DNA的突变率显著地高。
D.在所有生物中,细胞质基因表现为母系遗传,而细胞核基因表现为两性遗传。
E.细胞质基因中的个别遗传密码子不同于细胞核基因。
【答案】BE
【解析】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同样遵循中心法则,核基因和质基因具有双螺旋结构,都按半保留方式复制,都是由A、T、C、G碱基构成,密码子也一样,因此,引起突变因素和突变率应该相似。
15.图中甲、乙分别表示染色体畸变的两种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倒位 乙:缺失 B. 甲:倒位 乙:重复
C. 甲:易位 乙:缺失 D. 甲:易位 乙:重复
【答案】B
【解析】甲中基因没有改变,只是a和d的位置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乙中基因gh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故选B。
16.蚕豆病是一种由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一种参与葡萄糖氧化分解的酶)导致的疾病,病人食用蚕豆后会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病人中以儿童居多,成人也有发生,但很少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比例约为7 : 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人类蚕豆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C、一对夫妇均表现正常,他们的后代不可能患蚕豆病
D、蚕豆病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不能大量合成糖原
【答案】A
【解析】根据蚕豆病患者明显地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的特点,可以推测这种遗传病最可能属于伴X隐性遗传,A项正确;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项错误;若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则其儿子可能患病,C项错误;豌豆病产生的原因是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由此可推测蚕豆病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内葡萄糖分解障碍,而不是红细胞不能大量合成糖原,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遗传病类型
遗传特点
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诊断方法
单基因
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男女患病概率相等、连续遗传
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基因诊断)、性别检测(伴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男女患病概率相等、隔代遗传
伴X显性遗传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连续遗传
伴X隐性遗传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
常有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
咨询、基因检测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结构异常
数目异常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结构检测)
17.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片段的交叉互换,发生染色体易位.
解: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说明非糯和非甜粒为显性性状.F2的表现型为9:3: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故选:A.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8.人的某种缺钾症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患者合成K+载体的能力下降,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该患者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否则心律失常
B.K+属于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C.该病不会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该患者应该大量补充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19.下列①一④的叙述是 ( )
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基因型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1:1
④豌豆的灰种皮(G)与白种皮(g)植株相互授粉,它们的种子全部为灰种皮
A.都正确
B.三种正确
C.二种正确
D.一种正确
【答案】C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故①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②正确;一般情况下,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故③错误;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即种皮的性状与母本相同,所以灰种皮植株上的种子的种皮为灰种皮,白种皮植株上的种子的种皮为白种皮,故④错。故选C
20.基因重组指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 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
C. 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
D.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高中方面涉及到基因重组的知识有3个: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使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3.基因工程,所以本题答案为D。
考点:基因重组
【名师点睛】基因重组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含3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③人工重组:转基因技术(人为条件下进行的),即基因工程。
21.对以下几种育种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转基因技术能让A物种表达出B物种的某优良性状
B.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最简单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C. 单倍体育种没有生产实践意义,因为得到的单倍体往往高度不育
D. 经人工诱导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植株与普通西瓜植株是同一物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转基因技术能让A物种表达出B物种的某优良性状,故A正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最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故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够缩短育种年限,且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能得到纯合植株,有生产实践意义,故C错误;经人工诱导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植株与普通西瓜植株之间不能杂交,两者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利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而且是定向的变异
B.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C. 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其等位隐性基因a
D. 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可能产生多种复等位基因,C错误;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3.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有利的
B.基因突变是有害的
C.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
D.不具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对疟疾的抵抗力更强
【答案】C
【解析】由于杂合子个体能够抵抗疟疾而生存能力较强,所以基因a的出现对生活在疟疾猖撅的非洲地区的人的生存是有利的,但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容易出现aa个体而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即基因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会导致所在DNA结构的改变
B. 秋水仙素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单倍体植株表现出植株矮小、种子不饱满等性状
D. 肺炎双球菌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单倍体植株表现出植株矮小、高度不育,不会形成种子,C错误;肺炎双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DNA,不含染色体,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所以选A。
25.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都叫单倍体
B. 由花粉直接培育出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 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可能含有一个或者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C
【解析】单倍体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A正确。花粉为雄配子,由雄配子直接培育出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正确。由二倍体和四倍体形成的个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C错误。单倍体指由配子形成的个体,如二倍体的配子直接形成的单倍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的配子直接形成的单倍体为二个染色体组,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图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过途径 (填编号)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途径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2)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品种B与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品种C的基因型是 。
(4)若想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番茄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途径 ,至少需要多少 年。
(5)如果想得到基因型为HhRrT(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这样的植株,常采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可克服 障碍。
【答案】(1)2、3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基因突变
(2)单倍体育种 100%(3)9/16 1/4 0 HHhhRRrr(4)1 1
(5)基因工程 (转基因) 构建含T基因的表达载体 不同生物远缘杂交
【解析】
试题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过程,途径2、3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途径4用射线处理,原理是基因突变。(2)途径2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过程,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子代全是纯合体。(3)番茄植物自交子代H_R_的概率是9/16,HhRr的概率是1/4,而通过途径3过程得到品种C是HHRR,所以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9/1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品种B的基因型是HHRR、HHrr、hhRR、hhrr,一定是纯合子,而品种C基因型是HHhhRRrr,相同概率为0.(4)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即途径1,第一年可获得hhrr,概率是1/16.(5)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操作,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可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障碍。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7.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__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杂交,如果___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______。
【答案】(1)单倍体 (2)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加倍 二倍体
(4)(纯合)敏感型植株 F1都是敏感型 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1)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γ射线照射幼苗,诱发基因突变,除草剂喷洒后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说明该部分组织具有抗除草剂能力,没有被除草剂杀死。
(3)体细胞突变必须经过无性繁殖才能保留该突变性状,所以需要经过组织培养,为了获得可育的植株,需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加倍获得的是纯合子。
(4)通过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若是15:1,不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只有两对基因都隐性时才表现为抗性。所以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考点定位】育种
【名师点睛】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1)杂交育种——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自交过程,在F2中选择,如果选取显性个体,还需要连续自交。
(2)单倍体育种——集中优良性状,又缩短育种年限。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获得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3)多倍体育种——获得较大果实或大型植株或提高营养物质含量。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加倍而形成多倍体。
(4)诱变育种——提高变异频率,“改良”或“改造”或直接改变现有性状,获得当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状。
(5)转基因技术——实现定向改变现有性状。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如果是动物方面的育种,需要导入受精卵;如果是植物方面的育种,可导入体细胞,再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即可。
28.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的育种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杂交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和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该途径一般从F2开始选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A、B、C途径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能获得___________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在E方法育种途径中,常用___________(试举两例)处理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答案】 相同 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染色体(数目)变异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X射线、紫外线、激光或亚硝酸等
【解析】试题分析:理清常见的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过程、优缺点及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由题意和从图示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从广义上来讲,图中A、D途径所示的杂交育种的原理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因此这两种育种的原理是相同的。杂交育种途径一般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一般从F2开始选种。
(2) A、B、C途径属于单倍体育种,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若F1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产生的花粉粒(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通过B过程(花药离体培养)、C过程(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的纯合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即能获得4种纯合的二倍体新品种,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 E方法育种途径为诱变育种,常用X射线、紫外线、激光或亚硝酸等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获得新基因。
29.下图一是某些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示意图,图二是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⑤⑥二个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来自于多倍体植物的细胞是 。
(2)图一中的A细胞可以是从图二中的 个体中获得的,过程Ⅲ最常用的方法是 。
(3)过程Ⅱ表示的方法是 ,过程Ⅳ常用的处理药品是 。
(4)通过过程Ⅰ、Ⅲ、Ⅴ进行单倍体育种和通过过程Ⅰ、Ⅱ进行杂交育种都可以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前者与后者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
【答案】
(1)C
(2)④ 花药离体培养
(3)连续自交(至不再性状分离为止) 秋水仙素
(4)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1)图一中来自于多倍体植物的细胞是C。
(2)图一中的A细胞可以是从图二中的④个体中获得的,过程Ⅲ最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3)过程Ⅱ表示的方法是连续自交,过程Ⅳ常用的处理药品是秋水仙素。
(4)通过过程Ⅰ、Ⅲ、Ⅴ进行单倍体育种和通过过程Ⅰ、Ⅱ进行杂交育种都可以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前者与后者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考点定位】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