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边的彩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彩虹认识色彩。2. 通过画彩虹表现色彩,进一步对色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3.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及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展美,创造美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大多见过彩虹,但学生只知道彩虹是五颜六色的,彩虹到底都有哪些颜色、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彩虹的真实面貌,然后再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学生心中的彩虹。
3重点难点
1. 感受色彩美。
2. 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彩虹的美丽或自己关于彩虹的想像。
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天边的彩虹
一、情境引入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描述:夏天的一天,雨哗哗的下了一天,傍晚时,太阳公公从乌云后面露出了笑脸,这时,天空出现了一条美丽的什么?
导出课题——天边的彩虹。
采用情境陶冶法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活动2【讲授】天边的彩虹
二、欣赏彩虹
1、谈话法问学生:
①同学们,谁看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形状的?
②彩虹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播放课件,欣赏彩虹图片。观察并讨论彩虹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室外演示彩虹。师说:“老师在晴天也能变出彩虹,你们信吗?不信你就仔细看看,观察一下,我变的彩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师用喷壶演示彩虹。)
学生回答彩虹形状,颜色。采用谈话法教学,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让学生自己说出彩虹的形状,颜色。
通过观察法、讨论法使学生感受并了解彩虹的形状、颜色。通过直观演示,感性认识彩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为学生画彩虹做好铺垫。 4、师问:老师是怎样变出彩虹的?怎样才能出现彩虹?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结:雨后,天空中还有许多小水珠,亮晶晶的,阳光照在水珠上,会发出折射和反射,在太阳相反的方向,就会出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就是我们说的彩虹。不信的话,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到有太阳的地方用喷壶喷些水,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演示。(小组共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理性认识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规律,使美术与自然知识相结合。) 5、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以画我们想象中的彩虹,也可以制作我们梦想中的彩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活动3【活动】看彩虹后创作色彩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也可以用彩纸或彩泥进行制作。
(遇到共同的问题,共同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的空间,调动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现。提高学生绘画、制作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活动4【练习】通过鉴赏图片画心中的色彩
四、鉴赏作品
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鉴赏。
(教师重点表扬有创新的,想象丰富,色彩漂亮的作品。)(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体验绘制的乐趣。充分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活动5【作业】画彩虹来表现色彩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使学生课下能自觉、主动的进行创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回忆、观察、讨论、演示了解并掌握彩虹的颜色、形状、形成原因等。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画笔,彩纸等,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彩虹。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画面色彩准确漂亮,构思新颖独特,想象合理符合儿童特点。