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小船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5.小小船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5-10 21: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小小船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美术第一学段一年级一学期第15课的教学内容,按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本课为造型·表现课。相对应的课程标准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如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是以船为载体,从感受、认知到思索、表现,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教材以文字和图像呈现,文字引发学生思索,图像使学生了解船的用途特点,配合课件教学,在师生共同赏析后,能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感知和情趣,使他们用绘画、工艺或与科技有关的多种手法来表现船的形态、表现船与人的关系,以至使学生产生重新组合建造一个新型船体的欲望。并从中体会自己在完成结构变化过程中思维的变化,领悟艺术创作的灵活性。
2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生的感知和对信息的捕捉、实践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在感知中用有特征的形构成不同用途、不同特点运动状态的船,表达个性。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了解、认知船的过程中,潜在地启示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
在创造中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培养了同学们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
大多数同学画幅中的形象普遍偏小,不能大胆放手画,装饰方法简单。这主要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老师应鼓励他们胆子放大,展开想象去作画。
4重点难点
在了解、认知船的过程中,潜在地启示学生劳动创造文明、智慧的意识,拓宽知识面。
在创造中启迪智慧,培养个性。
培养了同学们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中国地图。
师: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她与大陆隔着茫茫的大海,最近处的距离也得有300多里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台湾的小朋友接回到大陆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
引出课题——《船》
活动2【导入】探究新知
1、(进入课件“帆船”主界面),让学生分析这是一条什么船?为什么?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有关船的玩具及图片资料。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船的结构特点】
3、师启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船?
师:你想不想知道更多种类的船?以及最早、最大的船是什么船?
课件展示:教师介绍船的由来、发展及种类。
4、师:欣赏了这么多的船,那么都有谁亲自坐过船呢?请谈一谈坐船的感受?
课件:播放视频《泰坦尼克号》片段,师生共同体会坐船的感觉和船在行进中水面的变化。
师启发:你们看完之后现在最想做什么?【启发他们创作】
5、课件展示:船的创作步骤:
①构思
确定自己想创作什么类型的船。(如:客轮、快艇、军舰等)
②船身
用有特征的形概括自己感兴趣的船身。
③局部
局部结构的表现,体现船的种类。
(局部表现很关键:以同一船身为例,变换船上不同的局部结构,就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船。)
④装饰
用线和色进行细部刻画,体现船的功能。
⑤背景
与船的状态相应用色、线或动画水域等场面来衬托船。
6、课件展示几幅典型的同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
活动3【导入】感受实践
(一)构思设计
1、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的用笔,设计起稿尽量大一些,不要太拘紧。(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可以打开背景音乐,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创作。)
2、教师选出几幅较优的作品,让他们到展台前演示,并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给予鼓励。
(二)装饰整理
1、教师巡视指导,依据学生的兴趣及所带的材料不同,因材施教地辅导学生完成创作。
2、注意提醒学生在装饰时,先主体、后局部;且尽量描绘出船的运动状态。
活动4【导入】展评作品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对优秀的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活动5【导入】升华结束
师启发:船已经造好了,我们现在应该去做什么事情啦?
【引导他们去接台湾的小朋友】
课件: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