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审核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课 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知道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和析图等途径,初步掌握运用地图概况大洲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认识自然界各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
分析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已了解和亲身感受到亚洲地理的方方面面,因而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读图、动脑、观察,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掌握学习大洲地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讨论法、演示法、读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20W°,160°E D、180°经线
2、还记得七大洲和四大洋吗?请填出图中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七大洲名称:
A 洲 B 洲
C 洲 D 洲
E 洲 F 洲
G 洲
四大洋名称:
① 洋 ② 洋
③ 洋 ④ 洋
二、自主学习
阅读P1的第3自然段,读图P2的图8.3亚洲的区域划分,说一说亚洲有多少国家和地区?人们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哪些地区?中国位于哪个地区?
三、合作讨论
运用地图,简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阅读课文P1,独立完成下面题目,并标画下面内容。)
根据知识链接,说出:
1、亚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半球的 半球,东西半球的
半球。
2、阅读P1第2自然段,并读图P1图8.1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 。
3、阅读P1第1自然段,读图P2图8.3,用红笔描绘特殊经纬线1600E经线、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
探究所得:简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 位置、
位置和 位置。
学以致用:请根据学习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完成P3图上所得第2题,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亚洲的地理位置。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P3基础自测;P4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对于本届学生由于其习惯不是很好,关于七大洲、四大洋上学期考过两次,而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为此,在做知识链接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做。
课 题
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审核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课 时
第二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括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2、记住亚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以亚洲为例,学会描述和分析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认识自然界各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学会概括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亚洲的地形特征
学习者特征
分析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已了解和亲身感受到亚洲地理的方方面面,因而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读图、动脑、观察,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掌握学习大洲地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讨论法、演示法、读图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在P4图8.5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上,用蓝笔顺着河流的流向描绘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想一想,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如何?
二、合作讨论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概括亚洲的地形特征
(阅读P3课文和P4图8.5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独立完成下面题目,并标画下面内容。)
1、观察P4图8.5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 米以上,主要地形类型是 、 。 所以亚洲的地形特点之一是亚洲的地形类型以 为主。
2、在P4图8.5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上,①圈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海拔;②在其周围圈出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说出它们的大致海拔;③圈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海拔。由此说明,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3、在P4图8.5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上,找出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点(死海),并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米。由此说明,亚洲的地表起伏 。这是亚洲地形又一特点。
探究所得:概括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 、 两方面概括。
学以致用: 请根据学习亚洲地理地形特点的方法完成P5积极参与第2题,描述南美洲的地形特征。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亚洲的地形特征。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P6基础自测;P8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教学时要讲清楚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用框架图更好)。
地形类型:
亚洲的
地形特征
高低起伏状况(从局部角度分析):
地势特征
地表起伏状况(从整体角度分析):
课 题
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
审核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级科目
七年级地理
课 时
第三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2、简单分析形成气候特征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
以亚洲为例,学会描述和分析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学习,认识自然界各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者特征
分析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已了解和亲身感受到亚洲地理的方方面面,因而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读图、动脑、观察,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掌握学习大洲地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和手段
讨论法、演示法、读图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有四种分别是 、 、 、 ;亚热带有两种分别是 、 ;温带有三种分别是 、 、 ;寒带有一种是 ,还有一种高原山地气候。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 、 。
二、合作讨论
探究问题1:运用气候类型图,学会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征。
(阅读P6、P7课文和P6图8.6亚洲气候类型,合作完成下面题目。)
1、观察P6图8.6亚洲气候类型,找出亚洲缺少的气候类型,说明亚洲气候特点之一是 。分析其成因是 。
2、观察P6图8.6亚洲气候类型,亚洲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 。这是亚洲又一气候特点。
3、观察P6图8.6亚洲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分布最广。这是亚洲气候又一特点。分析其成因是 。
探究所得: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应从 、 两方面概括。
学以致用: 请根据学习亚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完成P8-9积极参与第3题,描述非洲的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探究问题2:运用亚洲的季风图,学会分析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及其优点和缺点。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这种海陆分布形势,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成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阅读P6课文和P6图8.7、图8.8、图8.9和P7图8.10亚洲的季风,合作完成下面题目。)
1、观察P7图8.10亚洲的季风,亚洲的冬季风的源地 ,风向是
其性质是 。亚洲的夏季风的源地 ,风向是 其性质是 。
2、阅读P6课文和观察P6图8.7、图8.8、图8.9,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 。其优点是 ;其缺点是 。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亚洲的气候特征。
课后作业布置
导学P11基础自测;P13巩固训练
教后反思
在处理探究问题1“运用气候类型图,学会分析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时候,先由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依次说出气候的三个特征。(老师列出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框架图。)
从类型角度分析:
亚洲气候特征 从类型分布状态分析:
从特色气候类型分析(若没有特色就不分析这一特点):
然后再依次分析每一个特征形成的原因。
非洲的气候特征学生总结为: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面积广;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这比以前的学生要总结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