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4.1电是什么 同步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4.1电是什么 同步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10 17: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4.1电是什么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  )
A.?电路中电流大小的?????????B.?电路两端的电压大小?????????C.?物体是否带电?????????D.?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
2.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3.甲乙两物体互相摩擦,使甲物体带了正电,这是由于(?? )
A.?乙物体的原子转移到甲物体上?????????????????????????????B.?甲物体的电子转移到乙物体上 C.?甲物体的原子转移到乙物体上?????????????????????????????D.?甲物体得到了电子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B.带电的物体只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C.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D.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一定带正电
6.如图,下列关于电磁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引,说明玻璃棒有磁性 B.?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 C.?给导线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D.?闭合开关,线圈转动,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7.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球一定是(?? ) ?
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D.?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8.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 )
A.?带正电物体的电子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有了多余的电子 B.?带正电的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有了多余的原子核 C.?金属箔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缺少电子 D.?金属箔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使金属箔有了多余的电子
9.摩擦起电跟物质的种类有很大关系,严格说来,与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各种物质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是不同的.见下列起电顺序表:
起电顺序(正→负)
有机玻璃
玻璃
毛皮
丝绸

金属
硬胶棒
石蜡
涤纶
硬塑料
聚乙烯
聚丙烯
根据你所学的摩擦起电知识和起电顺序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C.?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D.?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10.三个轻小草球相互作用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球可能不带电????????????B.?乙球一定带电????????????C.?丙球一定不带电????????????D.?三个小球一定都带电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几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的就越大,这种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
12.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________电,这是因为?________ ?
13.小红同学在镜子前用塑料梳子梳头,她发现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摩擦后头发带了_______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头发带电的物理过程称为________.
14.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
15.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它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三、解答题
16.在带电体A附近放置一只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带电体.请你说出火焰偏向A原因.
17.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有的头发还会随梳子离开而飘起,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说明橡胶棒带了电,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下列关于带电原因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2)根据你的猜想,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你认为:毛皮________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
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
五、综合题
19.阅读短文,回答各题 ???????????????????????????????????? 神奇的静电 ??? 图中人的头发为什么会竖起来? ??? 请去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展”展区体验一下静电的美妙与神奇,然后沿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展开自己的科学探索之旅,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 ???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些都是静电现象.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 两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静电现象了.吉尔伯特(1544﹣1603)是一位医生,他利用各种物质做了许多摩擦起电的实验,发现除琥珀外,金刚石、蓝宝石、水晶、玻璃、硫磺、硬树脂、云母、岩盐等,摩擦后也能吸引小物体.吉尔伯特把经过摩擦后能吸引小物体的物体叫做electric,意思是“琥珀体”,这就是西文中“电electricity”的词根的来源.为了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带电体,他发明了第一个可供实验用的验电器,用一根极细的金属棒,中心平衡在一个尖端上,可以自由转动.由于棒很轻,当摩擦后带电的物体靠近棒时,棒被吸引而转动. ??? 1882年,英国维姆胡斯创造了圆盘式静电感应起电机,感应起电机是一种能连续取得并可积累较多正、负电荷的实验装置.其中两轴玻璃圆板可反向高速转动,摩擦起电的效率很高,并能产生高电压.感应起电机所产生的高电压,与其他仪器配合后,可进行静电感应、雷电模拟实验、演示尖端放电等有关静电现象的实验. 用静电感应起电机做个有趣的实验吧:会跳舞的纸伞 实验器材:纸伞、静电感应起电机、两个金属链 注意事项:两个纸伞放置时有一定距离,避免相互吸引. 实验步骤: ①用金属链连接纸伞和静电感应起电机. ②摇动静电感应起电机,观察到纸伞张开,而且纸伞张开的角度还会变化.
(1)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如果电荷定向移动会产生?________?
(3)根据会跳舞的纸伞可以制成验电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故选C. 【分析】根据验电器的作用进行选择.
2.【答案】D
【解析】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摩擦带电,放电产生的劈叭声.不符合题意. B、干净的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带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不符合题意. C、化纤的衣服和皮肤摩擦带电,带电的衣服吸引轻小的灰尘.不符合题意.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是力改变了粉笔灰的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是由于该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较弱,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 甲乙两物体摩擦,甲物体带正电,是由于甲物体的电子转移到乙物体上造成的; 故选B.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强的在摩擦过程中得电子带负电,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4.【答案】A
【解析】【解答】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A符合题意; B. 带电的物体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还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B不符合题意; C.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C不符合题意; D. 电子带负电,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带电体或带正电,或带负电.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小球有两种可能:①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小球可以不带电; ②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 故选A. 【分析】(1)在实验室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因此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A错误;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电,故B正确; C、给导线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C正确; D、当闭合开关后,线圈转动,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 (2)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斥的原理制成的; (3)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4)据试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7.【答案】D
【解析】由于AB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两个通草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综上分析故选D.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当带正电的物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角度,这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物体上面的正电荷吸引验电器上的负电荷(自由电子),金属箔片上的电子跑到了带正电的物体上,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少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带正电,所以张开角度. 故选C. 【分析】明确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带负电的电子(自由电子),而不是带正电的质子.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根据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根据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错误; C、根据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跟涤纶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故C正确; D、根据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跟涤纶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不同物体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有的容易得电子,有的容易失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根据表中不同物质的起电顺序可知,表中的两种物质相互摩擦后,左边的物质带正电,右边的物质带负电.
10.【答案】B
【解析】【解答】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甲、乙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丙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和乙带异种电荷。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填空题
11.【答案】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解答】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几下,塑料绳就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电就越多,由于塑料绳带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的就越大。因此这种现象包含的物理知识是: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摩擦起电现象普遍存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2.【答案】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解答】解: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塑料球远离玻璃棒,说明塑料球和玻璃棒带的是同种电荷; 塑料球带正电,玻璃棒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答案为: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可对本题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13.【答案】同种;摩擦起电
【解析】【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而使头发带了电,这种使头发带电的物理过程称为摩擦起电;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答案为:同种;摩擦起电. 【分析】干燥的天气梳头发时,头发和梳子摩擦起电,然后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
14.【答案】细丝会分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解答】解:干燥的手捋塑料细丝时,出现摩擦起电现象,使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故答案为:细丝会分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分析】手和塑料是不同材料,用干燥的手捋塑料细丝时,两者之间相互摩擦,出现电子的得失,手和塑料细丝带不同的电荷,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来判断.
15.【答案】验电器;排斥
【解析】【解答】解:实验室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验电器;排斥. 【分析】根据用电器的作用和原理的掌握分析答题.
三、解答题
16.【答案】解:带电体A的附近放置一只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A,说明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火焰).故答案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17.【答案】答: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使梳子和头发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有的头发会随梳子飘起;又因为头发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解析】【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b (2)一定 (3)B
【解析】【解答】解:(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2)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因此毛皮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答案:(1)b、(2)一定、(3)B.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五、综合题
19.【答案】(1)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电流 (3)验电羽工作原理是根据同种电荷相斥.
【解析】【解答】解:(1)经过摩擦后能吸引小物体的物体是带电体,则带电体具有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根据会跳舞的纸伞可以制成验电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羽是根据同种电荷相斥的原理工作的; 故本题答案为:(1)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2)电流;(3)验电羽工作原理是根据同种电荷相斥. 【分析】(1)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物体的性质回答填写. (2)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知道同种电荷相互相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