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四辑)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四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4 19:4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0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
第十四辑
66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请你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6分)
活动一:我的发现——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材料1: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规定,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材料2:2008年初,浙江省确立了14个传统节日标志地:绍兴(春节看祝福)、海宁(元宵看灯会)、余杭(端午赛龙舟)、开化(中秋舞草龙)……
材料3:衢州西安高腔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能表演衢州西安高腔的专业演员已经很少。
探究结论:
活动二:我的观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
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2: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观点理由:
活动三:我的体验——衢州在传统节日中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春节贴对联、清明扫墓祭祖等。谈谈你在期它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麻糍节等)中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以及你的感受。
示例:清明节,家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扫墓祭祖,踏青游玩,吃清明馃。这个日子里,有怀念逝去亲人的感伤,有家人团聚的欢乐,也有享受春光的惬意。
体验感受:
参考答案:
活动一:我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数量多、内容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传承上还存在危机。
活动二:赞同观点1,理由如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赏月等传统民族节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应该大力保护。赞同观点2,理由如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远离了现实生活,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被淘汰也是正常的。
活动三:略。写出民俗活动内容给1分,写出感受给1分。
67
张小费同学十分爱好写作。她将小学和初中阶段所写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她想编辑成册,作为永久的纪念。请你帮她:
(1)给整个册子取一个名字,并说明你这样命名的理由。(3 分)
(2)给这个册子设计一个封面(用文字描述)。(3 分)
参考答案:
(1)取名1分;说明理由2分。(2)答:有册子名及作者名1 分;有图案说明1分,图案与册子对应1分
68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旅游业、工农业等方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建省20 周年之际,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主题为“海南辉煌2 0年”的综合实践活动。
(l)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 分)
(2)如让你搜集资料,你将用哪些方法搜集?(列出两种)( 2 分)
(3)你准备以哪些方式展示你的实践成果?(列出三种)( 3 分)
参考答案:(1)示例:关注海南发展 ,共创辉煌明天 (2)示例:采访 上网 查阅书籍 问卷调查 本题2 分,每写出一种方法给1 分。(3)示例:幻灯片 图画 图表 照片 手抄报 黑板报 调查报告
69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各具风采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去讲述荡气回肠的桥故事。
(1)【绘桥】 你的家乡一定有这样一座桥让你刻骨铭心:不论是石拱桥还是木板桥,是铁索桥还是风雨桥……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来展示你家乡的桥之美(不出现真实的地名)。
(2)【咏桥】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桥的名句,如唐·郑谷《张谷田舍》“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宋·方岳《春晚》“只有小桥杨柳外,杏花未肯放春归”;元·幼武《浣溪沙》“竹阴深处小桥横”等。请你在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相应的诗句写在下面。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话桥】 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
参考答案:
(1)示例:我的家乡有座弓样的小桥,静静地横跨在柔柔的碧波之上。碧波倒映着小桥的倩影,连同四周那满目的苍翠、飘丝的细柳、吐芬的野花、嬉闹的顽童,一起融进令人销魂的家乡记忆里……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3)示例:接龙桥的故事:1934年4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来凤,酉水两岸人民欣喜若狂,纷纷走上接龙桥,盼红军接贺龙;而国民党军十分害怕,白天把“接龙桥”改为“截龙桥”,夜间,当地百姓又将“截龙桥”改回“接龙桥”。
70
周锋同学在稻作文化渊源探究活动中,收集了四则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写出探究结果,并根据探究结果补充一则在这方而取得举世瞩目成绩,值得怀化人骄傲的当代名人的事迹材料。(不超过50字) ( 4 分)
材料一:中国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稻作之父丁颖根据古籍记载和出土遗踪进行论证,他将其地地域圈定在主要以云贵高原的某一区域为中心,沿着那些大河川的河谷及河谷之间,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的某一个区域。这一水稻起源的观点,在随后开展的中国稻作史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而五溪大地正好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半部向长江中游丘陵的过度地带。
材料二:在五溪,考古学家们发掘出距今5 000年左右的稻作文化遗址达12处之多。
材料三:洪江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高庙文化遗址为人们常称的“贝丘遗址”。在这批早期的“贝丘遗址”中不仅发现大量的打制石片石器和石铲,还发现不少的磨制的石斧、石铸、石片和市铲。同时还发现直接用于收割农作物的工具——蚌镰和石镰。
材料四:在新晃大洞坪贝丘遗址中出土的陶片里,还发现有稻谷穴碳破化物,说明在高庙文化时期,“五溪”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了。
(1) 探究结果:
(2)补充材料:(不超过50 宇)
参考答案:
(1)探究结果:五溪流域是我国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或五溪大地稻作文化历史悠久)
(2)补充材料:袁隆平是当代杂交水稻之父,为全人类摆脱饥饿作出了杰出责献。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