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
第二十辑
96
《新华日报》5月16日发表的《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一文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千万名普通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新华社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普通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工作人员李亦纲说:“哪怕早到一分一秒,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损失。”
地震灾区甘肃文县元茨头村村委会主任杨德明说:“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
92岁的某军区干休所退休干部范永贵说:“我还能尽一点儿微薄之力。”
(1)为了清楚地了解灾情,更好地援助灾区,新盐中学初三(5)班学生接通了材料中的杨德明主任的电话,让你与他连线,你会对他怎么说?(3分)
(2)该班学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组织了以“灾区,让我们感动”为主题的活动。(8分)
(1)读了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这些“声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请你从这些“声音”中找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精神。(2分)
(2)该班同学决定组织募捐活动支援灾区,请你为这次募捐活动设计一段话,进行宣传发动,要求运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或名句。(不超过50字)(3分)
(3)班级准备出一期以“灾区,让我们感动”为主题的手抄报,你认为应该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请至少写出两点。(3分)
参考答案:(1)内容围绕了解灾情、援助灾区,语言通顺,有称呼和自我介绍。 (2)(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意思相近也可)。 (2)要求:内容围绕募捐主题,语言有鼓动性,引用名句或成语或俗语。 (3)要点:灾区的感人事迹;社会各界援助灾区的感人事迹;党和政府对灾区的关怀;国际社会对灾区的援助等。
97
2008年5月18日是我国第十八个法定“全国助残日”,这显示了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1)在第十八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学校和社区联合开展助残活动,假如你是一个学生志愿者,你打算怎样为身边的残疾人服务 (2分)
(2)在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少年儿童不幸成为残疾人和孤儿,他们的身心需要我们的养家和帮助。作为学校赴灾区慰问团的一员,面对这些同龄人,你将怎么说 (2分)
(3)结合“相关链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2分)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省现有残疾人27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邀赴世界各地巡演,他们精妙绝伦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汶川大地震后,他们毅然捐出了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震救灾。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丽,1岁患小儿麻痹症,40岁时遭遇车祸,下半身完全瘫痪。在多舛的命运里。她选择了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四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20多万人的心灵受到洗礼。
参考答案:略
98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参考答案:
(1)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
(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二是由于漫画、音像制品不断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文字作品,开展丰富多才的读书活动。
(3)示例:提问一:当前社会上普遍反映学生阅读能力下降,您认为语文教师(或语文教学)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提问二:面对当前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下降的现状,您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来改变这一现状?提问三:在语文教学中,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好“读图”与读书的关系?
99
请你参加与“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9分)
(1)【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3分)
对象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学生 赞成 赞成 较赞成
老师 赞成 较赞成 保留意见
家长 赞成 保留意见 反对
共同趋势:
(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3分)
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3分)
示例:奔放欢快的《二人传》,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东北某学生写)
参考答案: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
(2)示例一:针对的要点:纳入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 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或:形式太单一了吧。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外,还应考虑其它形式,如开办兴趣班,举办讲座等。 示例二:针对的要点:不增加学时 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不增加我们的学业负担。或:不太好。这样有可能影响原有课程的学习,而民间艺术进课堂也不能落到实处。 示例三:针对的要点:不设为考试科目 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我们没有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兴趣爱好。 或:不太好吧,这样做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流入形式的。
(3)示例一:悠扬婉转的紫阳民歌,犹如沁人心脾的清茶,滋养着勤劳朴实的陕西人民。 示例二:高亢奔放的秦腔,如浓烈醉香的美酒,陶醉着三秦父老。示例三:激越铿锵的安塞腰鼓,如惊天动地的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